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1952)
章益生,上虞道墟镇人,“猴王世家”的第二代传人,绍剧“同春舞台”创始人。
章益生原是绍剧的业余爱好者,常舞棍弄棒。每到农历节日,章益生便会头戴父亲为他做的木头雕刻的猴面具,光着脚,手拿锄棒舞起耍猴戏。他演得最多的就是猴,以至于到后来他有了“赛活猴”的名号。由于他出身“堕民”,并且娶了“堕民”之女为妻,受到族人歧视,按旧规矩不仅不能列名入谱,且不准其进祠堂祭祖。在这样的情况下,章益生便离开家乡道墟,到绍兴去卖艺。
章益生所演的孙悟空人物造型
章益生从卖艺生涯中看到了商机,他把大城市的服装、道具等贩到当地小城镇,做起了戏业生意。渐渐的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便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老闸大戏院,并且把所带去的绍戏班子扩展成“同春舞台”,从此打开了绍剧在上海的辉煌之门。
章益生闯荡上海滩的那时候,正是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头脑活络的章益生,凭着他不屈不挠的韧劲,硬是使绍剧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剧种,在上海滩生了根开了花。
老闸大戏院位于上海福建中路和北京路口,剧场设在二楼,有491个座位,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戏院之一。由于附近有一些宁波、绍兴人开的钱庄、染坊、酒坊、腐乳坊、咸菜坊,老闸大戏院便具有了宁波、绍兴会馆的性质。章益生靠着自己的苦心经营,使戏院常常座无虚席,到了周末,往往连走廊里都加满了座位。老闸大戏院生意红火,绍兴大班也渐渐地兴旺起来了。“同春舞台”是绍兴大班中最有名、艺术水平最高的戏班,拥有吴昌顺、汪筱奎、筱芳锦、陆长胜等著名演员和后来成名的七龄童章宗信、六龄童章宗义。
章宗信与章宗义演出剧照
章益生在上海立足之后没有忘本。赚了钱后,他先是把家乡道墟的泥路铺成了石板路。以后,凡是找上门来的上虞老乡,如果合适就留下来工作,如果不适合,就给一笔路费或者生活费;若有家人刚去世的人找上门来求助,就会给一笔棺材钱。
老闸大戏院也是上海越剧的发祥地。当年,章益生出于同乡之情、同行之谊,热情提携初到上海、还比较稚嫩的女子越剧。不仅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等当年都在此成名,连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越剧最有名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以及筱丹桂等,也都是在这一戏院走码头唱红的。在抗战时期上海成为“孤岛”期间,章益生在此举行了“四季春”班、“素凤舞台”和“同春舞台”的三班联合会串,这也是当年上海滩的盛事。
由于战乱,章益生经营的同春舞台在老闸大戏院的生意急转直下,濒临倒闭。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依靠朋友的关系进入了大新公司。大新公司是老上海著名的大商场。大新公司有多个戏班同时演出,相互之间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在这里演戏,好处是旱涝保收,每月均有固定报酬,不用担心吸引不了观众而挨饿;坏处是商场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不会再投入,无法添置道具,无法投入排演新戏,这对于一个剧团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就这样,章益生的同春舞台在大新公司演了半年戏,把箱子底的存货都演完了,公司老板也就让他们开路了。此时的章益生年高体弱,把同春舞台的大任交给渐已成人的儿子,自己便回到家乡养老。
美猴王世家艺术馆“隆重纪念章益生先生诞辰120周年”门票
章益生一生乐善好施,以积德为本,善待乡邻。1952年秋天,因患高血压中风,卧病不起,医治无效,在上海驾鹤西去,享年68岁。棺椁从老闸大戏院出发,通过水路运回家乡道墟青(称)山安葬时,乡邻民众夹道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