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可慧
来源:秋小愚(happyxiekehui)
1、
H现在在一个公司当文员,她拿着每月2000元的工资,每天开着宝马车上班,所有人见到她都问:那么有钱,何苦出来?
她说,我心甘情愿。
H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毕业那年,她完成了结婚,次年完成了生子。高潮来得太快,只记得我们听到她宣布了新男友的信息,然后就收到了他们的喜帖。结婚的对象是一个她在聚会上认识的朋友,瞬间坠入爱河,瞬间离开了当时的男朋友,瞬间结了婚。
所有的一切都不会莫名完成。我并不否认他们之间确实也一定互生好感。但在H的婚姻序列中,有钱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十八九岁的小姑娘的时候,她和另一个朋友就为了“婚姻中感情还是钱更重要”的事,闹得差点摔碗。H说:你找一个有钱人,不是少奋斗半辈子,而是少奋斗一辈子。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没得选,第二次你不选就是自己傻。所以,她的前男友是有钱人,现在的老公也是有钱人。在小城市,能有两三套别墅,一辆百万级豪车,一个几千万的集团公司,俨然已经算是豪门了。H就这样嫁进了豪门。只是,后来我也听说,她现在的老公是她主动追求来的。
我以为结婚后的H一定是过上了她想要的日子。那个时候,刚流行微博,她的微博里,时常是一些她去国外沙滩度假的照片,去旅行时疯狂采购的放成一排的战利品,他们家的内置楼梯也频频出镜,如果你看过《金粉世家》的奢华,那么显然已经是现实版的豪宅。你看到她镜头里的笑容,俨然是一种习惯了这样富贵生活的太太。
一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喝咖啡的时候,她说:你知道吗,我要去上班了。
我说:你先生好像也并不需要你上班,何况开出的工资根本不足以你一个月的化妆品开销。
她抹了把脸,然后指着自己的脸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好像也变成了我自己想要的样子,可我发现我突然就迷失了。一个人如果整天在家里,领孩子,看电视,不需要干家务,很轻松对不对?可当你发现接触不到外面的人与事,不能与她们融为一体,你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你可以做一个优雅的家庭主妇。我说。
我并不想告诉你,当我每次伸手向我先生要钱的时候,我觉得特别耻辱。当然,他从来不说,甚至给予我更多。但我每每看到家里人那种好像是在照顾我,却又不把我当做一种存在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人。就好像有一次,我婆婆突然与亲戚说起要生二胎的事,老实说,我真是吓了一跳,这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我并不知晓。他们显然已经帮我决定了。我无力辩驳,因为我离不开她们。
现在,H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她偶尔会问我一些材料的写法,然后叫我帮她修改。H很努力,有些时候晚上一两点,还看她的QQ在线上。前些日子,她说,自己的工作还没有起色。不过她也说,没关系,能力不被认可好像比没有价值要舒服很多。
2、
他和我同一年有了固定的工作。那一年的7月,他回绍兴,我和他一起吃了一顿饭。他很高兴,在一座大城市有了落脚之地,似乎足够欢欣鼓舞。
前年,他辞职了。辞去了这份工作,他父母气得一度要跟他断绝关系。小城市的人对于稳定的工作有一种偏爱,尤其是上一辈,经历过国企改革的下岗,对于旱涝保收的工作更有一份天然的向往。可他什么都没有说,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呈。
他现在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非常忙。30平米的小屋里,堆满了电脑、办公桌、茶具,客户的资料一多,整个人就早已埋在了里面。他戏说,只要不压死,就不算超负荷。素日,他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助理一块联系业务,应酬、做设计。用他的话说,根本就没有时间吃饭,严重的时候,就没有机会睡觉。但他不后悔,他说,他享受这样一种自我掌控的感觉,而不是一味地在别人的世界里画着自己虚拟的宏伟蓝图。
后来,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前年,也是他辞职前,他谈了五年的女朋友与他分手了。这件事几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辞职的导火索。他的女朋友是个很爽直的姑娘,她说,你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看起来特别稳定,但你住着单位的职工宿舍,每天吃着快餐,一年七八万的收入只够买城市两个平米的房子,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就算我现实,但我想知道,你如果失去了这份工作,你还能做什么?女朋友去意已决,后来他知道他女朋友早已有了新欢,两个月后就结婚了。他说,他那个时候并不恨她,因为她离开他也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但他的迷茫早已覆盖了曾经的激情是真的。他突然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机器上永远找不到位置的螺丝,却垂死挣扎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发挥自己所长。
说到底,他内心也有过挣扎。倒不是因为父母,而是那份工作确实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可以让他过得不算太辛苦,也有一定的社会认可程度,何况他真的什么都不会。但他还是很恐慌的,尤其是他也问自己“如果你离开了工作,有什么可以让你坚实地立在这个大地上”,他问了无数遍,可是好像真的什么都没有。
他辞职后,开始进修设计。他从小美术特别好,且大学时还是个地道理工男,因此,对他来说,学好设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在他如今还算不错的业绩就可以见得,第一个月收入已经超过了六位数。收入不代表什么,但至少代表了客户对他设计理念的认可。
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这是他十一回绍兴时聚会时酒喝多了说的一句话,听起来好像真的也很有道理。他说,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不再为了一件几千元的皮衣思前想后,或囊中羞涩,这样就很好。
3、
我在几年前拒绝了一个老朋友的饭局,然后我们从此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迫不得已,其实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和她在年少时候就认识,因为离得近,关系自不必说。我一直到现在都永远记得我们两个人使劲了全身力气抬着一张桌子去门口,然后一人一包麦丽素,比赛写作业的样子,那时的我们那么好,好到好像随时愿意分享自己的一切。
后来,我才知道,只有我才是愿意分享自己一切的那一个人。
我生日的时候,总是会请她去KFC。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学生时代的一餐KFC的欣喜感比如今的一顿摩天大楼里的西餐更甚,母亲给我50元,然后我们一块骑着自行车。那个年代的汉堡是10元一个,小包的鸡米花是4块5,吃完50元,我们就心满意足地回家。
我们周末也常常出去喝茶。10元一杯的街角的咖啡,简直是奢侈品。买单的永远是我,她从来没有带过钱。
她似乎早已习惯了我买单,每一次聚会结束,她总下意识地先走到了门口,然后靠着门,看着柜台边结账的我笑。而我,每一次出门,我都会带足够多的钱,因为我的父母告诉我:朋友之间,要记得抢单。
其实,我家也不是大富大贵,父母勤俭,待我则格外大方。一直以来,我都沉醉在父母的教导中,朋友就是用来付出的,朋友不是用来计较的,朋友很难得。不得不承认,我从小的教育中,对待别人的隐忍和委曲求全占据了所有,长辈几乎把他们所有对于生活的没有边界的宽容都传给了我,甚至于年少的我,也觉得理所当然。
不得不说,大学时代一个闺蜜彻底改变了我。我还是保留了自己请客主动买单的习惯,每次吃完饭,都大手一挥结账。好像是一个秋天,我们聚餐结束,那天照例是我付的钱,一群人也吃得特别开心,很多的可乐咕噜咕噜在胃里冒泡,她说:作为朋友,我想提醒你,你不要总以为结账买单是义气,有些人会认为是你傻。我说,不会啊。她摇摇头,友情从来都应该是你来我往的,你看看,我们一起吃饭的人之中,有哪些人回请过你,有哪些人一味地永远获得。你没有那么多的朋友,也没有那么多人值得你付出。
那段时间,这个发小一直和我说着同一件事,说她暑假回来,一定要请她吃绍兴城刚入驻的餐饮品牌,我的内心在打鼓,老实说,价格不菲。我也没有拒绝,毕竟是那么多年的朋友。我甚至已经想好了,把那段时间的稿费存起来,看看够不够。
闺蜜和我说完的那个晚上,她再次在QQ上说明她回来的倒计时。她说,你一定要请我吃哦。我鼓足勇气,打出了:不行,我没有那么多钱。
她没有回复,头像就暗了。那个暑假,她没有来找我,我也没有再和她联系过。
母亲时常问我:为什么与她不再来往了?
我笑而不答。
舍弃这段友情的一段时间里,乃至现在,我也常常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许多时光,如果我们现在一直是朋友,再过几年,就是二十年的好朋友了,似乎可以唱一首《友谊地久天长》。回头想想,人生也总是要放弃一些与自己价值观成长中不相匹配的人与事,哪怕根深蒂固,有时也该连根拔起。
成长从来没有什么定义,就像人生,你说得出怎样的人生才算是人生。但我们每一次深思熟虑地回望,有条不紊地整理,都是人生难得的记忆。英雄煮酒话人生,而我们这些平凡小人物的自豪,就是能够渐渐地意识到,每一份看似迫不得已的转身,其实,都是心甘情愿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