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芦笋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22 11:17:22 作者:篆字君

种植之后,芦笋需要在其种植四年之后才能移植。芦笋在阳光充足和土壤肥沃的环境中长得最好。此类植物可以存活几十年,好的芦笋床是一大笔财富。成年植株的嫩茎在春天收获,这时它们差不多30厘米高。但您应至少留有一半的嫩茎,使其长到类似蕨类、枝叶繁茂的茎(约1.2米高),从而为植株提供养料并保持其健康。
每年春天的时候您可以用十几厘米厚的堆肥或腐烂的牲畜粪肥覆盖在芦笋上。芦笋是一种贪婪的植物,它可以将其根部所获得的全部养分加以利用,并长出更好的植株来。春季用肥料覆盖芦笋,可以一次性地达到完成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并减少杂草种子发芽三种功效。从覆盖的肥料中生长出来的枝叶特别的饱满而多汁。
重施秋肥,促秋茎旺发。秋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求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加复合肥30公斤或磷肥50公斤、钾肥10公斤、尿素15公斤混施。肥料在离棵盘20-30厘米处开沟施入。母茎留养一个月后,每隔10-15天施一次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至10月底结束施肥。
3、适时选留、养足母茎。一般于9月上旬开始留养秋母茎,选晴好天气进行。要求将抽生的嫩茎全部养成母茎,有利增强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到10月底,对新抽生的嫩茎可及时采除,不可再作留养,以免过多消耗养分,其他管理与母茎相同。
加强芦笋病虫害防治。危害芦笋主要病害是芦笋茎枯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抓好前述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几项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
1、搞好田间卫生。秋冬季要进行彻底清园。在夏笋采收结束和冬季彻底清除棵盘上衰老枯死的母茎和枯枝叶及杂草,集中烧毁,并把棵盘周围的土扒开,让太阳晒2-3天,然后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洒根盘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然后覆土10-15厘米。
2、采用上喷下浇中间涂的方法,严防病虫害发生。一是用药涂茎保护。春秋母茎留养时,当母茎长至5厘米高时,开始用40%芦笋青粉剂50倍液涂抹嫩茎,隔天涂一次,连涂3-4次;二是上喷下浇。母茎开始分枝后,要改为勤喷药。用40%芦笋青粉剂200倍液,隔2-3天喷一次,连喷3-4次。放叶后改用300-500倍液,隔3-5天喷一次。春母茎至6月底,秋母茎至10月底,视情况可结束喷药。同时每隔一定时期,用600倍液浇根一次,从而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芦笋产量和质量。雨后要及时补涂补喷一次,涂、喷时要均匀周到,不留死角。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UC800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⒈备足营养钵: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⒉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⒊适期播种: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三、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厘米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四、田间管理
㈠定植当年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早,应适时浇水,汛期应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长。进入8月份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大力促进芦笋在8、9、10三个月迅速生长,为明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一般亩施有机肥2-3方、复合肥100斤、尿素20斤。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入冬后,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其植株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壮根春发高产。冬末春初的2月份,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减少病害菌源。
㈡定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 第二年及以后的采笋年,应重点做好科学运筹三肥,留茎、适时摘心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采笋三项工作。
⒈科学运筹三肥: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基本做法是:3月份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100斤。有利于鳞芽及嫩茎对无机营养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接力肥),亩施尿素20-30斤,此次肥料起接力作用,可延长采笋期,提高中后期采笋量。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细土平垄,要重施秋发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200斤、尿素20斤,促芦笋健壮秋发,为明年优质高产积累营养,培育多而壮的鳞芽。这种三肥配套,合理运筹的施肥模式是芦笋高产优质的基础。
芦笋生长期长,较耐旱而不耐涝渍。但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嫩茎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此期干旱应适时灌跑马水。汛期注意排除涝渍,防高温烂根等病害发生。
⒉综合防治病虫害: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发病快、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实践证明,采取以农艺措施为主,辅之以加强药剂防治的综合防病虫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①适时摘心防倒伏。芦笋植株可达1.5米以上,任其生长,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且易倒伏,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当植株达70厘米左右时应适时摘心,有利于集中营养,促地下根茎生长。有条件可拉铁丝,确保植株不倒伏。
②清理田园。清理田园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份全面清理田间茎杆,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回土平垄,要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鳞芽盘要喷药杀菌消毒。秋发阶段,要定期摘除田间病残枝叶,可极大的减轻病害发生。
③留母茎采笋,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二年的新芦笋田块,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以供养根株。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采收期长短据上年秋发好坏而定,一般可采收30-50天。进入盛产期芦笋田块,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5月上中旬视出笋情况每穴留2-3根母株后,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采收白芦笋田块一般于5月上中旬开始留母茎,每株层留1-2根,可连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这种留母茎采笋不仅增加了笋农收益,而且避开了7月份高温高湿天气造成的发病高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成本。
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促进芦笋茎叶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⑤抓住有利时机,合理药剂防治。所留茎出土5-7天内,株高达20公分左右时,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涂茎。采笋结束后,结合清理残桩,要顺垄喷药保护根盘,消灭根盘及表土层内的病菌。采笋期所留母茎及秋发阶段,在及时清理病残枝叶的基础上,据天气、病情适时喷药防治,并交替用药,提高喷药质量。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退菌特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危害。夜蛾类可用灭幼脲、农林乐等1000倍液防治蚜虫等可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土壤处理及敌百虫饵料防治。
五、科学采收 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根据商品质量要求将伸出地面20-24厘米的幼茎,在土下2厘米处割下,集中分级出售。
采收白笋,一般于3月25号前结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垄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细碎,作成底宽60厘米、高25-30厘米、顶宽40厘米的高垄。并达到土垄内松外紧,表面光滑。采收期每天早上8点前及下午4点后两次检查垄顶,发现土表龟裂,应扒开表土,用笋刀于地下茎上部采收,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白笋采后要遮阴保管,及时分级出售。

上一篇:神秘园

下一篇:枣树开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