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腰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8 15:55:40 作者:篆字君

龙江中医药大学镇院之宝,约20万人用过,现已制成脊痛消胶囊。3个骨科一天至少15个腰突病人,30多年多少病人自己算。此方为邓福树之不传之秘。邓福树教授为6版教材中医骨伤主审,上海科技。全国统编教材骨伤专业14本,人卫出版,教材主编之一。我从医8年,也用过300多例,疗效确切,但不是百分之百
组方:当归15 川芎15 白芍15 五灵脂15 元胡15 三棱15 文术15 杜仲15 泽兰15 泽泻15 黄芪30 车前草15 防己10 地龙10
药性平和,而功效独奇。为什么呢腰突急性期为神经根水肿,此方利水、活血、止痛,故有较好疗效。其他方原理也如此,什么黄芪。海风腾、黑豆。西药甘露醇、654-2 【缓解肌肉痉挛】也是同理。后期效果一般,这也是疗效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原因。当然,辩证加强力止痛的川草乌,乳没或蜈蚣全蝎可提高疗效。但急性期不利水是不行的,这也是光用强力止痛药物不效的原因

正常2天见效或1天。
10付一疗程
水肿不重,腰部腿部酸痛者,减利水药,加杜仲,牛膝,川断,寄生,鸡血藤,五加皮。最好再加二乌.
李某,男, 40岁,平素有腰痛史,12月12日玩麻将半宿,13日腰痛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痛加重。到医院拍cT为腰4-5间盘突出,轻度压迫硬膜囊,其妻向好友要了此药药粉,其好友前一段时间急性 腰痛 ,拍片诊断腰突症吃此药粉一日效,5日癒,故剩有药粉。【此人很可能是急性腰痛,不一定是腰突,因托人向我买药,没亲自诊病】。10克每次,日三次,14日症状稍轻,遂找我治疗,急性期汤者荡也,3付水煎服,昨日给我打电话,腰部咳嗽、喷嚏、大便已无症状,坐着也无症状,只是感到腰部仍有不适,说不出来的感觉,调药,独活寄生汤主之。

原文地址: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最佳方法作者:乌梅
腰椎间盘突出症7方(医学论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挤压、扭转等外力的损伤,腰椎间盘弹性变差,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而形成本病。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是造成腰椎间盘容易破裂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外侧突出,为本病外因。腰骶部的活动度和所承受的压力均较大,易受损伤,故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椎4-5 之间或腰椎5- 骶椎1 之间,在腰椎3-4 之间者较少。有些病人无明显外伤史,于受凉后发病,可能是由于肌肉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后变扁,发生水肿,周围组织肥厚,甚至与突出的椎间盘发生粘连。这时疼痛即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夜间加重,休息后不缓解。
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在腰椎4-5 、腰椎5- 骶椎1 或腰椎3-4 棘突一侧和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当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活动多、久站或久坐、或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高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减轻,但容易在轻微损伤后复发,每年可发作2-3 次,也可于数年后复发。复发后再经非手术治疗又可好转。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一般为阳性。若椎间盘突出位于受压神经根的内侧时,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时患侧也可发生疼痛。高位神经根气刺激,腰2-3 ,腰3-4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股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阳性。早期患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的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膝反射异常表示腰2- 腰4 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异常一般表示骶1- 骶2 神经根受压。腱反射的反常,不论其为减弱、消失或亢进,对诊断均有同样的重要性,但对突出的定位不可能完全正确。神经根受压较久后,可出现小腿部肌肉萎缩。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障碍等症状。
站立位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患者可有功能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以缓解神经根的压迫,所以凸向何侧是以椎间盘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内侧或外侧而不同。当椎间盘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内侧时,则脊柱侧凸突向健侧,受压神经根可得到缓解。反之,则突向患侧,可取得同样效果。有时X 线片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侧位片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的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
祖国医学对本病有比较深刻和全面的描述。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感受风寒湿外邪者,其证多实,发病多急;由于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虚,发病多缓。《景岳全书·腰痛篇》曰:“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一般将本病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四类而予以辨证施治,但临证往往虚实夹杂,症侯复杂,但总以肾虚为本,祛邪为标,方能治之有效。( 施杞)
1.方名:核归丸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活血,理气止痛。主治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组成】
核桃仁210 克、黑芝麻210 克、杜仲60 克、川续断30 克、骨碎补45 克、木瓜30 克、菟丝子60 克、玄胡30 克、香附15 克、当归60 克,诸药碾碎,混匀,加入炼蜜250 克成丸,每丸7 克。服法:每日2 次,每次服1 丸,取黄酒20 毫升送下,连服100 丸为1 疗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腰突症15 例,年龄14-51 岁,病程1-14 年。结果痊愈14 例,显效1 例。随访5-10 年,均未见复发。
【处方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513 医院郭大平。
【按语】
腰为肾之府,故景岳曰:“腰痛者肾虚十之八九。”本方用核桃仁、黑芝麻、杜仲、续断等补肾壮骨;骨碎补破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玄胡、香附行气舒筋;菟丝子、木瓜养血柔筋,除寒祛湿。( 朱钢)
2.方名:复方马钱子散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风,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
地鳖虫、川牛膝、甘草、麻黄、乳香、没药、全蝎、僵蚕、苍术各720 克,生马钱子6000 克。将生马钱子置热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煮沸,8 小时后取出,剥去外皮,全部药物粉碎后过筛成末,混合分装成胶囊,每粒含散剂0.25 ±0.05 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40 例,痊愈24 例(60 %) ,显著进步10 例(25 %) ,进步4 例(10 %) ,无效2 例,其中随访2 年以上者25 例。有效率达95 %。
【处方来源】
河北唐山煤矿医学院附属医院郭晓庄
【按语】
本方乃民间治疗腰腿痛之验方。方中马钱子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为主药;乳香、没药、全蝎、地鳖虫搜风通络止痛;麻黄、僵蚕、苍术、牛膝祛风燥湿,强腰膝。( 朱钢)
3.方名:蝎蛇散

【功能主治】
功能搜风通络,除痹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
祁蛇( 或乌梢蛇)10 克、蜈蚣10 克、全蝎1 克,焙干研成粉。上药等分成8 包,首日上下午各服l 包,继之每日上午服1 包,7 日为1 疗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应用54 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年龄最小21 岁,最大65 岁;病程3 个月-4 年。一般治疗2 个疗程。结果经过长期观察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
【处方来源】
安微省巢湖医院伤骨科研究所陈三立。
【按语】
方中祁蛇祛风通络,定痉止痛,能“内走脏腑,外达皮肤”,故凡痹痛外风留于人体者,皆能除之;全蝎活络止痛;蜈蚣息风止痉;三药合用,对坐骨神经痛而致下肢麻痹、脉络拘急、疼痛难行者,有较满意之疗效。( 朱钢)
4.方名:坐骨神经止痛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祛瘀,搜风通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
黄芪30 克、当归15 克、赤芍15 克、羌活15 克、独活15 克、防风15 克、乌蛇12 克、玉米20 克、蜈蚣2 条、细辛6 克、甘草6 克,水煎服。外用温经通络散:麦麸粉1000 克、食盐500 克、花椒100 克、食醋50 克、黄酒50 克。麦麸粉、食盐加轧碎的花椒共研末、炒黄,加入食醋、黄酒,装入布袋内,趁热( 约60 ℃) 外敷疼痛部位,每日1 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30 例,服药最多者65 剂,最少者14 剂,平均服药31 剂。结果痊愈23 例,基本痊愈4 例,显效2 例,无效1 例。
【处方来源】
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吕云钊等。
【按语】
方中黄芪、当归、赤芍益气活血祛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羌独活,防风、乌蛇、蜈蚣、细辛搜风通络除痹,风湿既除,痹痛自止;玉米、甘草调合诸药,以缓虫类药之峻猛,诸药合用,再辅以外用药温经散寒,则疗效更佳矣。( 朱钢)
5.方名:通经止痛汤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
制南星10 克、白芷10 克、黄柏10 克、川芎10 克、红花10 克、羌活10 克、威灵仙25 克、苍术15 克、桃仁15 克、木防己15 克、元胡15 克、独活15 克、龙胆草6 克、神曲12 克、桂枝12 克,水煎服。连服3 天为1 疗程。
【辨证加减】
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 克;慢性者加牛膝15 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 克、白芍60 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 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 克,减黄柏、龙胆草之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 克、通草6 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 克( 研末吞服) ;腰痛者加杜仲10 克、续断30 克;患肢曲伸不利者加木瓜15 克。
【临床疗效】
治疗53 例,平均治疗2 个疗程以上。结果痊愈者38 例,显效者6 例,有效者7 例,无效者2 例。总有效率为96.22 %。
【处方来源】
解放军533 医院李治方。
【按语】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缘由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则津液为之浊滞,气血周流不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通道,营卫失其流畅,故经络走行麻木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治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之法。方中威灵仙、羌活、独活、木防已、桂枝通经活络;南星燥湿活络祛风;桃仁、红花、元胡以化经络中之痰,血行风灭以止痛;白芷行营卫:少佐黄柏、龙胆草既能疏通下焦湿热,又能缓风药之燥;苍术健脾燥湿,绝痰湿生化之源;神曲消食和中,蠲痹而不伤胃腑。合而用之,则祛风、燥湿、涤痰、清热、通络诸法俱存,祛邪而又不伤正。( 朱钢)
6.方名:缓急阳和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温经散寒,柔肝养血,活络止痛。主治虚寒型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
桂枝10 克、麻黄9 克、木瓜15 克、当归15 克、牛膝15 克、白芍15 克、白芥子15 克、甘草8 克、制川乌6 克、制草乌6 克、首乌30 克、熟地30 克、鹿角胶12 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畏寒甚加黄芪、炮姜;瘀血明显加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瘀阻经络加蜈蚣、露蜂房;肌肉萎缩去辛燥耗散之麻黄、白芥子、制川乌、制草乌,合四君子汤加淮山药、龟版。
【临床疗效】
治疗38 例,结果治愈17 例,显效15 例,好转5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7 .4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蒲圻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鲁国良。
【按语】
本方以阳和汤加减而成,去原方中之炮姜、肉桂,因其温峻内守难达病所;取麻黄、桂枝功专散寒;加牛膝引药下行;增制川、草乌合白芥子祛痰开结,散寒止痛;首乌配鹿角胶补益肝肾;当归合熟地养血柔肝;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有柔肝舒筋之妙。故全方只有温而不燥、通用不伤、补而不滞、柔而不凝的优点,从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朱钢)
7.方名:芪归地龙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化瘀,温经通络。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
生黄芪50 克、归尾10 克、赤芍10 克、川芎10 克、桃仁9 克、红花9 克、地龙9 克,水煎服。10 天为1 疗程。
【辨证加减】
风寒湿型加桂枝10 克、僵蚕9 克、五加皮15 克、川牛膝12 克、制马钱子2 克;热郁阻络型加知母15 克、黄柏1 克、泰艽15 克、川牛膝12 克、制马钱子2 克。瘀血阻络型加骨碎补15 克、川牛膝12 克、制马钱子2 克、丝瓜络12 克。
【临床疗效】
治疗31 例,服药最少1 个疗程,最多3 个疗程。结果痊愈15 例,显效6 例,好转10 例。
【处方来源】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巫德文。
【按语】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配归尾活血,有瘀去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再临症辨证加味,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朱钢)

颈椎病验方(专病专方专科)

(2011-09-30 09:31:01)

转载▼

这是一组颈椎病处方,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效果很好,组合精妙,并且用起来非常简便
拿出来和爱友分享,相互学习...如能辩证选用,当效如桴鼓!
颈椎病1号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功效:理气活血 祛瘀通络
药物组成:归尾8 川芎8 赤芍10 丹参15 乳没6 土鳖4
葛根20 姜黄10 甘草3
颈椎病2号方:适用于痰湿阻络型
功效:健脾祛湿 化痰通络
药物组成:陈皮10 半夏8 茯苓12 苍术10 甘草3 僵蚕8
白附子6 白芷6 葛根20 泽泻15 丹参15
颈椎病3号方:适用于气血亏虚型
功效:益气养血 舒经通络
药物组成:黄芪18 党参10 白术10 当归6 川芎6 甘草5
白芍15 丹参15 鸡血藤15 升柴各5 葛根20
颈椎病4号方:适用于肝肾不足型
功效:滋补肝肾 强筋壮骨
药物组成:熟地10 枣肉(山萸肉也叫枣皮)10 女贞10 枸杞10 仙灵脾10
丹皮10 白芍15 旱莲草10 葛根20 甘草5
颈椎病5号方:适用于风寒湿型
功效: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
药物组成:制川乌8 制草乌8 羌活10 桂枝6 细辛3
灵仙10 防风10 葛根20 甘草3

上一篇:梅花易数入门

下一篇:非诚勿扰杨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