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美食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6 10:17:29 作者:篆字君
砀山酥梨砀山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辅助药剂。砀山酥梨的主要品种有: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当家品种。原产于安徽省砀山,是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该品种有4个品系,即白皮酥、青皮酥、金盖酥、伏酥。以白皮酥品质最好。 品种特性:果实近圆柱形,顶部平截稍宽,平均单果重250克,大者可达1000克以上;果皮绿黄色,贮后黄色;果点小而密;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浓甜,有石细胞;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35%,可滴定酸0.10%,维生素C 2.21毫克/百克。砀山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更兼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数百年来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本草纲目》第三十卷有详实的记载,临床也证明:砀山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滋阴降火、凉心解毒等功效,被历代中医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符离集烧鸡符离集烧鸡(Red-CookedChicken,FulijiStyle)属于安徽沿淮风味,已有千年的历史,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烧鸡起源有几种版本,近代版本是最早在煮熟后要抹上一层红曲,故而过去不叫烧鸡而叫红鸡,然后在学习了道口烧鸡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提高,逐渐形成现在的符离集烧鸡。其与道口鸡所不同处,主要在于香料。这种烧鸡以管、魏、韩三家的制品最为出名,被列入我国名肴之林。此菜产于安徽省宿县,原名"红鸡,"是闻名全国的特产。量在开始时,此鸡并无特色,只是煮熟后抹一层"红曲"而已。后来吸收了山东"德州五香扒鸡"的制作技巧,不断改进发展成著名的"符离集烧鸡"。此菜外观油润发亮,肉质雪白,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肉烂脱骨,肥而不腻。嚼其骨,有余香。趁热提起鸡腿轻抖,鸡肉可全部脱落,为菜中上品,冷食热食均可。宿州王枣子宿州“王枣子”为宿州市地方特产的传统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抗衰、抗疲劳、护肝和胃、醒酒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等作用,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王枣子”作为埇桥区特色中草药,由于滥采滥挖缺乏保护,目前只少量存在该区北部极少数无污染的荒山、山坡,处于濒临灭绝状态。将“王枣子”这一中草药自然资源申报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通过种植基地的实施,进行原产地保护,标准化种植,可以有效提高“王枣子”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资源可持续性开发提供保证,对于促进生产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萧县白山羊萧县的白山羊,属于皮肉兼用型。体形不大,体躯紧凑结实。额宽嘴尖,面部稍凹,眼大有神,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呈蜡黄色,尾粗短上翘。公羊鬃甲高于十字部,母羊鬃甲低于十字部。公母羊均有角,呈现镰刀状向上向后伸展,颌下有发达的颌须,毛直色白,基部无绒。萧县白山羊繁殖率高,产肉性好,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其味鲜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萧县白山羊,萧县从元代起就有养羊食肉的习惯,尤其是饲养的优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带享有盛名,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萧县特处的地理及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白山羊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由于县境内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山丘谷地的草场上生长着各种优质牧草,每年5月至11月,牧草茂盛,为白山羊提供了丰盛的天然无污染饲料,12月至次年4月的枯草季节,有青贮作物秸秆和干草等进行补饲。萧县胡萝卜萧县胡萝卜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10000万元,主要分布于孙圩子、丁里、祖楼、王寨及马井等乡镇。其中孙圩子乡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位于淮北市北郊5公里处,故黄河的重要支流大沙河与程山之间,土质主要为沙壤土,耕层土壤深厚,尤其适合胡萝卜肉质根生长,面积4.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胡萝15万吨。为确保产品质量,采用了传统的以优质农家肥、饼肥为主的施肥方法,生产出的胡萝卜表面光洁,色泽鲜艳,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富含胡萝卜、维生素A、葡萄糖、淀粉等物质。产品畅销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等全国各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可生食、熟食、加工兼用的胡萝卜新品种“程山红”2号、4号、6号等。“程山红”2号,肉质根略呈锥形,长度30—40厘米,个大,单个重300克左右,最大单个重1000克,尤其适合作为餐桌上的花样雕刻使用。高滩萝卜宿州市有一怪,萝卜当成水果卖,说的就是高滩的萝卜。可见,高滩萝卜因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顾客的青睐。高滩萝卜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明万历年间即定为朝中贡品。高滩萝卜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蒿沟乡高滩村的特产。蒿沟高滩萝卜,久负盛名,以皮薄质脆,甘甜多汁,风味独特而著称。高滩萝卜产于宿州的蒿沟乡,与当地独特的土壤条件——夜潮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七成的土壤为沙壤,周围是河水环绕,得天独后的小环境,形成了透气好,回水快,白天表土被太阳晒干,晚上一回潮。地里有能捏出水来。产区方圆不足5平方公里,现年种植该品种约400公顷。从颜色上分,有红、青两种,各具特色。淮北麻鸡淮北麻鸡是安徽省宿州市的特产。淮北麻鸡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慢,肉质细嫩鲜美,耐受高温高湿,合群性强。 淮北麻鸡原产地为安徽省宿州市,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萧县、灵璧等县和淮北濉溪县。淮北麻鸡体型较小、体躯窄,体态匀称秀丽,羽毛丰满而紧凑。冠型以单冠者居多,冠直立、6-8个冠峰;冠、肉垂、耳叶和脸均呈红色;虹彩黄褐色;喙端略弯曲,喙、胫呈铁青色,四趾,无胫羽。肤色为白色,肉色发白。公鸡胸深背宽,前躯发达,除尾羽、主翼羽黑色且具有青铜色光泽外,全身羽毛呈金黄色羽。母鸡体躯丰满,除尾羽、主翼羽呈黑色外,全身羽毛呈麻黄色羽为主,白、黑色很少。该鸡种性情活泼,敏捷善动,觅食能力强。栏杆牛肉栏杆牛肉据说有1000多年的历史。栏杆牛肉的陈氏传人祖先,据传是唐代宫廷御厨。安史之乱时大将郭子仪平叛有功,唐朝皇帝除了与郭子仪结为儿女亲家外,还赏赐郭家一位姓陈的宫廷御厨,而这位陈姓御厨就是现在栏杆正宗牛肉传人的祖先。后来,陈姓御厨师的后人随郭子仪的后人辗转迁移到栏杆定居。栏杆牛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的特产。栏杆牛肉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栏杆牛肉选用一至三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经过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工序,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贵中药,最后通过一道特殊工序使每一味都能渗透肉中。其科学的配方、精细的制作,使产品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萧县芦笋萧县芦笋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3000吨,年产值1500万元,主要分布在杜楼、王寨、大屯、刘套、杨楼等乡镇,以生产白芦笋为主,兼产绿笋,主要供应县罐头厂加工芦笋罐头、速冻芦笋出口,年创汇400万美元。产品不足本地加工需求,急需扩大基地生产。潵汤潵汤味道香醇,为早点中的重要角色,其制作方法作为商业机密很少被人们了解,县城内有名的火锅多为回民经营。一般放汤中主料为羊肉丝,小麦仁,辅料有葱,姜,胡椒面,小茴香,大茴香,丁香,花椒,桂皮等。宿州,别称[云都],地扼皖北门户,素有果海粮仓之称;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还是“酥梨之乡、烧鸡之乡、山芋之乡”;更有“观赏石之乡、书画艺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宿州,因运河而置、因漕运而兴,是南北方美食交融汇聚之地,演变出独具特色的宿州风味;“中国四大名鸡”之一的符离集烧鸡、“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宿州汤、“不得不吃的特色皖菜”萧县鱼咬羊,令人唇齿留香;还有伏羊宴、扶疏宴,埇桥八大碗、皇藏峪蘑菇鸡、砀山酥梨黄桃、灵璧“霸王别姬”、泗县金丝绞瓜等众多特色美食、名宴小吃。(1)宿州汤食材构成主料:老母鸡辅料:麦仁、鸡蛋,秘制香辛料文化故事宿州sa汤,“月月煮天天熬非一日之功”,用散养肥美老母鸡、熬制成汤,作料配料有麦仁等24种,先后顺序均有讲究;汤味入口鲜咸,汤汁浓淡适宜,香味绵长,品尝时必打一个鸡蛋冲开;夏天喝它可以开胃,冬天可以驱寒暖胃。现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宿州,品尝到汤后,赞不绝口、终生难忘”。(2)蕲县马蹄烧饼食材构成主料:面粉辅料:驴油、黑芝麻文化故事蕲县马蹄烧饼,小巧玲珑、形似马蹄,色泽金黄、薄如竹纸,透明流油、香气四溢,口感香酥、咸淡适中;相传,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攻克蕲县后,当地村民制作马蹄烧饼供陈胜、吴广部下将士充饥,这一美食流传至今,是宿州的家乡味道。(3)萧县面皮食材构成主料:面粉辅料:圣泉寺泉水,辣椒油,面筋块、黄瓜丝等配菜文化故事萧县面皮制作历史悠久,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皖北,畅销黄淮海。将小麦面水放进面箩中蒸制成面皮,加入秘制辣椒油、黄瓜丝、甜榨菜、面筋卷、绿豆芽调制而成,可卷、可切,有皮薄柔软、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获评为“游安徽不得不吃的金牌小吃”。(4)砀山糖水黄桃食材构成主料:黄桃辅料:白糖水文化故事砀山盛产优质黄桃,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著名的优质黄桃生产基地。所产的黄桃罐头,不添加防腐剂、香精、人工色素等,以糖水、蜜水调味;糖水黄桃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可以美白肌肤,淡化黑斑;含有胡萝卜素以及膳食纤维,可以明目护眼,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富含果酸,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甜品。(5)灵璧游集糕点食材构成主料:面粉辅料:食用油、糖、芝麻、花生等文化故事游集八大糕点是自清朝光绪年间流传至今的灵璧传统点心,主要有羊角蜜、糖三刀、花生酥、条酥、金钱饼、芝麻薄脆、大芙蓉、花生饼。每一种糕点加工工艺都不尽相同,由精制面粉、优质白糖、芝麻、花生等制作而成。现为灵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备受江浙一带及当地百姓的喜爱。(6)泗县刘圩水发面食材构成主料:面粉辅料:碱粉,老面文化故事刘圩水发面暨刘圩大饼,是泗县的招牌美食,水发面做出来的圆形厚饼,外焦黄,内部呈蜂窝状,吃时用刀切成小块;和普通大饼相比,饼皮更香脆,饼瓤更松软,不放任何添加剂,保持大饼麦香的原汁原味,吃了一次就会念念不忘。刘圩大饼制作技艺,现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曾经多次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