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给李冰冰扎成这样的不是护士,是医生!”咦?那护士干什么呢?
作者:潘达君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大家应该见过这张图:
对,这是李冰冰在澳大利亚某医院就医时,被连扎数针,忍不住上微博吐槽并表示怀念祖国的医护时自带的现场照片。和国内其他关心医护的媒体一样,界哥当时也跟了这条新闻,仔细扒了一扒咱们的护士多么不容易,水准又多么靠谱。
但是今天,一名在澳大利亚长期工作的华人医生告诉小编——你们啊,图样图森破!都没有GET到点!给李冰冰扎成这样的不是护士,是医生!
哎?哎哎哎?是医生扎的?可是,扎针不是护士的活吗?
不是。至少在澳大利亚不是。这位澳洲医生表示,静脉输液这种事在当地都是医生的活,一般来说是谁下的医嘱就谁去打,很多医院这种事会交给低年资医生、实习医生去做。有时候院方也会安排一名Jelco Nurse,专门负责静脉扎针,帮医生减少一点工作量。注意,这名护士只是帮医生个忙,可不是要代替医生工作,扎静脉是医生的事!最后这名澳洲医生表示,一看李冰冰的照片就知道肯定是被实习医生扎了,因为Jelco Nurse人家是老手啦经验丰富,搞出车祸现场的只可能是没啥经验的实习医生……
那么,大家就忍不住好奇了,输液这个事情医生干了,那护士做什么?
外国的护士干什么
澳大利亚的护士不用打针,那他们做什么呢?不止澳大利亚,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他们的护士都做什么?平心而论全世界的护士都挺辛苦的,那又和咱们国家的护士不一样在哪?不妨来看个究竟。
英联邦护理体系
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基本使用同一医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护士基本分为三种:登记护士(Enrolled Nurse)、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在这两者之后还有进一步的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和Clinical Nurse Consultant。虽然都叫护士,但从教育履历、培训成本、工作性质甚至收入来说,都有差距。
那他们分别做什么呢?
登记护士大多是TAFE(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毕业,在临床上的工作内容大多为基础护理工作,包括给患者喂食、处理排泄物、擦澡、翻身等等日常生活护理,也做发药、采血这些技术活。
而注册护士则要求本科护理专业毕业,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对登记护士进行管理和指导。相较于基础护理较多的体力工作和依靠熟练度的技术工作,注册护士的工作需要扎实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对脑力劳动的要求更高。
至于专科护士,大多要求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是临床分支领域内的护理专家。
美国护理体系
美国在基础护理方面,比英联邦分级更仔细一些:最初一级为护士助理(Nursing Assistant),其上是职业操作护士(Licensed Practical Nurse),然后才是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之后有护理医生(Nurse Practitioner),以及护理行政管理(Nurse management)。
护士助理对学历要求较低,只需要接受3至6个月的护理技术培训,无需执照就能上岗。他们从事患者的基本生活起居和卫生护理,就如喂食、洗澡、处理排泄物这一类的。
职业操作护士要求高中学历,有1至1年半的职业技术学校护理教育经历,需要通过护士局职业操作护士执照考试。工作内容为执行注册护士订的护理工作计划,包括打针、给药、采血、采集大小便等等技术性的工作。
注册护士对学历的要求相对更高,需要社区护理学位(2年)、护士学校毕业文凭(2-3年)或大学护理专业学士学位(4年),必须通过护士局注册护士执照考试。美国注册护士的工作内容也基本不涉及基础护理,而是护理工作的控制者。从接收患者开始,采集患者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然后指导操作护士和护士助理执行计划,之后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修正。不难看出,注册护士的工作内容对其知识体系、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熟悉各种临床状况,又要能够保障患者安全,顺利与医生和患者沟通等等。虽说三种不同文凭都能考RN执照,但是在现实中三者的起薪和升迁有所不同,最受医院欢迎的依然是护理学士,所以许多学校也顺势开展了升级学位的课程让其他两者拿到护理学士文凭。
护理医生包括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Specialist)、注册麻醉护理师(Refistered Nursing Anestheist),一般都有硕士以上学历。他们的工作就不仅局限于护理了,甚至能担起一部分医生的职责,包括搜集病史、体格评定、开处方等。同时也能指导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情况,做出医疗诊断,从事研究和参加会诊。
护理行政管理包括护士长(Head Nurse)、护理督导(Nurse Supervisor)和护理部主任(Director of Nursing)。
回到中国的话题
从护士们的反馈来看,级别高的专科护师其实与国外职责大体相仿。大家吐槽最多的是基层护士这个职位没有细分,胡子眉毛一把抓。
引用某位护士的发言:“我辛辛苦苦读完985,花了4年勤勤恳恳从基础学到临床,结果你让我去端屎端尿通厕所,我学到的东西几乎都用不上!”
而这种情况,美英就通过制度上的区分将其避免了。这些端屎端尿的活,在美国,是由仅仅只受过75小时培训的护士助理来完成的,甚至连发药、采血、扎针这样的活,也不需要一个有本科学历的注册护士来操作。
毫无疑问,这种不管知识架构如何,能力如何,都去端屎端尿的做法其实是对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对重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其实是国家和全社会资源的投入,这样一刀切的安排实在值得商榷。
咱们不仅需要表扬中国的护士扎针技术好,也应该能够去表扬中国护士的护理诊断下得好,护理计划定制得好,对患者治疗安全的评估水平高,能用高明的方式与患者沟通。毕竟,这些才是现代护理工作真正的意义和精髓,而不应该仅仅盯着依靠反复练习就能掌握的技巧。护理作为医疗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医”的一种,“医”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局部技术的娴熟,更需要对全局的评估判断和掌控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目前国内不同学历的护士之间其实存在一些矛盾,如果能够像美国这样细分之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连职场关系也可以得到缓和。中国目前的护理体系,还做不到英美这样精确地分配人力资源,这是一件很让人遗憾的事,也是值得改革者关注的问题。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