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将迎来建馆150周年之际,2015年4月1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向公众开放。新馆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建筑外形酷似鹦鹉螺壳体,引入地球、岩石、水和植物等自然元素。新馆不仅完成了从古老朴实到趣味时尚的华丽转型,更以丰富的藏品和精致的展示,被誉为“科学与美学完美结合”。
新馆面积超过45086万平方米,设地上3层,高18米;地下2层,深15米。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为主线,按照 “起源之谜”、“生命长河”、“体验自然”、“演化之道”等主题,设立10个展区,展出藏品约1.1万件。
在新馆尚未正式开放的前夕,有机会走进这所令人期待的博物馆,先睹为快,徜徉于各主题展区,呈现在眼前生物标本和化石标本,跨越时空,丰富多彩,可以想象,如果生物学课搬到这里,将是多么的形象生动,很快就融入生物世界和大自然之中!
同时,展品大多模拟自然的场景,以生态系统的展示方式,置身于生活环境之中,而多数标本活灵活现,制作定格在“活着”那一刻的模样,栩栩如生,加上展品和参观者之间的“零距离”,常有回到大自然的错觉。
除了展示的科学性之外,展品和展区的美感也印象深刻,实物标本、背景画作、模型图片、多媒体、音响声效巧妙结合,呈现了布展之美,也有很好的体验感觉。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外形似“绿螺”
蝴蝶墙
动物化石
动物世界
球果
立体布展
三叶虫化石
恐龙蛋
海百合:中生代三叠纪
恐龙化石
棕榈(花):新生代古近纪始新世
象化石
化石
布展现场
螺的世界
蝴蝶世界
鸟类世界
地球演化过程的地层剖面:“地球史书”。 由于国家开始严格保护地层,以后可能不会有类似藏品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883698.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张庆费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