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威海又称威海卫,以威震海疆而得名。威海港口众多,岛屿众多。威海素有“花园之城”之称,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
以下是八十年代在威海拍摄的老照片,让我们跟随这组老照片,一睹当年威海的风采。
图为海滨路上世纪80年代。临海而建的海滨路面向大海,风景秀丽。那时候,海滨路的路很宽,几乎没有什么车辆。远处的沙滩上,有很多游客在嬉戏。
威海东方宾馆,80年代。那时候的东方大酒店在威海算是比较高档的了,十几层的高楼,让这里成为了当地的地标。
威海80年代,华联附近的新威路。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广场周围熙熙攘攘的游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威海的繁华景象。
80年代,威海的昆明路,和新威路一样,都是威海的主要道路,昆明路虽然看起来很干净,但是周围的建筑并不是很高。
上世纪80年代,文昌盛商威海。威海人把这栋楼叫做“东海小楼”,后来,文昌盛楼改名为“鲸园百货公司”。在百货大楼建成前,鲸园与东门的女装店并驾齐驱,成为威海两大商业支柱,人们也习惯把鲸园店叫做“东海小楼”和“海上小楼”。上世纪90年代,文昌盛小楼被拆毁,海港大厦就建在原来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的威海环翠楼,它的历史几乎与威海的历史相差无几。环翠楼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坐落于西夸古山东麓,依山而建,是一座精美的小楼。五百多年来,环翠楼是威海历史上最忠诚的守望者,见证了明代以来威海发生的每一次变化。环翠楼是威海历史的缩影,是威海文化的缩影,是威海发展的见证。
80年代,环翠楼下,行人熙熙攘攘,熙熙攘攘。当年登上环翠楼,可俯瞰刘公岛,饱览威海山海城市的风采。
上世纪80年代,威海的一座农舍内,两名妇女正坐在地上绣花。绣花是威海的传统产业,在威海的农村,有不少妇女从事刺绣的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