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下歌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6 09:11:44 作者:篆字君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刘邦追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刘邦率领的汉军及诸侯兵总共六十万,包围了项羽的十万楚军,汉军的三十万主力由“兵仙”韩信指挥。虽然项羽兵少粮尽,但韩信自知正面交锋不是项羽的对手,便令军队在深夜高唱楚地歌谣,项羽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羽身边,项羽慷慨悲歌,便唱了这首《垓下歌》。项羽唱了几遍,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羽眼泪流了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记载在《史记》中。诗歌的第一句,塑造了一个举世无敌的英雄形象,把自己的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的显现了出来。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苍白无力,他英勇无敌,举世无双,没有人能是他的对手,但是天时不利,是天要亡他,人在天的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是人间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轻一击。他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美人虞姬的前途,他无限哀伤的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和垓下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史记》中记载“项王则夜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虞姬所和的就是这首《和垓下歌》,最早见于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张守节称这首《和垓下歌》从西汉陆贾的《楚汉春秋》中引录。虞姬情真意切,在汉军的四面楚歌中,早已读出项羽的隐忧,遂拔剑自刎:既然大王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那么臣妾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相传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像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鲜艳洪烈,那是虞姬的鲜血染就的。

上一篇:全身痣相

下一篇:桃李争艳是什么生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