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马致远是什么朝代的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9 03:27:50 作者:篆字君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生活在哪个朝代

被誉为“曲状元”的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出生于约(1250-1321)年,字千里,晚年号“东篱”,晚年不满朝政,归隐山居,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故居图

马致远生活的朝代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大国,而在马致远时期元祖忽必烈担任了当时的皇帝,作为蒙古统治者们已经开始“遵用汉法”、推广儒学、任用汉族文人,但是却始终没有彻底的实行,这样的举措不仅给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丝抱志在怀的伟大理想,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失望。马致远这位汉族文人也便是其中一个。

马致远年少时也曾担任地方官吏,但是未受到重任,没过多久就辞职归隐,一生也可谓是忐忑蹉跎,在一味的心灰意冷后,终于看破了世俗名利隐世于人世间; 犹如“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也是马致远的成名之曲,其将马致远郁郁不得志的心境一一展现出来。

而马致远的另一成名之作《汉秋宫》中也包含了浓浓的名族之情,同时借着历史也反映除了对世道朝代的不满之情,其中以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汉元帝为历史的巨大变化的命运转折,其实,这个汉元帝更多的表达了普通惹得情感和欲望。

虽然如此,但是马致远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非同凡响的,散曲几乎成了元代的主导,它登坛树帜,独领风骚;而马致远与当代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同时也是元代大戏剧家,散曲家,他的散曲在当时的影响也是颇为重大,也为后来的文学艺术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落梅风马致远赏析

中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是不同的朝代的产物,唐诗从小就伴随着大家成长。唐诗三百首。古人的文思泉涌。李白杜甫苏轼……许多的伟大的诗人。都是在那个时代崭露头角。宋词:是相对于唐诗来说,一种崭新的载体,宋词的句子字数不再拘泥于固定,而是有长有短,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点。

落梅风图

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便于歌唱。其实宋词是始于唐朝的,但是在宋代盛行,所以称之为宋词,而在唐诗宋词之后,还有一个元曲,这个是相较于唐诗宋词而言,比较稀少的一类。

元曲又称为夹心。包括了散曲,杂剧等等。元曲是汉族的文化海洋中非常重要的一朵浪花。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成就上,都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唐诗宋词明清的小说齐名。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里程碑。

落梅风是元曲中的一个曲牌名,就好像宋词中的词牌名。落梅风还可以称之为《寿阳曲》,《落梅引》。曲牌名都是有一个曲谱的,而落梅风的曲谱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去上,仄平平仄平平去。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成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最为出名的作品是: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在唐宋元明清的那个年代,一代代一个个诗人词人曲人,用他们的一生,书写了一篇壮丽的诗歌。

马致远的故事介绍

马致远在年少时候非常的好学,上进。被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乐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

马致远图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在自己的家乡就非常的聪明,好学,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临走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当时那个寺庙的香火非常的兴盛,里边的僧人也非常多。长老的学问特别高。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无奈我的家里非常的贫穷。希望长老能赐教我一下想要增长学问。长老看见他非常好学,变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千里。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是一定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号称东篱。

马致远前期的仕途并不好。但是非常欣慰的事他闲暇时候创作的杂剧和散曲非常的有名,还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让自己的家乡躲过一场灾难。

明初年间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让河北河南山东的百姓惨遭杀害。逃亡惨痛不堪。河北的地方到处都是白骨森森。满目疮痍的大地。据说燕王曾经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很崇敬。得到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便下令。逢马不杀,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

马致远一生留下作品无数,足够后人用尽一生经历去拜读,去体会,去感受。比较著名的有《天净沙·秋思》还有一些比如《拔不断》都是非常的优秀之作,当然了作品不局限于几个。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典之作。比如有一首非常出名的曲名——《寿阳曲·江天暮雪》。

江山暮雪图

江天暮雪是元代的马致远的一首散曲·小令,寿阳曲指的是曲牌名,还有一说把寿阳曲叫做“落梅风”。元曲是有一个宫调的区别的。这首曲的宫调是:双调。

作品原文如下: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用天将暮起笔,为整个小令的时间点名,而且铺垫了一层幽暗的色彩。奠定了整首曲的感情基调;写雪景用乱字突出风的强劲,让读者隐隐有发觉呼啸之声而出。半梅花半飘柳絮,这一句是将纷飞的雪花比作了柳絮,生动形象到极致的表达了雪花狂舞的景象。描绘了雪乱舞的自然景象,还有钓鱼之后归去的人物景象,还抒发了作者心中的凄凉之情。十分真实形象。作者同时寄情于景。孤独,凄凉的情感,还有归隐的意愿。

翻译成现代语,这首曲写大概如下:天色将晚,下起了大雪。纷飞的雪花像是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白茫茫的水天一线。美轮美奂的风景下江面隐隐约约的看见一搜渔船,渔人身穿一件蓑衣。放任船漂流,让它承载自己回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鉴赏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很有名的小令,当然也是远近闻名的著名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是由当时专门写散曲的著名作家马致远先生所写的,这首曲子可谓是图文并茂,虽然没有图片,但是单单看到诗句就能让人立马联想到,那秋分时节郊外夕阳天边挂的美不胜收的景色图画。

马致远像

寥寥几行而已,意境却非常的强大,抑扬顿挫。而作者马致远也因为这部作品,被后来的人称为“秋思之祖”,这绝对是有根有据的。

《天净沙·秋思》主要写的是,在一派萧条,凄凉而又悲戚戚的环境里,一位背井离乡的游子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在万物的自然环境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卑微。使得阅读这篇曲子的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深深的哀愁的情绪。

《天净沙·秋思》它抒发了一位孤身在外的天涯游子,无依无靠,非常思念家乡的种种,那种极其凄苦的愁楚。“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人在外的孤单,厌倦了漫无目的得漂泊,心里难以平复的哀愁,一字一句砸入人心啊。

《天净沙·秋思》是作者马致远在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在去往蜀山的路途中深有感触而创作的。马致远年少时非常热爱功名,热切的去追求过,可是苦于当时的名族高压政策,空有一副热心肠却预报无门,才能终究都没有好好的施展过,最后啊他依旧穷困潦倒的过完了一生。

马致远的曲介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曲《天净沙.秋思》短短的两句话,28个字,却道尽了背井离乡的旅人,内心里无尽的孤寂。

马致远故居图

单单是读出来,似乎就能使人的眼前浮现出那昏黄的夕阳,凄凉的场景;就能感受到写曲之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纵观历史长河中,有才者数不胜数,犹如那浩瀚星尘;而马致远,并不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那颗星辰。他的文采没有前人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放不羁,他的气度亦没有诗圣杜浦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他有的只是淡淡的,独属于背井离乡的旅人的孤独。可也正是这份孤独,吸引了无数与他同样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共鸣,造就了独属于马致远的风格。

似乎所有人读起马致远的这首曲都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凄凉,可在这些令人窒息的孤寂的背后,却有着令人沉醉的美景。诸如马致远的另外一首曲《寿阳曲烟寺晚钟》细细的寒烟袅袅升起,古寺寂静无声,天色已然黄昏礼佛的人也纷纷离去了让钟声却顺着西风传来,怎呢叫我老僧坐禅入定?还有《寿阳曲·远浦帆归 》虽然只是两句话,寥寥几个字,却将夕阳下晚归的渔人与独属于小村庄的宁静跃然眼前。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多美?尽管带着忧伤,可却犹如秋天的落叶一般;虽不惊艳,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凄美;淡淡的,一点点的渗入人心,回味无穷。

上一篇:刘玲玲

下一篇:低压电工模拟考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