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肌肤甲错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8 17:43:06 作者:篆字君

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桂枝茯苓丸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肌肤甲错”转自文文ap25

这是个一岁的小宝宝,患脑炎,病情较重,影响了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而且全身皮肤干燥脱屑,状如蛇皮,每次穿脱衣服,都会大片大片的皮肤碎屑,还有头皮屑。

孩子妈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看了好几个专家,诊断为干性湿疹,开的都是外用药膏,并嘱咐少给孩子洗澡。几经治疗,并未见效果,孩子妈妈就向我咨询。

我一看,这不就是《金匮要略》里所说的“内有干血,肌肤甲错”吗?孩子大病之后,经络湮淤,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所以皮肤就像蛇皮一样干燥脱屑。

我开的处方是桂枝茯苓丸合补阳还五汤。因为患儿脑损伤导致了肢体活动障碍,所以合用了王勋臣的补阳还五汤。

患儿断续吃了两周药(中间因感冒停药几天),皮肤就变得细腻光滑,肌肤甲错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这是2018年11月的事情,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孩子的肌肤甲错没有再复发。

这个宝宝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磁共振示硬膜下大量积液积血,还因此做过引流术。我让患儿服用中药抵挡汤合五苓散后,积液也很快得以吸收。

【文献摘录】

1. 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二条)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九。不知,加至三丸。

2. 补阳还五汤: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耆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水煎服。

关注孙大夫,重新认识中医!

【肌肤甲错的治疗方法】肌肤甲错的用药转自五本子

【证治方药】

(一)血虚风燥

l,临床表现:皮肤逐渐变成灰色,干燥粗糙,状如蛇皮,鳞屑与皮肤粘连紧密,呈污秽或灰白色片状,四周向中翘起,鳞屑间有白色沟纹呈网状,抚之棘手。四肢伸侧为甚,亦可泛发全身,但面部极少累及。夏季可暂时缓解,冬季气候干燥时加重。口干咽燥,汗液减少,偶有痒感。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多自幼发生,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足,肌肤失养所致。为鱼鳞病。

3,治法:益气养血,祛风润燥,

4,方剂: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l0g,赤白芍各10g,天麦冬各15g,当归15g,生黄芪15g,桃仁10g,红花10g,制首乌15g,防风10g。地肤子10g。

方义:黄芪益气,当归、熟地、白芍、制首乌养血,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生地、天冬、麦冬滋阴润燥,防风、地肤子祛风止痒。

加减:气虚加党参、山药益气,阴虚加沙参、玉竹、花粉养阴,血虚加阿胶、桑堪子、麻子仁养血润燥。若两目黯黑,舌有瘀斑,加服大黄廑虫丸活血。

5,变通法:若血虚风燥甚者,可用鱼鳞汤(周鸣歧经验方,方见下)养血祛风润燥。若见阴虚甚者,可用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药如生地、麦冬、玄参、黄精、熟地、当归、玉竹、白芍、沙参等,大剂投之,养阴润燥。

(二)血热风爆

1,临床表现:皮损初起为粟粒大小干燥坚硬的血疹,中有毳毛穿过,触之棘手,以舌融合成片,基底潮红,多发于肘膝伸侧面,甚者波及全身,皮肤干燥脱屑,伴掌跖角化及皲裂,指甲增厚,轻度瘙痒。舌质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索禀血热之体,五志化火,血热化燥生风,皮肤失养。为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3,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润燥,

4,方剂;凉血润燥饮(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生地15g,丹皮10g。紫草10g,玄参15g,麦冬15g,石斛15g,花粉10g,白蒺藜10g,黄芩15g,赤芍15g,大青叶10g,防风10g。

方义: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凉血,黄芩、大青叶清热,防风、白蒺藜祛风,花粉,麦冬、石斛、玄参养阴润燥。

加减:热毒重,皮肤红色痒痛者,加银花、地丁、山栀清热解毒。

5,变通法:可用凉血解毒汤(赵炳南方)。药用水牛角、生地、银花、茅根、地丁、山栀、蚤休、黄连、石膏、莲心等,清热解毒凉血。

【简易方药】

l,当归30g,姜黄60g,白及30g,生槐花20g,紫草10g,生甘草30g,轻粉6g,冰片6g,蜂白蜡90g,黑芝麻600g。先将上方前6种药浸于黑芝麻油中10天,然后在炉火上熬至诸药枯黄。离火去渣滤清,待油微温时,再人轻粉、冰片,最后加入蜂白蜡调膏备用。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周用温水洗欲2次,20天为l疗程。

2,复方参地汤:人参、甘草各5g,生地、枸子各10g,女贞子、仙灵脾、菟丝子,黄精、旱莲草、山药各9g。每日1剂,水煎服。

3,鱼鳞汤:生黄芪50g,黑芝麻40g,丹参、地肤子各25g,当归、生熟地、枸杞子、何首乌、白鲜皮各20g,生山药、苦参、防风各15g,川芎、桂枝、蝉蜕、甘草各10g。每日1刺,水煎服。

4,苍术1000g。红花、当归各90g,白鲜皮200g,加蜜收膏,日2次服,l次1匙,

5,黑芝麻1000g,乌枣400g,蜜收膏,日2次服,1次l匙。

6,玄参、当归、蛇蜕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10g,日2次服,1次1丸,盐水送下。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血海、风池、肾俞,配曲池、悬钟、阳陵泉。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10次为l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取交感,内分泌、肾上腺、肺、患处相应耳穴。每次取单侧耳穴2~3个,交替选用。

方法:常规消毒后,将擞针埋入,并嘱患者每日轻压3~5次。

疗程:持续1分钟,7日换1次。

【评述】

好发于四肢伸侧面,重者可波及全身。自幼发病,可有家族史,冬重夏轻。皮损轻者表面附有较薄的鳞片。呈网状排列。干燥粗糙;重者鳞屑较厚,污秽色,鱼鳞状排列,甚则掌跖角化肥厚。易发生皲裂。一般无自觉症状。是由血分风燥热邪引起者,故方药一以凉血,二以润燥,三以祛风,台理配伍处方,以切中病机为要,

本病主要与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鉴别,后者的皮损特点为红斑,对称分布,融合成片,逐渐扩大变厚,斑上有鱼鳞状鳞屑;毛发稀少,掌趾发红角化肥厚。

上一篇:槽头肉

下一篇:广宁三宿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