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阿里系光环,淘在路上曾醉心于烧钱扩张;现如今,一纸解散文书道出了囊中羞涩。在真真假假的资本寒冬故事里,淘在路上讲述的是一则怎样的创业辛酸故事?
淘在路上,终究还是没能在曙光到来之前挺住。
6月24日,淘在路上APP发布了一份致供应商及合作单位的公开信,信中表示淘在路上因资本寒冬的影响,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目前所有员工已被强制离职,将进行资产重组以谋求新的商业转型,而相关的债务清理及清偿工作正在进行。与之相伴,淘在路上创始人陈伟近两个月的朋友圈里,已经没有了与淘在路上相关的字眼,相反“艰难”、“挫折”、“成长”等心灵鸡汤成为了主旋律。
▲ 陈伟,淘在路上创始人。其实这已经不是淘在路上首次传出倒闭的消息,早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倒闭的质疑就一直存在。据淘在路上员工透露,公司负债已达千万元,且已拖欠员工三个月的工资。这一负债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随着上述公开信的曝光,淘在路上解散终成事实。
整个7月间,淘在路上员工解散的后遗症仍在发酵。不时有消费者投诉称:尚未完成的订单在APP页面上已查询不到任何记录,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办公地点人去楼空,而官方也未就消费者退款事宜给出明确的处理办法。消费者维权无门。淘在路上之死,早有预兆,但结局令人唏嘘。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家明星创业公司倒在了C轮融资路上?
数次换帅,屡传倒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淘在路上就深陷传闻的泥淖。以往面对传闻创始人陈伟的应对态度总是底气十足,与这次的沉默截然不同。 2015年11月24日,开始有消息称淘在路上的CEO唐一波将离职,唐一波曾是携程旅行多个业务体系的奠基人,主负责淘在路上后端商业逻辑。陈伟几乎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态度强硬地回应,“唐一波并非离职,只是工作上的调整”。陈伟所说的工作调整,指的是在当年11月30日,淘在路上完成了淘旅行的工商注册,唐一波正式出任淘旅行CEO,并兼任淘在路上总裁。尔后,在年底进行组织架构调整,CEO由原COO李鑫担任。而在同一时间,仍有消息传出淘在路上开始收缩营销成本、补贴成本,团队规模也从300人裁到200人。
▲从左至右:李鑫、唐一波、陈伟。但换帅后不到半年时间,新任CEO也传出离职消息。2016年4月7日公司,有消息称淘在路上C轮融资失败,李鑫已带团队离开,同时,公司的大多数员工已经与公司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这次陈伟的回应依旧是快速而果断。“李鑫不是离职,只是卸任CEO暂时回归家庭。”随后淘在路上官方回应:“淘在路上原CEO李鑫(中玉)先生因家庭原因将卸任CEO一职,淘在路上创始人&董事长陈伟先生接任。”同时,淘在路上还表示,去年年底,淘在路上在资本寒冬愈演愈烈之际,的确经历了一段相当困难的时期,不得已通过精简团队度过危机。4月初,淘在路上已经确定新一轮的融资,新一轮融资未来将用于淘在路上渠道建设、目的地商品拓展以及品牌推广等工作。更加详细的融资信息将于近期披露。
▲淘在路上融资进程。
但实际情况是自4月开始,淘在路上再次进行了一轮比例近50%的规模裁员。究其原因,或是资金紧张、融资不顺。最后,消费者并没有等来淘在路上C轮融资的消息披露,等来的却是它解散清算的消息。
破产身后事,一地鸡毛
缠在淘在路上身上的麻烦,并没有止步于此。
虽然淘在路上官方发布的公开信中留有联系的邮箱地址进行债权登记,但是官方对于淘在路上的消费者退款处理事宜,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一名用户透露,从6月28日开始,淘在路上APP的订单页面上已查询不到任何订单记录,系统后台清除了她的所有订单信息。该用户称:“我身边几个预付的朋友也是相同情况,既不能照常使用,也找不到人退款。”而拨打淘在路上客服电话,拨通后始终是录音电话,表示客服繁忙,无法接听。
▲淘在路上APP订单页面已查询不到任何订单记录。
在人民网315的投诉平台上也出现网友的投诉,投诉称在6月27日得知淘在路上停运消息后,用户第一时间申请退款,平台反馈1-3个工作日将会退款至账户,但直到7月5日,该用户仍旧没有收到退款,而且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微信公号无人应答。 上述类似投诉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在上海市市民热线上已达到40余件。其中大部分的投诉内容为供应商没有收到淘在路上平台钱款,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而淘在路上位于上海田林路1036号内的办公点已经关门,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无法联系到上海雀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淘在路上母公司)负责人。而据淘在路上某供应商透露,去年12月份因淘在路上资金紧张,双方已经暂停合作。该供应商表示:“我们把旅游产品提供给淘在路上做销售,当产生交易之后顾客付给他们钱,他们再按月给我们结算费用,但他们有好多个月没有来跟我们结算。”
▲淘在路上团队成员。
在专业律师看来,淘在路上以公司名义发布的声明中,只能判断淘在路上目前处于解散清算的过程中,解散清算属于企业自愿清算或行政清算,尚未发展成破产清算,消费者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及时向“淘在路上”的清算组申报其债权,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然而据淘在路上的员工透露,目前公司负债已达千万,且已拖欠员工三个月的工资。这个清算工作何时会有一个明确答复,目前尚不可知。
谁是凶手?这个锅资本寒冬不背
淘在路上并非没有光鲜的时刻,它一度被视为是在线旅游领域的明星项目,其创始团队来自阿里、携程等大公司,同时也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4月4日淘在路上上线开始,其团队仅用了8个月时间便服务了大概10万人次。唐一波曾在提到这一战绩时表示:“相当于我在携程度假两年半的成绩。”李鑫也曾对外表示,淘在路上一度达到了600%以上的增长。仅用一年时间,淘在路上的注册用户数量也累积达300万。
▲淘在路上在QQ空间投放广告。
与此同时,它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大青睐。先后获得由红点创投投资的百万美金A轮、阿里巴巴投资的数百万美金A+轮,以及新天域资本领投的千万美金B轮融资。可以说,淘在路上从团队、数据、资本三个方面都曾达到绝大多数同行竞品无法企及的成绩。 此次失败,淘在路上官方把原因归结为资本寒冬。公开信中如此写道:“遗憾受到资本寒冬影响,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但这更多被业内认为是托词。 事实上,烧钱过猛导致的资金断裂是其困境表面的主因,而背后核心是淘在路上的商业模式缺乏竞争力所致。淘在路上一直是热衷于大促,加之背后不乏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产业基金支持,烧钱可以说是毫不手软。陈伟此前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曾表示:“在资本浮躁期,我们一直标榜自己的烧钱能力。”大量的资金用于采购流量、广告投放以及用户补贴。
▲淘在路上热衷砸钱举办大促活动。
烧钱战略突遇资本寒冬,对淘在路上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考验。2014年,陈伟曾如此描述淘在路上的定位:“如果说携程是旅游电商的百货商场,去哪儿是家乐福超市,淘在路上想做的,就是贴身为旅游者服务的24小时便利店,适应各种旅行路上的移动应用场景。”然而,携程去哪儿联姻之后,携程系在休闲游领域已经倾注了更多精力,进一步挤压了休闲游创业的生存空间。携程系在在线旅游市场一家独大,加上创投遇冷,淘在路上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最终融资失败。 而据陈伟此前的透露,淘在路上2016年的目标是盈利。以其目前状况而言,在脱离资本的支撑下,它的盈利能力不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发展。而且即便淘在路上能够完成新一轮融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它的前路依然充满坎坷。 此外,也有声音指向淘在路上失败的原因是团队内耗。据腾讯科技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淘在路上的创始团队有来自淘宝的李鑫团队与来自携程的唐一波团队,在有关淘在路上的发展方向中,李鑫与唐一波持有不同思路,最终淘在路上选择了李鑫的思路。而在发展战略的选择过程中,双方团队均受到伤害。 不管基于何种原因,淘在路上倒下已经是事实,能否涅槃重生,将是摆在创始人陈伟面前的挑战。| 锤子 |
| 爱鲜蜂裁员 | 壹吉购讨薪 | 美味七七暴毙 |
| 人人投坏账 | 直播刷单 | 神奇百货风波 |
| 丽人丽妆 | “万达195全球购”身后事 |
| 爱尚鲜花 | “万达195全球购”停摆 |
| 金鹿 | 蜜淘启示录 | 达芙妮 | 孔雀 |
| “汽车超人” | 创业孵化之武汉样本 |
| “妈妈味道”倒下背后 | “叶问3”假票房 |
| 链家“祸源”大复盘 | “链家”北京道歉后 |
| 钱宝网起底 | 起底“水果营行”老板 |
| “水果营行”多米诺 | “水果营行”何方神圣? |
| 小肥羊做错了 | 万达“飞凡”未必非凡 |
| “异类”申通 | “王思聪”的投资神话 |
| “饿了么”融资背后的拉扯 | O2O“E快送” |
| 扒皮“创业神话” | “加多宝”的商人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