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阳系外有24颗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适合生命体居住。
对于什么是“宜居星球”的标准,科学家们想找的并不仅仅只是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符合潜在的超级宜居性,例如:行星的年龄、质量、体积、表面温度、是否有水、与恒星距离等等。
他们最终从4500颗地外行星中,筛选出来了24颗“超宜居”行星。
这些行星接受热量的程度适中,星球表面不会太热也会不太冷,且能够确保存在液态水的存在, 而水则是决定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没有一颗能够满足所有“超宜居”的条件,但只要满足了的4个条件,那么就意味着生命体可能在那里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适。
为什么会说这些星球比地球更加完美?
是因为其中一些行星,中心恒星是K系矮星,K是指恒星光谱分类中的光谱型,银河系主要存在三类恒星:G型类日恒星;质量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K型矮星;比K型矮星更暗、温度更低的M型红矮星。
银河系恒星中,M型红矮星数量最多,约占73%;G型恒星最少,约占6%;K型矮星居中,约占13%。
科学家认为,K型矮星是银河系中的“金凤花恒星”的寿命,是从150亿年到450亿年不等,相比较之下,太阳只有100亿年的寿命,而且还过完了前半生。
鉴于太阳演化速度比较快,再过10-20亿年,地球将处于太阳宜居带内温度更高的边缘,最终地球将失去大气层和埃海洋,变得干燥无比,届时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而K系列恒星没有活跃的磁场产生强X射线和紫外线辐射以及高能爆发,漫长的寿命可以让生命的出现和发展有更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地球宜居的部分原因,是体积足够大、地质活跃,使其具有保护性的磁场,并且有足够的引力来保留大气层。
如果一颗满足宜居条件之后提及还要大10%,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表面积来生活。如果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5倍,那其内部将保留更多来自放射性衰变的热量,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大气层。
这24个「超级宜居」的星球距离我们都超过100光年远,他们有些年龄超过了存在46亿年的地球,有些则比较“年轻”。
但让人觉得悲哀的是,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飞出太阳系。
即便是造出了超光速飞船,人类抵达这些宜居星球也需要近百年时间。这差不多是一个人类的全部生命了。对于载人飞船前往火星都还无法实现的地球人来说,超光速飞船依旧是美好的梦想。
所以说,相比较这24颗筛选出来的星球,地球虽然不甚完美,但却是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我们应当学会珍惜和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