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葡萄牙的货船,船号为克拉克,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把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把中国瓷器拍卖,此次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从此,荷兰人以致整个欧洲称这种明晚期类型的中国瓷器为克拉克瓷,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陶瓷事件。
现在观点普遍认为,克拉克瓷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其典型器是青花开光瓷盘。器物特点是折沿开光,简笔青花。时间外延应以明代嘉靖、隆庆为上限,清代雍正、乾隆为下限。但从广义上来说,克拉克瓷包括中国、日本、中东、欧洲所烧制的以中国“克拉克瓷”为范本、具有同类风格的各种器型和釉色的瓷器的总称。
以下为正文
---------
其实早在16世纪,“克拉克瓷”就已经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室中使用。不过,荷兰的这两场拍卖使它走红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克拉克瓷”一度是欧洲人、阿拉伯人、非洲人以及东南亚各国皇室与平民所钟爱的珍宝,是身份的象征。贩卖“克拉克瓷”带来的丰厚利润,更坚定了东印度公司展开中国瓷器贸易的决心。此后,瓷器贸易一直延续到清雍正、乾隆年间。据史料记载,17世纪的80年间,该公司从中国运出的“克拉克瓷”达到1600万件。
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4次科学发掘,找到了烧造国外所谓克拉克瓷的窑址和实物标本。经多次专题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平和就是克拉克瓷的产地。至此,困惑国际陶瓷学术界400年的历史谜团终于彻底揭开,平和南胜窑开始跻身世界名窑行列。(另外也有将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等也作为“克拉克瓷”产地)
克拉克瓷万历时期的生产量最大,是最为典型的克拉克瓷。国内出土了少量克拉克瓷大多是残破之物,因此可推测当时正品青花盘大都外销,残次品用来陪葬,常见到窑裂,夹扁、翘棱、塌底、串烟等各类窑病。随着海外回流的克拉克瓷越来越多,景德镇也加紧的生产,仿制的很是逼真,有缘我见过几件克拉克瓷,特别拍了一些清晰的图片,并从网上找到几件清楚的图片,介绍给各位师友。
克拉克瓷有盘、碗、军持壶等器型。其中盘最为常见。一般来说盘沿内壁图案常见有三开光、八开光、十开光等形式,开光中绘有对称的向日葵、杂宝、暗八仙、扇子、花鸟、人物等图案,盘沿外壁常有四至八个开光,开光内常绘圆圈纹或花卉纹。在开光间隙和主题图画外有万字纹、织锦纹、鱼鳞纹等纹饰。
▼这是上图的底图,带有一个苍鹭的图案,是克拉克瓷中制作最精,存世最少的一种。
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画师们熟练的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边饰图案强调对称,运笔不工整,常常涂出边框。下图是佳士得的一件拍品,属于绘画较为工整的一件,年代也偏晚一些。
▼上图的底,器型不是非常规整。
注意大多数的克拉克瓷真品青花发色多带灰紫色,而市面仿品常更近康熙瓷的发色。盘宽板沿较薄。
▲这件也是佳士得的拍品,直径达50厘米,非常少见了,最后连佣金拍出了1万五千美金,开光处常见有模印轮廓,浅弧腹,平底较厚实,重量集中在盘底,圈足通常平切微内倾。
由于是用粗砂垫烧,因此底足多见粘砂。
由于盘沿与盘底是分别制作,然后接胎,因此在折沿部常可见到明显的接胎痕,在盘外壁亦可见不规则的修胚痕。
盘底多见有放射状跳刀痕或同心圆状旋胚痕。盘底釉面常见深入胎骨的细小棕眼,多数盘胎釉结合不紧,由于胎釉缺陷及胎体轻薄,克拉克瓷盘传世品几乎都非完美,磕冲品居多,而且口沿十有九有剥釉现象。
由于国内的克拉克瓷盘全为出土,因此盘口沿底部釉面有自然形成的土蚀痕迹,严重的土蚀使有的盘釉面失亮。但国外的传世品,釉面呈光亮,如果保存完整而釉面无光者就有当心了。
▼胎骨洁白,釉质淡青色。这件是我买的克拉克瓷小碗,有残正好当样品,可看出洁白的胎质。
克拉克瓷小件制作较为精细,胎体极薄,近乎脱胎,少见火石红和粘砂。
▼这是延续到康熙时期的克拉克瓷,制作精细,图案有了一些改变。
当今克拉克瓷的市场行情
克拉克瓷作为拍品还存在着较强的历史价值和陈设价值。尽管这些克拉克瓷很难与明清官窑出品的瓷珍相媲美,但其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都不容小觑,他们堪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载体。
说起克拉克瓷,这些瓷器在拍卖会上,受到众人追捧,连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争相购买。此后,凡标有“克拉克瓷”称呼的瓷器,在海外拍卖市场上都有特别好的行情。2006年外销青花瓷价格大涨,曾经上拍过一对高达103厘米的清康熙青花龙纹带盖将军罐估10万-15万英镑,拍至21.84万英镑。同年在伦敦苏富比上拍高23.7厘米的明嘉靖青花葡萄牙文瓶,估价5万至7万英镑,拍至25.4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0万元)。还有不少类似的青花葡萄牙文瓶,价格多在10万英镑左右。同场上拍的明万历外销青花长颈瓶也拍到了22.0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8万元)的高价。外销瓷的高价成交,已经预示了外销瓷价格上涨的空间。
据了解,2005年12月10日,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推出海捞陶瓷专场上,克拉克瓷专场总成交272.7万元,成交比率为92%。此次拍卖不仅唤起了各方对流失海外的克拉克瓷的关注,同时也对克拉克瓷在国内市场的定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克拉克瓷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随后,中国国内开始掀起以克拉克瓷为代表的外销瓷收藏热潮。2009年12月6日广州嘉德上拍一件高38厘米的明崇祯青花三国人物故事长颈瓶,20.16万元成交,长颈瓶器形优美,有明末清初的典型纹饰,此类长颈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多在20万元左右。到2012年,明末清初类似的长颈瓶成交价格超过了百万元。不过专家也表示,克拉克瓷专供外销的性质使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一件传世的实物,加之国内克拉克瓷的收藏才刚刚起步,不少藏家对于其价值认识不足,价位极低,因此升值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