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关于屈原的诗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8 18:48:51 作者:篆字君

关于屈原的精品赋文

01《史记·屈原列传》

(西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疆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悉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短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尖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汗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白爵]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外勹内亡],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兰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这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目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酉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02《吊屈原赋》[1]

贾谊(西汉)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2],意不自得。及渡湘水[3],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4]。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5]。谊追伤之,因自喻[6]。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7]。侧闻屈原兮[8],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9]。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10]。呜呼哀哉!逢时不祥[11]。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12]。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13]。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4]。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15];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16]。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17]。斡弃周鼎,宝康瓠兮[18]。腾驾罢牛,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21]。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讯曰[23]:已矣[24]!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5]?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26]。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27]。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28]?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29]?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30]。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31]?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32]。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33]。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34]?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35]。[2]

注释:

[1]此赋是西汉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中,经过湘水时所作。屈原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罗江,贾谊触景生情,作此凭吊屈原同时亦以自伤。

03吊屈原文

柳宗元(唐)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1]。求先生之汩罗兮,揽蘅若以荐芳[2]。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3]。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4],遭世孔疚[5]。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6]。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7]。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8]。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9]。犴狱之不知避兮[10],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11]。榱折火烈兮[12]。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13]。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14]。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15]。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16]。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17]?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18]。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19]!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20]?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21]。委故都以从利兮[22],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23],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24],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25]。沉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26]?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27]。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28]。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29]?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30]。耀姱辞之?曭朗兮[31],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32],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33]。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34]。芈为屈之几何兮[35],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36]。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37]。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38]。既媮风之不可去兮[39],怀先生之可忘!

【注释】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出为邵州刺史,还未过长江,即接到改贬永州司马的诏令,受到更为沉重的打击。在赴永途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由洞庭湖上溯湘江,来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满怀激情写下这篇《吊屈原文》。

04吊屈原赋

于海洲(当代)

说明:此赋被中宣部采用,由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5月28日端午节当晚在科教10频道19点35分与综合1频道22点36分《中华长歌行》专题节目中先后播发。朗诵者:张泽群。

南风熏沐兮,花鸟争喧;汨水长流兮,日夜奔湍。节逢端午兮,浮想联翩;缅宗追远兮,纪念屈原。

名正则兮善修身,字灵均兮恤黎民;博闻强志兮发长吟,《离骚》绚烂兮诵古今。明于治乱兮,佐王运筹;娴于辞令兮,应对诸侯;抗争黑暗兮,疾恶如仇;纫兰树蕙兮,节亮品优。

逢时多舛兮,王听不聪;谗谄蔽明兮,邪曲害公。凤凰垂翼兮,乌雀巢桐;骐骥远放兮,蹇驴居功。艾萧太盛,焚椒兰兮!奸宄弄权,嫉忠贤兮!哲人怀石,从彭咸兮!长忆湘累,摧心肝兮!

《九歌》《九章》兮传楚辞,开拓浪漫兮不朽诗;激励后人兮垂典范,凭吊屈公兮发深思。思漫漫兮路正长,续南征兮济沅湘;法前修兮慕鸿鹄,振中华兮富家邦。景仰先生兮识渊博,学习先生兮勇求索;秉承忠悃兮爱祖国,蝉蜕尘埃兮远污浊!

竞龙舟兮争先,击鸣鼓兮向前;创和谐兮美政,攻科技兮问天。兴改革兮披荆榛,出国门兮立世林;在天之灵兮堪笑慰,重展歌喉兮饮清樽!

乱曰:呜呼哀哉!痛吊先生:生不逢辰,大道不行;左徒三闾,之翰之屏;被发泽畔,自赴幽冥。呜呼伤哉!义胆侠肠;众醉独醒,濯足沧浪;荃不察衷,献荩无方;行廉志洁,终为国殇!猗欤贤哉!伟大屈平;芰裳兰佩,君子高风;握瑜怀瑾,德艺双馨;出泥不染,精神永恒。英灵不死,今在何方?魂兮归来,鹤返故乡。山河壮丽,日月重光;神州巨变,凤翥龙翔。赤旗招展,主弦弘扬;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以文设奠,遥代烛香;千秋俎豆,永荐蒸尝。伏惟尚飨!

注:

于海洲,1946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现旅居北京密云。于海洲是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著名学者、诗人、辞赋家,书斋名曰菁莪居。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校长,企业志书责任编辑,曾任《诗词月刊》编辑部主任。有《古诗名句今用辞典》、《诗词曲律与写作技巧》、《诗词曲韵宝典》、《妙语奇诗巧联解趣》、《当代百家辞赋评注》、《菁莪居辞赋注评》等五十部出版,《诗赋词曲修辞丛谈》待梓。其辞赋代表作品有:《哀“获奖”赋》、《饭颗山前谈诗赋》、《饭颗山前谈赋赋》、《非典赋》、《酒赋》、《色赋》、《财赋》、《气赋》、《骆驼赋》等。

05思屈原赋

金学孟(当代)

说明:《思屈原赋》,是篇辞赋作品,作者-辞赋家金学孟。写作时间:“牵衽散人金学孟有感而言于2006年5月27日12时36”。其作品来源真实生活,体现出现实主义和人文内涵。

长叹掩涕,哀民多艰;负志乾坤,无力回天。众芳秽芜,信谗而怒;抒愤吟发,江边结庐。嗟离思之号呼,心隐忍而凄楚。践岸畦以植兰,拔莠草而璀璨;眷故国以低吟,梦华阳而灿烂。悖卉花以自悦,景洁兰而清岸。恨时风不我留,狂啡糜之谗奸。笃景仰有晴日,慰天日非永黯。登高发我拳拳,趋溪而下潺潺;念民赋之养我,哀昏聩之无焱。虽危难不我恋,亮心志与竹简。刈青竹以结庐,盼御车而迎还。祈风调方雨顺,嗟振翼而高返。因流水以不腐,鸣鹏举而震天。伤世风之糜烂,独幽思而徒叹。感龙鸾已蠓虫,泣前路亦茫然。驰纵横之平川,驾一橹而舟泛。孤寂神扬自恋,懑忿婵娟难翩。壮士何在,易水还寒;时运变幻,风云可变?谓帷幄以周全,计新祸尚未魇。为尽忠而被黜,信殃民而涂炭。愤昏昏而王者,民怆怆而泣然。共朋奸而妒贤,捭铮士以分散。嗟夫,心系民生国安,我生无憾矣!

嗟乎!世风日下,悲今时哭屈原;欲望熏熏,惜道德恸老聃。愁谦谦君子少,现嘁嘁小人患。旷年久已渎染,扬清风犹艰难。驾腾龙之蜿蜒,踩霓彩亦难返。维绝贪婪之欲望,方飘白云于蓝天。握瑾玉以下观,览九州而肃贪。使民人以收涕,令蠹吏皆胆寒。履党纲之正途,尊毛周以常瞻。耻民耻既己耻,荣民安为己安。临清流应自喜,近奸邪而觉惭。呜呼,屈公,如是之,可有抑郁乎。

作者简介:

金学孟,男,汉族,山东临清人,当代著名辞赋家,民生理论家,网络活动家,中国桐城赋派重要作家,中华新辞赋运动主发起人之一,现任中华辞赋创作与国学传播中心副主任。网络笔名:“雪梦兰”、“江浙人”、“兰花草”。辞赋作品甚多,脍炙人口。

编辑本段代表作

《心神赋》、《民情上疏》、《毛泽东赋》、《小平赋》、《京华四望赋》、《蠹虫赋》、《割据赋》、《愤世赋》、《邪恶赋》、《土地开发赋》、《短歌行赋》、《风云赋》、《东昌湖赋》、《冷静观察说》、《博爱赋》、《与八义笺》、《君子兰之国兰赋》、《祭黄帝陵》、《现代诗词赋之我见》等作品。

06吊屈子赋

姚平(当代)

屈原者,楚之贵族同姓也,名正则而字灵均。蕴忠贞之内美,彰文秀之外形。为楚怀王左徒,出类而超群。博闻强记,治乱萦心。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国卿。摇唇鼓舌,上官大夫谗陷;犯颜直谏,昏庸怀王误听。于是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乃赋《离骚》,以抒其情。纫秋兰以为佩,戴峨冠以为缨。颂芳草以为美,指萧艾以为陨。身陷于污泥之中,蝉蜕于尘埃之外,挺然如清廉之荷花,皎然若高洁之白云。

秦绐怀王,王贪商於之地,反失汉中之壤。不听屈平之言,竟而客死他乡。顷襄王立,更加荒唐,逐出郢都,流放沅湘。行吟泽畔,披发佯狂。相遇有渔父,长歌于沧浪。闻郢都为秦破,为《哀郢》痛表忧伤。写《天问》以表疑虑,赋《九歌》以祭东皇。书《卜居》以问吉凶,述《远游》以望故乡。《橘颂》以赞坚贞,《国殇》以咏刚强。百无聊赖兮,乃赋《怀沙》以自沉于江。怀瑾握瑜兮,爱国之君子;虽九死而未悔兮,而永固其衷肠。德配天地而不朽兮,明并日月而争光。

汨罗江水兮春波怨,洞庭山林兮杜鹃惊,云幂幂兮暗含泪,岚淡淡兮香飘魂。世或传兮已化鹤,人或见兮在骑鲸。民裹棕子兮饱鱼鳖,众赛龙舟兮追英灵。望长天兮以舒啸,拜东风兮以抒情。湘灵鼓瑟兮鸣天籁,河神掀浪兮映日星。对此世界文化名人,钦佩其爱国主义之精神。哺育中华民族之后代,争作无愧于世之完人。

贾谊哀怨吊屈原,刘向收辑编《楚辞》,司马迁为之写列传,《离骚》奉为百世师。宋玉光大其门楣,朱熹注释其情思。近代学者龙传人,光大精神更有之。鲁迅引句“荃不察”,郭沫若编写话剧时。姜亮夫校注《屈原赋》,文怀沙吟唱“求索”诗。遂将文采斐然楚辞句,演绎成风光满目的浪漫词。为民族文化复兴谱壮曲,引天人合一跨雷池。乱曰:

端午诗人节饮灵泉兮,龙舟竞渡吊屈原兮,欲将天地浩瀚之正气兮,布满龙人之故园兮,使爱国精神弥漫六合兮,让中华民族复兴永远相传兮,在光天化日之时代兮,凤鸣高树而龙吟故渊兮。
2010年3月28日于西安寒梅阁

说明:

姚平(1932.4~?)男,原名阙德音,笔名丁乙,号梅亭,斋名寒梅阁。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枫边乡坊坑村人。教授,诗人,辞赋家。系世界汉诗协会常务理事兼陕西联合会会长、辞赋委员会副主任。全球汉诗学会常务理事兼陕西联络处主任,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辞赋报》副总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雁塔诗词学会名誉会长。13岁开始写诗,迄今7000余首,出版《寒梅阁吟章》及续吟、三吟、四吟、五吟暨《梅苑风华》,刊出4000余首。15岁开始写赋,迄今有骚赋、骈赋、文赋、律赋、骈文100多篇,出版《姚平辞赋集》。其他学术著作10余部,约300万字。诗赋频频获奖,《过泸溪》(七律)、《梅花赋》、《瓷都赋》、《糖球赋》、《酒赋》、《浮瑶仙芝赋》均获金奖。

此赋登《中华辞赋》2010年第三期

向英蒲评:屈原,千古名贤,平生遭际,人所共知,为其作赋,不易新也·;后代评著纷纭,神话信史杂陈,能一赋而重天下,难出彩也;以大赋海纳之材,收短赋精警之功,擒纵合度,取舍得宜,难剪裁也。然姚公在此赋中,仅以七百字,纵横几千年,写尽屈大夫之忠贞许国,香兰情愫,沅湘放逐,汨水怀沙。即使贾谊哀吊,刘向辑书,司马写传,郭公编剧,也都纳入尺幅之中。其思之巧,识之博,辞之工,味之厚,真大家也。记得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中华辞赋报社社长潘承祥先生曾对姚公有“赋龙”之称,余今思之,实至名归,非誉词也。

07端阳吊屈子赋

网络(当代)
端阳之日,弃家未归。念屈子之事,遂为斯赋,投诸江流。
其辞曰:
彼昆吾之后裔兮,其伯庸之皇子。名字齐乎天地兮,长卿才犹不及。
佩秋兰与杜芷兮,衣旷世之奇服。博闻而犹强识兮,能治内而攘外。
因子兰之微言兮,楚王其不之孚。虽屡谏以忠言兮,蔽而密不可闻。
遂自放于湘畔兮,伴松乔以远游。驷青龙骖白虬兮,凤皇为承其旗。
朝发韧于苍梧兮,夕将至乎县圃。恐日暮之莫与兮,羲和其为弭节。
过九嶷访昆仑兮,语天帝话冯夷。叹楚王之不明兮,难为用于朝廷。
终不得归帝阙兮,及郢都之亡陷。赋怀沙而自湛兮,不遗坟坟之世。
遂振衣入汨罗兮,侣湘水之二嫔。恐灵躯之摧残兮,咸投食于湘江。
葆屈子之万年兮,惟鱼鳖所啖食。幼闻此尝叹息兮,不解其何自沉。
及年岁之渐长兮,所览历之愈笃。明其何故怀石兮,国人莫其知矣。
习贾谊为斯赋兮,且付诸江流中。与君其所共语兮,胡惧幽宫之寒。
对九歌与九辩兮,为解天问之疑。谈离骚而掩泣兮,论渔夫长太息。
得贤君之所识兮,则怀才而不忧。吕尚鼓刀朝歌兮,文王由是克商。
宁戚饭牛放歌兮,齐桓用而不疑。逢昏主之践阼兮,则贤终不为用。
王子比干剖心兮,箕子披发佯狂。梅伯之为俎醢兮,鬼候所以炮烙。
帝辛之惑妲己兮,犹怀王之郑袖。使怀王其用子兮,则楚何至于斯。
汨罗之水至寒兮,幽幽冥路漫漫。黄垆之道不可测,上下求索亦难。
驾蹇牛而腾驴兮,骐骥其维伏盐。鸱鹄高鸣于市兮,凤皇鸾鸟伏窜。
奏瓦击釜为曲兮,钟吕管弦鸣绝。世黑白之不辨兮,圣贤反蒙其害。
馋人得征而上兮,荩臣忠士离患。叹尧舜之不逢兮,立于温蠖之世。
且毋论彼旧事兮,将远游乎四方。共轭与游八荒兮,邀望舒之玉女。
载洛水之宓妃兮,逢巫山之神女。六龙齐俨其首兮,王良造父执鞭。
飞廉御风先驱兮,丰隆鼓以警跸。貔貅群奔为卫兮,虎豹扬尘千里。
观歌舞于洞庭兮,餐仙肴与华露。赏八佾之浩荡兮,奏九韶与咸池。
轩辕其为舞剑兮,神农奉鼎琼汁。青帝弹伏羲琴兮,太一击东皇钟。
烛龙闻曲惊泣兮,应龙随舞九幽。声恸北辰诸星兮,而乐达于南冥。
陵震而川谷荡兮,群仙诸神影从。云翳翳其将雨兮,列缺闪而雷鸣。
梦惊醒而魂悸兮,云中君其不忘。槛外江水浩瀚兮,悠悠千古自流。
作赋岂独为君兮,江流冤魂无数。

08悼屈原赋

诚雪(网络)
慕千秋之高风兮敬吊先生,逢端午之佳节兮以慰英灵;前不见古人兮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兮独怆然而涕零;感年岁之如流兮星月之如轮,惟先生之伟节兮,与天地而无终。
叹先生之大名兮,若崇丘与高阿,历百代而常青兮,屹崔嵬之峻岳。嗤楚国之青蝇兮,嗡嘤岂可长久?欣和氏之珍璧兮璨莹莹而万古。
诵《离骚》而慷慨兮,览《九歌》而思飞;阅《九章》之郁郁兮,究《天问》之瑰奇。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高峨冠之岌岌兮,长饰佩之陆离,纷纷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宜上下而求索,乘骐骥以驰骋兮,开前道夫先路;早发轫于苍梧兮,夕而至乎县圃,若黄鹄之一举兮,睹天地之寰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叹郢路之不达兮,魂一夕而九逝。
举世皆浊兮,子何独清?举世皆醉兮,子何独醒?何蝉翼为重兮,千均为轻?何黄钟弃毁兮瓦釜雷鸣?何谗人高涨兮贤士无名?
哀时世之不遇兮放逐大夫,使山岳而含耻兮令江海而蒙羞,令千载之杰士兮,望汪洋而泪流,悼英魂之远逝兮,抚号钟而何俦?
观彼时之权贵兮,若蜉蝣而无迹,怀王信馋蔽明兮,致兵败而秦欺;国亡而身死兮,余后世之唏唏。惜先生之忠贤兮,怀瑾瑜之珠玑,颂先生之巨椽兮与泰岳而不移;谐松柏而共翠兮,与斗牛而齐辉,迈万古而不易兮,跨五洲而一理;越千岁而弥新兮,昭龙翔而凤栖,启灵明之睿智兮,纳百川之海归。
珍瑶辞其未古兮,宜含英而咀读;洗吾缨足于沧浪兮,泛兰舟而乘流,仰万代之师表兮,祷斯馨于永古。
问天如何天不语?渔夫讵可知离忧?九天应有青霄魄,汨罗常闻湘妃哭。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庚寅年六月六日诚雪撰文并记于翠影飞雪轩。

09《屈原赋》

韩邦亭(当代:鲁南辞赋协会主席)

华夏乃诗家之名邦,重风骚而永继;文章以楚韵为英轨,修辞赋以相传。屈原作而振藻,诗家显而发端。志见荆辞,真万古之无双作;名高大雅,系三峡之第一贤。远绍《诗经》之丽句,复开《离骚》之瑶篇。多怀政治家之远略,功昭三姓;又树文学史之丰碑,誉载八埏。 丹阳世家,今剩读书之洞;楚都旧地,长怀散米之情。悲黎庶其未悔,乃善念之初萌。气吞江汉之心,泛香溪而觅句;才冠兰台之士,传经典以入宫。面明君而献策,任左徒以显崇。拟法度以开宏旨,使齐国而重联盟。张仪欺楚而国弱,奸佞害贤而主庸。叹武关其无补,别楚殿而动容。悲郢都其陷落,投碧水以永生。九死未悔,岂非千古之第一人哉?

观夫屈原,言及虞舜唐尧,述哲人以循道;句见美人香草,开后世而布名。思维阔而致远,境界深以函弘。发楚文化之奇葩,长留深爱;写抒情诗之巨制,凸显茂行。生命交融,悲怆之旋律犹在;人格坚守,神话之思绪奔腾。其生也短暂,其志也洁诚。其情也博大,其色也盈容。壮哉!慷慨抱石,非文化之悲剧;忧愁抑志,乃价值之典型。扬个体而迅众,塑民族之心灵。   而今七雄已远,三才益彰。继风华而光大,怀俊彦于端阳。于是颂曰:诗家元祖,辉映彼苍。其文丽雅,其气恢张。层出锦句,饶有兰香。幼能济困,志在兴邦。德垂千祀,韵布十方。形随野老,思忧庙堂。举身赴水,可鉴衷肠。今值盛代,喜聚休祥。醇风浩荡,善政播扬。寄此深意,山高水长!

10《屈原赋》

邱闽泉 2009年12月1日写于北京

汩罗揽辔,长嗟泪眸。水浊沧浪,投鞭同忧。哀屈公而望断月,忍不离而倚危楼。烟雨茫茫,江色映顷涛之阵;孤舟一叶,荡漾弄逐浪之鸥。怀石何处,九问蛟虬。湘妃洒斑竹万点,山鬼守明公松丘。千呼万唤行江畔,焚香安魂箫声柔。三盏酒,盘珍羞。与君饮,两心投。众人皆醉汝独醒,世风皆浊汝独优。敬诗人之人格,仰斯才之堪轴。诵离骚之心永寄,赏楚辞而不胜收。共天问于求索,为美政而淹留。齐叹息以掩涕,先天下而后忧。哀思滚滚,不知觉而沿江溯;怀洁悲歌,惟灵修而作孺牛。呜呼凭吊,驾时光而目千里;长忆摧肝,风折枝而啼寒鸠。拟结庐以长伴,临湘水而闻篌。睹云狗之变幻,推潮涨之月钩。似有冯夷击河鼓,更见湘娥瑟比俦。翻江倒海浪涛涌,风卷波澜荡云兜。大河中开,六龙鸾车出江面;腾鱼偕卫,水禽翔旁飞光遒。凌波仙轮,香草风揉。见先生于车上,着奇服而面熟。仙风道骨,微笑眉头。远而望之,俊若红日升东海;迫而察之,灼若仙人逍遥游。轻云蔽月飘逸如雪,禯纤得衷风度悠悠。气若幽兰仪静绰态,骨像应图鹤立袖修。感吾之衷言,接吾之酒瓯。谈笑畅饮,誉华夏今日之灿烂;拂须妙算,指天下大同之可求。曰年年心领美香粽,述端午笑看竞龙舟。须臾皆醉,起驾回归龙宫处;人神道殊,目送远去涕泗流。足往神留遗想象,迷蒙盘桓空中沤。

屈原名平,正则自名灵均字;言正平法,养物均调神相缪。宜昌秭归,屈子故乡楚源地;卧牛山麓,太星逢寅作意留。故迹甚多,“玉米三丘”“照面井”;传说离奇,“读书洞”里楚谣讴。柑桔之乡,“橘颂”名篇性格写;山水如画,青枝橙果百鸟啾。博览群书,幼时聪明口才好;精通文辞,洞悉天下少年侯。初为左徒,怀王信任商国事;发号施令,接待国宾面诸侯。横则秦帝纵楚王,关键时刻;联齐抗秦,统一大业国策勾。举贤授能,发展经济扩实力;限制特权,反腐惩贪倡清修。变法图强,楚国一度威四海;屡遭诬诌,贵族小人燕雀畴。张仪诱骗,六百里地驱背义;靳袖内奸,齐楚盟约致抛丢。寸地未得,两度出兵秦地败;奉命使齐,重修旧好靖边州。黄棘之盟,楚羊重入秦怀抱;屈子被逐,汉北千里抒离忧。坚信君王能醒悟,期待召回再领头。力劝赴会,虎狼之国不可信;劫往咸阳,怀王冤死囹圄囚。可怜吉于左徒治乱政,可恨凶于昏时奸党纠。王听不聪自多舛,谗谄蔽明翻阴沟。艾萧太盛椒兰萎,骐骥远放古今愁。襄王谋和,满朝文武尽邪曲;再次遭谗,二次流放悲荒丘。郢都城破,理想梦断愤难尽;宁赴湘流,江鱼之腹容于蝼。皓皓之白,安蒙世俗之尘垢;身之察察,岂受俗物之汶流。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苏世独立,赋情芳洁清浊剖。太史公谓其志可与日月争光焰,郭沫若塑其型益加光大万古流。港片“屈原”演其迹,心潮澎湃梗咽喉。正是:

捧书子夜伴荧屏,电影“屈原”演楚廷。

报效无门空热忱,奸邪当道法难行。

绝齐自引亡国路,索土蒙羞小利萦。

悲著“离骚”游汉北,郢都长望寄真情。

鲍方重塑楚人忧,栩栩如生显自修。

“橘颂”婵娟歌本色,墨诛宋玉为蝇头。

一生上下而求索,九死难折白首囚。

香粽投河长纪念,大江南北尽怀柔。

作者简介:

邱闽泉,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会计学会会员。网络笔名:“映雪斋主”、“燕山学迟”。诗赋作品及专业著作甚多。代表作有:《国庆六十周年赋》、《屈原赋》、《蜀相赋》、《重阳节赋》、《邱处机赋》、《达摩祖师赋》、《空军成立六十周年赋》、《中秋节赋》、《教师节二十五周年赋》、《汶川抗灾赋》等作品,作品来源真实生活,体现现实主义和人文内涵。

11吊屈原赋

王铭(网络)

文坛风雨,政坛纵横。战国硝烟,楼台尽焚。楚之骄子,文之巨龙。乱世屈平,心忧国民。

平有二责,美政楚辞。少时屈原,鹅冠素服。出入朝堂,纵横其间。欲施美政,则使楚兴。

以楚为责,欲挑重任。舌战群臣,欲制法度。可怜屈平,鲜有支持。内心忧闷,不失其志。

楚之不兴,誓不甘心。柱国已没,犹失双臂。唐昧屈丐,陨身疆场。惜之怜之,犹如刀绞。

可怜朝堂,尽为小人。更怨楚王,尽信谗言。放逐三闾,南下蛮荒。法度废黜,朝堂晦暗。

侍女婵娟,随平放逐。本来鸾凤,未能和鸣。平自感叹,未能尽责。美政破灭,怅然自失。

政责未尽,黯然神伤。政责未尽,文责有余。楚地楚风,皆入楚辞。自成一格,不拘小节。

离骚现世,传世千年。九问问天,其问达天。天降浪漫,文采飞扬。可比孔孟,齐名老庄。

美政没败,楚辞既兴。秦骑踏楚,生灵涂炭。屈平之心,欲做飞灰。汨罗江边,微风扶摇。

青石累累,百木萧萧。高冠垩服,眼望郢都。屈平心死,了无牵挂。欲与鱼虾,共度永久。

奋起一跃,水波荡漾。文坛泰斗,就此陨落。长伴江水,得其永久。江水之责,明鉴忠心。

屈平之责,永有两许。精神永存,万年不朽。文之巨作,传诵万代。哀民之伤,体民之痛。

欲解民疾,欲疗民痛。国之覆亡,捐躯殉葬。其忠可鉴,其人可叹。鬼神亦泣,何况我辈。

其人其节,福荫百世。楚辞文体,文之瑰宝。抒情达意,世间罕有。后世敬仰,悉心拜读。

字里行间,精神永留。其人可表,其文可扬。屈平已殁,其节尚存。华夏千年,节义其间。

诗仙太白,师平浪漫。岳阳仲淹,师平忧民。平之为人,美名海外。我辈有幸,生逢盛世。

国力日臻,民生和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惟有学问,实乃我责。立志远大,当作屈平。

12九思·悼屈原赋

然然然儿(网络) 发表时间 2006-6-19湘滨文学网

(一)临江

望滔滔之孟夏兮,今草木之莽莽。循晨光与清露兮,踏凝重之步履。复凝伫而悲叹兮,忆故去之亡魂。携清泪而泣血兮,写忧苦之诗篇。红日喷薄兮,光照流云之端。雁阵惊寒兮,声断汨罗之浦。望流火之红霞兮,正痛苦而哀吟。唯浩浩之长流兮,送悲情于古今。

泪化于江水兮,心耀于日月。此当日之悲愤兮,已长逝而安歇。伤怀咏哀兮,笼游离之雾霭。诉哀郢之凄恻兮,沉江中之璧彩。滔滔江水兮,飘兰芷之芳菲。融历史之思念兮,化凤鸟而高飞。凝国殇之忠心兮,如江水之不息。听澎湃之波涛兮,诉远迁之忧思。

望如血之斜阳兮,梦断烟雨之乡。隔百载与千年兮,何绵延而悠长!梦何由尽兮,伤长空之皓月。听江晚之鹧鸪兮,凝愁思而泣血。

(二)礼魂

念南郢之长恨兮,过千年之靡久。夫悲苦于前生兮,终寂寞于身后。

望汨罗之青冢兮,携梦魂而长游。叹当年以怀沙兮,赴湘水之浊流。悲滔滔之孟夏兮,葬送汝之灵魂。汝忧国与忧民兮,立江界而长吟。痛楚地之君主兮,唯平庸与冥昏。汝从彭咸之所居兮,独留华章之孤寂。

唯游幂之浮云兮,终欲留而无计。听悲声之杜宇兮,哀莽莽之草木。唯悲咽与凄然兮,复惨戚之断续。化汨罗之长恨兮,唯世间之苦痛。此后人之思怀兮,顺长濑而相送。如千年之伤歌兮,含无限之悲壮。此无瑕之忠诚兮,今长存而浩荡。

望汨罗之碧水兮,此诗人之故里。复万代之后人兮,仍敬仰而长恃。逐沅湘之浩浩兮,唯思怀而复返。苦无情之春秋兮,终容与而日远。汝肇祖于高阳兮,与楚怀之婵连。当流芳于百载兮,绵亘于万年。

(三)惜往日

寻万古之悲风兮,曾步履之惊世。仰汨罗之长空兮,俯浩荡之流水。步野莽与乱石兮,迎悲风而垂泪。苦辽远之哀伤兮,终无人而难诉。听汨罗之绝唱兮,贯时空于今古。此旷世之哀愁兮,成文中之苦楚。复辉煌之篇章兮,如江水而不息。任歌吟于千秋兮,仍光明同皓日。传九州之苍生兮,恰燎原之烈火。燃汨罗之悲愤兮,诉哀郢之凄恻。纵横于今古兮,贯穿于六冀。仍依旧而凄美兮,谓绝唱于今夕。

寻刻骨之文字兮,过百载与千秋。携梦魂于荒莽兮,于天地而长游。投粽久于千年兮,似江水之东流。历九州之索合兮,览中国以周流。有故旧之艾草兮,还绵延于江边。望滔滔之江水兮,过郁郁之千年。此江水之长流兮,诉万古之绵恨。因离骚以扬意兮,终寂寞而谁问。纷总总之九州兮,何寿夭之无尽。无天火之炎炀兮,唯草木之秋实。往还顾于高丘兮,心越裂而离离。

蔽长天之皓日兮,唯氾滥之浮云。颂歌吟于终古兮,唯求来世之明君。悲汨罗之呜咽兮,听江风之呼号。独奔流之江水兮,伴暮暮与朝朝。俯仰于千年兮,此大义与凛然。终定心于广志兮,留叹谓与哀爰。化汨罗之江涛兮,聚朱明而不散。容怀沙之一赋兮,经风雨而不变。

(四)橘颂

橘生淮南为橘兮,橘生淮北为枳。与长友而并谢兮,淑离不淫而有理。叹浩浩之沅湘兮,顺滨流而长逝。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过南郢而一顾兮,诉艾叶之苦涩。欲高飞而远集兮,却忧心而凄恻。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皇天既不纯命兮,汝生终无所依。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宁为江海之泥途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汨罗之悲愤兮,化春秋之长恨。唯今日之离骚兮,同众人之所信。光明其于日月兮,文彩耀于玉石。身永世而不还兮,沉汨罗之江底。唯汨罗之江水兮,护汝圣洁之身躯。可愤捐之愁肠兮,仍回回而盘纡。

(五)忧思

逐八荒之飙风兮,卷万物而凋落。蔽颓阳于浮云兮,振洪波于大壑。听玄鹤之晨鸣兮,于高冈之峨峨。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三鸟飞以自南兮,揽其志而欲北。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

悲回风之飘摇兮,雄鹰逐而高翔。欲驰风而骋雨兮,路壅绝而不通。观丘陵之翔舞兮,听谿谷之悲歌。谱神章与灵篇兮,作曲赋以相和。欲还顾于世俗兮,忧败坏与网罗。终卷佩而相视兮,相流涕而滂沱。

此楚国之上卿兮,已长逝而安歇。唯江水之滔滔兮,落冬霜与素雪。汝愤见诽而逢搀兮,恨燕雀之苟安。携赤诚之忠心兮,游无穷之远天。

(六)伤逝

汨罗之江水兮,奔流久于千年。看波涛之惊骇兮,听雄浑之沉音。有泠泠之寒风兮,吹湛湛之江水。看汨罗之忠魂兮,终长逝而不回。复悲吟与高歌兮,此孟夏之故土。望楚地之山河兮,今依然而如故。

挥洒千古之悲情兮,溢汨罗之江水。挽屈子之英灵兮,终何时而来归?思念之如波涛兮,悲恸之如回风。携赤胆与忠心兮,化千年之伤痛。伤江离之委折兮,痛兰芷之零落。悲凤凰之远翔兮,叹千年之如梭。但见当日之忧患兮,融无语之汨罗。对远去之故国兮,复今日其几多。

穿思念之望眼兮,越浪卷之河川。待烟雨之朦朦兮,到曾经之故园。莽洋洋之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惶惶而更索?唯破败之帝都兮,伴萦骨之蔓草。仰苍茫之天宇兮,裹无暇之素缟。书愤之于天问兮,追流逝之明月。怨国殇之何患兮,领三冬之素雪。风骚吟与千古兮,成今日之绝唱。贯悠悠之古今兮,越时光之还往。回风飘摇兮,落叶纷飞。浪漫绝美兮,谁复方回?看汨罗之江水兮,如丹青之印记。叹平生之沧桑兮,默然如约之归期。待滚滚之汨罗兮,化天地之华章。忆当年之诗心兮,揽芷圃之瑶光。

(七)长恨

郁青霞之奇意兮,入修业之不晹。衣纳纳而掩露兮,泪绵绵而沾裳。此凛然之诗魂兮,与鸾凤之傲骨。过今夜而一顾兮,化飞洒之灵雨。

沥肝胆之离骚兮,触千年之情殇。共潸然而泪下兮,结纷纭之愁肠。过大坟而望夏首兮,愿登山而长望。哀居者之诚真兮,将悲歌而咏唱。故国之逢殃兮,辞九年而不复之。独茕茕而南行兮,此谁人而知之?

登峦山以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燃汨罗之江水兮,化梦魂之营营。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清露以长生。动烈焰之赤影兮,食草木之秋实。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经社稷之几危兮,过飘摇之风雨。复哀爰之挽歌兮,长无绝而终古。

(八)挽歌

问国殇之何怨兮,君长恨其几多?悲独逝之英魂兮,传千古之悲歌。几经世之渲染兮,成今日之汨罗。望故旧之楚地兮,今红日而喷薄。如血之红霞兮,唤沅湘而苏醒。此无限之温柔兮,慰屈子之英灵。汝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汝长怀之忧郁兮,挥洒孟夏之故土。看古今而如梦兮,寄南郢之故旅。逐如烟之往事兮,越时光之往还。贯遥遥之古今兮,复百载与千年。汨罗之悲愤兮,更激越而昂扬。揽察于北辰兮,衔明月之瑶光。伫沅湘之江畔兮,逐忧郁而长逝。送滔滔之江水兮,名千秋与万岁!

感沧海与桑田兮,共几度之沉浮?经永世而不忘兮,伤楚国之多忧。循当年之忧郁兮,终容与而远去。后华夏之子孙兮,过汨罗而反顾。系游幂之浮云兮,挽楚国之英魂。与天地而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凝伫于汨罗之畔兮,仍徜徉而呼唤。唤千古之悲情兮,成汨罗之永远……

(九)悲叹

汨罗江畔兮,三千年去。英风逐浪兮,泪澹南土。云烟袅袅兮,江水澄澈。傲骨诗魂兮,随江而逝。空余哀惋兮,凝成幽怨。江水悲泣兮,无声歌挽。一代英灵兮,傲立古今。名垂青史兮,今复长吟。碧血凝忧兮,红襟揾泪。笔端携梦兮,江中逝水。字字哀声兮,声声咏叹。丹青留痕兮,千古不变。

荣辱几度兮,浮华匆匆。繁华相逐兮,目尽悲风。千载长恨兮,空余怅然。南楚一幕兮,今复谁看。浮生若梦兮,光辉几度?雁彻长空兮,岁华迟暮。峨冠秋风兮,衣袂无尘。一愿长叹兮,绕绕纷纷。

雪霰风吹兮,梦成今古。吟啸苍天兮,情寄故旅。江水滔滔兮,丘陵悲歌。默默低吟兮,哀恻相和。落落英魂兮,可比列星。空余叹惋兮,独复谁名?

浊酒一杯兮,指问苍天。悲风盘旋兮,血泪绵绵。此意谁论兮,白云长封。阆苑千界兮,云掩巫峰。雪浪连天兮,血下沾襟。酸茹长叹兮,销落湮尘。呜咽之声兮,凄恻无言。草暮风惊兮,长祭湘沅。

乱曰:

魂兮,何时归来!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沉默思痛兮,挽流年。

魂归来兮,哀江南!

13祭屈原赋

同一个梦2008-10-6发表于中国古曲网

惟,丙戌年三月初三,望断唳风瓌诡之暮,遥想鸿蒙伊始之时,“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虽隔千年之遥而犹心之痛彻,欲奔走疾呼:“且住!且住!”无奈汩罗东逝去,何复向西流?悲哉!

吾虽年少轻漫,却亦知溯流之源乃汝以弘博丽雅之辞,纵情绮靡之想,雄混湛远之志,坚如石砥之魄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之宗。犹今伏惟,实如王逸曰:“祖式其摸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班固曰:“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故吾猥辈今当沐浴之芬芳,释莲心之味苦。汲冽泉之清水,揽幽谷之兰芷;置冰心于玉壶,曝昭质于骄阳。仅以微物以表诚心,致祭于始祖之前曰:

慎思始祖自帝王苗裔,良玉质美而内外兼修,日与江离辟芷为伍而“纫秋兰以为佩”。是以德义之纯粹,众芳之汇聚,琮心之耿耿,忧国之切切。尝日夜无寐而虑国之倾危,君之壅蔽。然高处不胜寒,则谗邪小人谣诼渭汝不忠,竟使汝攘诟抑志。鸠鸠之妒,鹰鸷遭翻;艾草之臭,蕙兰铲除;淖泥之染,芙蓉遍萎。然木兰本怯,何奈狂风骤雨?树木本固,何奈蚁蛀而入膏盲?虽想“乘骐骥以驰骋,来吾道夫先路” ,而“惟夫觉人之偷乐” ;虽想“与余成言” ,敦料“反信谗而懠怒” ;虽期“滋兰之九畹” ,哀“众芳之芜秽” …… 何处觅得清明,聊解汝心之所急?

尔爱国之情犹若此般,实瑶玉不足以胜汝之高洁,冰雪不足以过汝之纯粹,幽兰不足以善汝之芬芳,日月亦不足以覆汝之光辉。长沙作赋凭吊汝之情操,汝闻之乎?以慕汝之高义;子美投诗赠汩罗,汝览之乎?以敬汝之清白;沫若撰剧祭奠,汝观之乎?以畏汝之宏大 …… 后世志士仁人,墨客骚人莫不仰汝之英华,汲汝之高才。

苍穹何以如此之空旷?岂非汝驱蛟龙而高弛?星辰何以如此之璀灿?岂非汝扬云霓而翱翔?汝如陟陞般光芒万千,今吾芸芸众生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仍当蔽于惠下而“吾将上下而求索”。

昔李长吉为天诏而飘飘乎作《白玉楼记》,今忖汝之托于汩罗,事虽殊其理则一也,岂为天遣汝下凡尘?开辟文气之蒙味,砌雕栏之玉宇,汲千古之芳菲菲而散诸四荒,聚上下之纷总总而诒诸四极。

虽消于形骸,然九洲山川皆蕴汝精髓。纵然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然天下之文章莫不潜汝之灵驱,万古之高歌莫不籍汝之华藻。

今抚汝之书,迎飙风飒飒,难抑心中之感慨,不禁构勒汝之倩影,危襟当风耶?剑眉高标耶?长太息以掩涕者为汝乎?宁当溘死以流亡者为汝乎?延伫江畔,反顾游目,斑斑血泪,洒向西风,梓泽默默诉凭冷月。呜呼!吾欷欷怅怏,泣涕若瀑,恨不能度时空之屏障,慰汝之旷怀;纵然易吾之灵窍,旦取之无碍!

然汝卒还于玄圃太虚,为文曲之皎皎,望舒之朗朗。无怪乎后世莫不趋之于兰渚,举杯以邀明月。汝之冰心诚志犹今亦如昭昭之鹏翅,翳奸恶之当道,成吾猥裴之太平盛世;汝之耀艳深华之辞犹今亦如皇皇之鲲鳞,多棱而惊采绝艳,润文章之姣姣,点文晴之灼灼;辟文体以万方,孕文人以千百。沿波而得源,气往而铄古,绝世之行,辞切来今。

凭栏瞻云气句,霁月霞光。孤鹜翘首振翅,秋水莽莽若奔。思女娲之造身躯而得乎性命;倍感汝之聚文气,而得乎精神。天升地华,五音安歌,璆锵琅琅,芳菲盈盈。日月同光,万姓共瞻。志敬兮是祷,成礼兮期祥,诚恐诚惶,顿首再拜。尚飨!


14屈原赋-高考满分作文佚名 2008-9-20 考试吧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注:之中标点一仍其旧,括号内文宇为录者所加。
《吊屈原赋》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兰州大学评卷点语文评卷组负责人)

15吊屈原

苏潇尘 2012-03-05 散文网

呜呼,屈平子之不复,今有二千年矣!春秋之代序,渐不知其数矣,骐骥之驱驰,渐不知其遥矣。屈平子之高行,世不明其末矣。虽然,则其悲国之怀,独醒之明,独清之节并在,一如焰火之传柴薪之间而无所尽矣!

夫天生我于尘世之间,得无授命而匡扶天下者乎?何以假我以高智,赐我以达辞而化我以异能?人之受用其身也,何得不受其才而终其一世,譬如草木,之生之死无以异乎?此之谓暴殄天物,失其德矣。君子耻之。

而屈平子奋天之英才,为楚王谋。辞令交国,法度毕张,是以其所能而尽其才,以其才而易楚国之兴盛者也。呜呼,人生而能若此,其无怨矣夫!

然世无通坦之途,海多悍碍之波。命达则蹇至,才高则忌随之矣!

当其受重于王也,才华足致,谓善天之假赐,用之以正途,行之以正义,凛然君子之行也。上能忠其君,下能爱其民。大才制法而利于家国,虽险酷群小拥倾天之势而不能夺者,其志洁也。民受其泽,君受其益。夫以楚民之朴,能无赞之者乎?至于君之任重之,不亦宜乎?至于谄之以“民知有屈原而不知有王”,君听而黜之者,非君之暗于往素而卒发于一朝者与?安有明君而争臣功者哉!是故命运如日方中之日,祸患临近之时也。屈子之黜,岂得有所规避?但持正义于素常,惟正节于朝夕,尽忠竭志,全其美名耳。虽然,可谓不愧于天之降我矣!

子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虽不善,臣能犹尽其力。至于不在其位,则矣,无咎也。屈子则处江湖之远,居三闾大夫之虚职,日夜忧心,致其谋虑,以利其国。虽不能行诸四境之内,亦忧之而不已。岂善忧者乎?实有深情大爱于国家也,实欲以天之假赐报之生养之土而求无愧也。

且夫天赐之躯,欲以致其用,在吾则问心无愧,奈何设重卡于途,使吾欲前不得,陷吾志于囹圄?奈何假我非常之力而又假举世以浑噩、利趋之志哉!天成乎我而伐乎我,欲成我耶?欲败我耶?夫大化戏弄我于股掌之间,则幽忧之愁,乏困之伤,涵郁之苦,人或当此风口浪尖者,孰能无之!屈子者,人也。以书生七尺之薄躯,罹此大无奈于早岁,郁郁乎其中者,正值也。然作《离骚》之辞,数怨君王之不明而数喻其身之洁正,以抒其郁滞之气,则非失其所望于天下,颓其志以独善其身者也。《离骚》之作,实欲匡夫君王之暗昧而复担兴国之任,致其力而无憾焉!奈何王之不明至如无星无月之夜空乎!呜呼,哀哉!步履之维艰!

而当国家危难,将不免于强秦也,君臣暗昧不减于往昔,至于国主视其封土如草芥而屈子独爱之。爱而不能救之,坐视其亡,情何以堪!于是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面色憔悴,与渔父长叹而对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何其悲也!盖弥天之大孤独、彻地之大凄凉,如千钧之椎,划穿其心乃至不可已乎!而其眷恋国家之志乃终不可易。呜呼!此非大贤而何也?

于国能一日不忘其忧,至能致其身与所虑之极者,有超乎君子之行矣。至于国之将灭,将此残躯,无所致用之时,怀石而没于汨罗,使我千百年后之众人扼腕叹息并肃然起敬,久不能已者,岂非其精神气节与天地日月同长而并光辉与?

至于今日而思夫前百余年反抗外来侵略之斗争,志士仁人能致其中国有用之身以全其义者,微屈子高行洁志与死国之一跃,何得而见之!微夫先贤之垂范于后今之世,则我中华民族之亡灭不知几时矣!屈子视后世之死国者抑或竭忠尽智以报国者,虽怀恨于秦楚之间,亦当有所慰藉矣!

然当今之世,太平兴盛俨然在目矣。而举世之人,由官至商,由商至民,多浸于欧美之浊秽。天赐之躯,用以独顾其家矣,天赐之才用以独谋其私矣;天赐之辞令,用以厚责社会而独加赞于己矣,天赐之生,用以取利社会而败坏社会矣!夫屈子之行虽阻而不辍,今之人无阻而擅丧天赐之宝,甚者乃至于笑讥贤士并百计千方阻挠之。呜呼!古人重义而屈子能垂名千古。至于今日,虽屈子大贤复生于世,倍于前之高行,其有真心称之者乎?独清独醒者,可得而待诸?

呜呼,屈子之不复!呜呼,后者之不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拙劣之文,以吊屈子,敬夫大贤!

16《悼屈原》赋(仿骚体以悼屈原)

---倚竹吹箫(网名)

怀崇久之未竞兮,觅闲暇以屈祠。

近清烈而自卑兮,恐洪涛掩躯微。(1)

摄悲歌濯浪清兮,问之以何萧萧。

引慷概呼先生兮,问之以何遥遥。

地悠远尘飞扬兮,望长空没大荒。

天苍黄既覆云兮,隐大墅入林疆。(2)

风至而林欲静兮,满暗岫复回还。

荡荡如波不止兮,耀耀既落原前。

小余惟天地空兮,宏楼孑峨而在。

屏息久则步缓兮,惟堂前之数载。

既欲前复徘徊兮,仰重檐俯求索。(3)

飨精微啜兰芷兮,惟天降演悲歌。

曰:悲则怠不尽,俯仰泪汨罗。

少怀大志而修能兮,图龙腾驱日月。

袭贵胄而内美兮,簪黄缨树耿介。(4)

纫秋兰辟邪淫兮,着春花以高贵。

望大风而歌远兮,饮晨岚宿野蕙。

感时序其不移兮,恐日月忽闲漏。

忧朝祠其不兴兮,促晨昏常永昼。

悲苗禾其清脆兮,逐阡陌哭穷荒。

叹萎靡而慷慨兮,惧日落无晨黄。

恐社稷之不安兮,拟良策图民强。

惟江山之永固兮,连齐楚抗始皇。

盛哉壮哉兮! 乘骐骥所以浩然。

痛哉快哉兮! 跨鸿鹄所以歌天。

曰:浑黄则不昼, 正则自灵均。

悯民生如水火兮,图大治改弦张。

恨上族守旧制兮,纵左徒亦恐徨。

望三边忧己庶兮,思左右联楚齐。

明法度章纪律兮,背绳墨追曲直。

谏上近忠疏佞兮,图强何惧孤忠。

促下尽忠疏私兮,发奋岂畏奸雄。

祁禳民生福祉兮,誓尽终身吾王。

罢左徒仕三闾兮,犹致志于君皇。

箭道惕惕终日兮,恐捷径固其步。

偏旁室塞其言兮,唯图知己代序。

恨忠良陷小人兮,耻吾王厚张仪。

怀忧郁行江汉兮,唱《离骚》夫唯意。

曰:国破臣不直,家亡为君忠。(5)

衔香草问清溪兮,泣草木将凋零。

望大鹏避丛云兮,悲所覆难靖明。

泪高山将于前崩兮,忽得椿堂有所唤。

则于骐骥以驰骋兮,忧恐偷闲弗为晚。

为修九天乞为正兮,伏惟上下而求索。

披坚图强岂执锐兮,疏大计兼强策国。

期蔷篱以驱虎豹兮,望莺燕日暖春归。

忍众芳之未香秾兮,独解坚冰又何依。

山之欲崩谁能挽兮,道之将倾谁能复?

悲之泣之徒奈何兮,惟怆然与飘摇路。

问女嬃以何罪吾兮,其顾左右而言他。

问神女以何罪吾兮,其引江流指吴家。

曰:内恕终难恕,能恕又几人?

恨天地无有清音兮,演《九歌》成绝唱。

舞《韶》独怜清影兮,击柝难闻双飨。

问《东君》知吾意兮,有《山鬼》扰新风。

端志极而无劳兮,《惜诵》以致愍竭诚。

心悴之有《哀郢》兮,《涉江》以维赤忠。

《远游》且《惜往日》兮,《悲回风》而内伤。

望沅、湘分而合汨兮,碣石莽莽苍苍。

知死又何阻惧兮,悲渔父之不悟。

叹知音无处觅兮,抱石以问江鱼。

斯人已去,英魂何在?

惟幽昧险隘,香草美人。

生其世乱无宁兮,有为殊途无为。

适其乱世无巢兮,哲己大善难归。

杲杲九阳无阴兮,炯炯如日之华。

唱骚歌歌盛世兮,开一体之大家。

龙翔翔于深囿兮,辍止啸月吟云。

凤鸣鸣于乌桕兮,行叶红处招魂。

历太浩贯太虚兮,长余此名后世。

道可受不可受兮,汨罗乌蓬挥斥。

歌者祷者俯仰兮,江天为之动容。

艾青香粽飘香兮,举国皆吊屈公。

公之哀莫如孤兮,孤则风寒入骨。(6)

公之悲莫如忠兮,忠至则受其辱。

公之伤莫如博兮,大博难有至深。

公之泣莫如能兮,能者几曾得君心?

曰:斯人已去,英魂何在?

悲兮哀兮,英魂不再。

觅之千寻,斯人以已。

觅之无处,长歌当泣。

注:(1)近清烈而自卑兮,恐洪涛掩躯微:清烈:屈原祠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为“清烈公”,将屈原祠修缮并更名为“清烈公祠”。所以又叫清烈公祠。

(2)天苍黄既覆云兮,隐大墅入林涛:大墅:此指屈原祠。

(3)仰重檐俯求索:重檐,指屈原祠前的山门。求索,指山门前千年矮树植成的“求索”二字。

(4)袭贵胄而内美兮,顶甲缨树耿介:贵胄,黄缨指皇室或贵族的后代。

(5)恨忠良陷小。。。家亡为君忠:指屈原第一次遭流放。(详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公之哀莫如孤兮,孤则风寒入骨:孤,指孤忠。风寒入骨取高处不胜寒之意。

上一篇:蜗居中的经典台词

下一篇:海豚少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