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清代端砚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20 07:19:44 作者:篆字君

从我国所生产的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是当之无愧的砚中冠冕。

清代端砚采用优质砚材经过复杂繁琐的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外表坚实细腻、精致娇嫩,以及墨汁出墨柔滑、墨汁浓郁、书写流畅、字迹清晰、颜色经久不变等特点;端砚不仅古时珍稀名贵,至今现代端砚的价值任然不菲,近几年来,因几大名坑砚材濒临绝尽,几大名坑迫不得已接受“封坑”“禁采”的事实,其中,老坑已封坑多年,至今无砚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因此,清代端砚的价格更是一度飙升、屡涨不减。

【制作工序】

锯石:

端砚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利用无齿锯以及有长短锯(长锯约80厘米、短锯约60厘米、厚度均为0.1厘米)进行砚石的分段与切割;

围璞:

有可称其为围料、整璞、凿璞,由石料的形状而定端砚的塑形,以及砚台的形制、尺寸的设计;

磨璞:

对围好的砚璞后进行磨平处理;

光身:

砚璞的表面修整平滑、并开墨池、即制成没有纹饰的素面砚;

雕花:

端砚有两种分别为光身砚雕花和杂形砚雕花,雕花所用的技法有线绘、浅浮雕、深浮雕和镂空雕等。制砚的师傅根据各个砚坑的石质、纹理、硬度来进行雕琢加工。

工艺:

选用优质砚材经过复杂繁琐的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外表坚实细腻、精致娇嫩,以及墨汁出墨柔滑、墨汁浓郁、书写流畅、字迹清晰、颜色经久不变等特点。

采石:

选材也是端砚制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砚石的选料与石材的坑洞程度、石质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经过砚石匠师的加工制作,可产出精美绝伦、独一无二的优质端砚;端砚的贵贱基于砚石的优劣,古唐朝时期人们都是以手工开采砚石,不仅劳动强度大,同时采石技术也要高,古时故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一说。

维料:

制璞维料又可称其为选料制璞,从砚坑开采出来的砚材中并不是全部都是砚石,需经过端砚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别等级,纯净无瑕砚石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顶板底板需加工去掉,只剩下砚石心为“砚石”,砚石两侧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围有火捺包着,则可能隐藏鱼脑冻或蕉叶白,开采出的砚石需经过砚工还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用锤或凿制成天然形、圆形、蛋形、长方形、方形、金钟形、兰亭式、太史式等各种形状的砚璞。

设计:

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一些砚石被凿制的打磨的似形似样,但砚石还需经过设计定型、打磨等工序,使砚石更具后期加工和创作,利用传统砚形砚式之外,还需利用天然石皮,以及应用书法、历史、文学、绘画汇聚为一身,也是砚石在精心雕琢成为艺术品中的重要环节,开璞:砚石在矿坑开采后,去石皮、留石肉,然后按质分组,利用石肉来设计砚石的造型和主题。

雕刻:

端砚的塑性,关于端砚的工艺和做工的重要工序,匠师与雕刻师的结合创作设计、雕刻端砚,将一块砚石变成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雕刻师需对砚璞的形姿来定义进行施艺,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进行加工,并考虑题材进行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同时使用刀法、刀路也要恰到好处,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经过精挑细琢后一个端砚成品以完成。

磨光:

端砚成品目的打磨,磨去较锐的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进行反复打磨,直至端砚表面无锐角、光滑油润、花纹细腻即可,然后进入“浸墨润石”,数天后褪墨处理,砚石磨光的好坏,此环节的优劣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的效果。

配盒:

加工好的端砚成品进行配合环节,优质端砚通常用到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自端砚问世以来,其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称“豹脚”,长方形砚盒的“四脚”则要与盒形的四角线条相吻合,成为直角形的“脚”,砚盒的采用更能体现端砚的珍稀贵重,以及装饰作用,且在移动端砚或洗涤时更具人性化。

上一篇:路易斯维尔

下一篇:家人定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