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肇庆七星岩图片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5 17:48:56 作者:篆字君

肇庆,沿用至今近900余年,古称端州,是赵佶的发迹地。“肇”乃发端也,“庆”乃可喜可贺,合二为一,即“喜事是从这里开始”之意。肇庆的历史文化中最集中、最有价值的是宋文化,包公文化则是肇庆宋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基础、最值得经营的。史称,安徽合肥是包拯“出生地”,广东肇庆是包拯“成名地”,河南开封是其“扬名地”。宋仁宗年间的公元1040至公元1042年,包拯主政端州三年,包拯因任职端州政绩突出升迁国都开封,官拜“龙图大学士”。七星岩坐落在城区中心,背靠北岭山脉。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星,故得名。七星岩的来历传说很多,有说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七块灵石;有说是天上七仙女羡慕人间、独爱肇庆而下凡不归等等。星湖原是北岭山前沼泽地,1955年冬始辟成湖,湖中修有20公里长堤,将湖分为五湖。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理山治水,园林绿化,修茸古迹,增添新景,建设旅游设施,使七星岩更添迷人风韵。1982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胜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说,即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七座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星岩湖面壮阔,总面积达460万平方米,环湖一周有10多公里,比杭州西湖要大得多,其间七座岩峰布列。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湖中有岩,岩中有洞,洞中有水,自然风光绝佳,向有“岭南第一奇观”、“人间仙景”、“天然山水盘景”之美誉。“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叶剑英委员长的诗句高度概括了七星岩风景的诗情画意。七星岩牌坊是仿古建筑,以蓝调为基色,上面刻有不少龙凤等精美工艺图案,预示吉祥。其四根大柱子为红色,代表喜庆,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元帅于1959年2月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它是这座千年古城的标记。全景图。牌坊面朝端州城区,背后就是七星岩了。牌坊后,便是一个很大的半圆形广场,叫牌坊广场。走过这片广场空地,有一个音乐喷池,每天晚上有表演,这是七星岩五湖中面积最大的湖——中心湖,从中心湖坐快船20元不用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湖对面的七星岩风景区,湖的两边各有一条狭长的湖边人行通道,弯曲伸向湖的另一边。我们决定弃水路而走湖边人行通道,因为这样能慢慢地品尝到沿途的风光。百姓大舞台。舞台背后有巨大的LED屏幕。顺着凤凰花树围成的小道往前走。凤凰花盛开。牌坊公园。游船码头潘鹤《端州古韵》。总长193米,分为“母仪龙德”、“千年广信”、“六祖顿悟”、“包公治端”、“东坡颂砚”、“百年广府”、“东土西儒”、“七星仙女”。潘鹤《端州古韵》。“母仪龙德”“千年广信”“六祖顿悟”“包公治端”“东坡颂砚”“百年广府”“七星仙女”。沿途分别领略到春夏秋冬四个小岛的风光,其实也没什么不同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取四季的名字呢。这是春岛。黄色的小桥。这是夏岛,只有靠船上去。健康长廊右侧端砚石料,是从左侧那块大型石料中,雕凿出来的。上书:“中国砚都”。雕塑《龙舟竞渡》雕塑《东坡颂砚》前面是太阳岛,门票40元。有一拱桥与中心堤连接。入口处是一拱门。穿过拱门后,有一块太湖石上题写:“太阳岛”。岛上有7个凉亭,按照天上的北斗七星排列设计,与七星岩七座岩峰相对应。这七座古亭分别为:圆形摇光亭说明扇形开阳亭。三方玉衡亭题记四方天权亭五方天玑亭六方天璇亭题记其中主亭为三重檐的八方天枢亭,亭顶直径5.6米,最显眼的是它头顶上的“金帽子”,是用了2万张24K金箔镶嵌而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气派非凡,亭下的场地比较空旷,可打羽毛球。题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鸳鸯桥。雕塑钓鱼老人水阁暇亭背面“醉绿”荫梓亭。该亭始建于1894年,坐西向东,为混凝土仿木结构,面积40平方米,歇山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四柱,饰以朱红色。南北两面在柱与柱之间砌墙,上开八角大窗,亭内以墙隔开,分前后两部分。后亭临湖,三面开敞,前亭面向湖心堤路。它是南门往七星岩的必经之路,为七星岩著名的百年古亭。此亭原是一个茶亭,是供挑夫、游客中途小憩、喝茶纳凉的地方。楹联:“对座评茶消酷暑,停鞭下马寄游踪”。离开太阳岛前往800米长的中心堤。中心堤中间白色的小桥是水月桥。 据传,观音能显现32种不同的应化色相,其中以“水月”色相最为高洁。左侧是中心湖,中心湖中的秋岛和冬岛,右侧是青莲湖,青莲湖中的水月岛。入口处的三株巨大的榕树,这里叫“三榕揽胜”,也是七星岩三个大湖的分界点。向北:从左至右:天柱岩(最高处是摘星亭)、石室岩、玉屏岩。从某个角度拍可以使这三座山,呈左低右高的画面,故此景点也称:“步步高”。向东,石室岩、五龙桥、玉屏岩和阆风岩。前面的岔口分为“水月东堤”和“水月西堤”。再往前行就是真正进入七星岩风景区了,门票50元/人。右转进入水月东堤。南侧是青莲湖,北侧是里湖。有一个观景台。石头上镌刻着六十年代初,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题的“水月岩云”四字。对面就是五龙亭了,五个大小相似的亭子错立在湖中,又可以看到亭的倒影,五龙亭背后是石室岩。这是七星岩的经典图片。里湖不宽,最窄处估计只有20来米,许多小孩就在湖中戏闹,好一片欢腾景象。终于走完长堤到达阆风岩。阆风岩旧名石角岩。是七星岩的最东峰。以道教经籍有“昆仑山三角,其一角干辰之辉,名曰阆凤巅”之说而得名。阆风岩上,共有明至现代石刻22题,其中明14题,清1题,民国2题,现代3题,不详2题。阆风岩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含珠洞内外、阆风岩东南壁及东壁。文体丰富,字体齐全,年代连贯。大榕树旁边石刻“锤环”。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的“水月岩云”。阆风岩东麓山壁,最为显眼的是朱德在1955年题写的“七星岩”三个大字,题刻结字以中正安舒为基调,兼有浩然之气,又贵能寓欹于正,寓巧于拙;时有捺画上挑,线条飞动,古意盎然;时有一二主笔,潇洒纵横。李材的“阆风岩”。李材,明隆庆间,历迁广东佥事,屡败倭寇。始创两广端溪书院 。含珠洞。左上方是明代王泮题的“含珠洞”,高1.30米,宽0.66米,是阆风岩楷书石刻的重要代表。佶闲亭。1934年由邑人余骏谋建造。余骏谋字佶闲,故名“佶闲亭”。该亭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六角方柱,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重檐飞角。亭内两侧设水磨石椅供游人憩息。揽胜牌坊由花岗岩雕琢而成,四柱三门冲天式,石柱下端前后均镶嵌有亭栏抱鼓,正门上横额印刻“揽胜”二字,整座牌坊雅致清幽,古意盎然。两面坊额题字是梁清平书写,其人历任广西横县、陆川县知事,是肇庆历史上知名度很高、影响甚深的一位学者和书法家。背面印刻“山色湖光”四字。继续前行, 阆风岩的北侧是玉屏岩,状若列屏,四周陡峭,林木丛生。走到“星岩春晓”广场。只见山映着水,水绕着山,烟雾飘渺。虹桥卧波。龙亭映碧,景物成双,一起把七星岩的山水装点得更妩媚清秀,有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已进入人间仙境。山脚下有石径可以登顶“玉屏岩”。玉屏岩海拔99.9米,10分钟即可登上去,可俯视星湖全景。掌珠实在走不动了。我一人上山。集翠亭。匾额:“集翠”,楹联:“南天有路登金阁,北斗无边照玉屏”。玉屏叠翠十友亭。由赖荣等十人捐建。匾额由梁清平所书。含珠径。有峻石夹立如堵墙,中通束狭小径,仅容一人往来。顶嵌大圆石,欲坠不坠,状如仰口含珠,俗称含珠径。途中看见一80老翁留下的石刻,“崎岖历尽,化险为平,坦坦荡荡,拾级而登”。石刻石刻有400多年历史的三仙观“又名大觉寺”。供奉吕洞宾、汉钟离、铁拐李。阁外蹬道中有两凹穴,讹传为“神仙脚印”, 据说是铁拐李遗留下来的大脚印。这大石头,以石击之,各处音响不同,名八音石,又称扶啸台。道边壁间有石刻。石刻石刻清初岭南文学家屈大均等分韵赋诗纪游之石刻成仿吾题诗。左旁有屈大均题字曰“小千尺峡”。一棵长满寄生植物的老鸡蛋花树干横斜在峡道上方。石刻观音阁。大榕树环翠台再上为建于明代的玉皇殿。玉皇殿山门。元宝石。待月台。《待月台》 宋 苏轼:“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凭栏远眺,可见仙女湖景区、景区东门、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等。十八奶奶庙玉皇殿正殿。玉屏西峰,与石室岩顶上揽月亭遥遥相对。到达山顶后,情形一下子开朗起来。站在山上,微风吹来,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便可以看到整个七星岩的景观了。西北方向。一条悠长悠长的中心堤在湖中一路延伸到市中心。水月东堤、水月西堤与中心堤相交于三榕揽胜。将湖面分割为中心湖、青莲湖和里湖,秋岛、水月岛和五龙亭分别点缀在这三个湖里。还有石室岩绝顶处揽月亭。七座形态各异的山岩(阆凤、玉屏、石室、天柱、蟾蜍、石峰、阿波)象天上的七颗北斗星一样错立在湖上,东北方向是仙女湖景区。仙女湖、星湖湿地公园、浮桥、火烈鸟岛远处是禾花仙女、观佛岛;近处是星湖湿地公园。不知道是山以湖美还是湖让山俏,大小、角度无一重复拖拉感觉。山倒映在水中更显得高大挺拔,水淹没在山间更显灵秀;远望可以看到整个端州城区的全貌,他的繁华与进步全部在这里可以见证。下山。小石林小石林不认识这个字。一线天一线天双珠径。两块巨石卡在上面。天梯峡石刻,光未然题诗。马鞍亭百仙洞玉屏石径玉屏揽胜返回到七星桥。天柱摘星。远处的天柱岩如擎天一柱,上有摘星亭。两岸翠笼,一片湖光,景色入画。天柱岩高约114米,是七星岩中最高峰,一峰峭立,高耸入云,恰如独柱擎天。掌珠也恢复了些体力,继续往前走。卧波亭。楹联:“七星桥畔五龙起,一月宫前四岛浮”。七星桥。桥身为白色、桥孔洞边为瓦灰色,桥墩上点缀着黄色的星星装饰,护栏上镶嵌着黄色的七角星。据史料记载:七星桥建于1935年,桥有七孔,因桥身的七星装饰,故名七星桥。现已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肇庆端州区现存历史最久的石拱桥。过七星桥。可见绿丛中的南华亭。通向的五龙亭的桥。五龙亭的布局是:一座长桥从湖边连接到五龙亭,中间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四座四角单檐,亭与亭之间有曲栏相接,就像五条龙浮于湖中心一样。中间八角重檐亭四角单檐亭亭与亭之间有曲径相接。石室岩古称嵩台或嵩台山。与玉屏岩东西相望,高90多米。横看石室岩。山脚下是南华亭。竖看石室岩。石室岩,高70多米。得名于岩石上多孔洞。石室岩不高,但山道特别陡峭,且上下山同一条道,若登山人多,游人就得小心礼让。拾阶而上十多米,抬头即见石壁上刻有“石室岩”三个大字,此岩峰是王冸命名。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王泮以刑部尚书朗身份出任肇庆府知府,即开始兴建七星岩,他亲自为七座岩峰命名,石室岩便是其一。登至半山,从岩峰南麓下望,可见一座红墙围起的“水月宫”,大殿前有庭院式的花园,屋顶黄瓦绿边,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登至岩峰顶,见有一亭,名曰:“揽月亭”。与西北面天柱岩上的“摘星亭”遥相呼应。揽月摘星,何其豪迈!向西南眺望,湖心堤绵延婉转,直通七星岩牌坊。向东南望,阆风岩巍然屹立,它的岩体与玉屏岩相连。北面是阿坡岩,岩下有一溶洞,洞里四季水盈,游人可乘船从东洞口入西洞口出,谓之“双源洞”。红莲桥。远处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的红砖碧瓦,依山傍水,透射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下山到红墙围起的水月宫,水月宫原为观音堂,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但“频年为风雨所折”,后得官民“乐于趋事”,遂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冬“辟广升高,壮址展基”。 据传,观音能显现32种不同的应化色相,其中以“水月”色相最为高洁,因名“水月宫”。1943年,水月宫遭日寇空袭炸毁。1957年,水月宫按原样再行重建。门口一对用整块红朱砂雕刻石狮,是全国难得一见的文物。雕于明嘉靖43年,原安放于肇庆市政府(原明、清两广总督府)门口,1965年移至水月宫前。墙外大门前,种有百年古榕6棵,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大殿前有庭院式的花园,两侧各一株屋顶菩提树。大殿黄瓦绿边,古朴典雅。水月宫大殿内昔有摩利支天菩萨(身高6米)偕二天女(身高5米),金身巍然,赤足鼎立;摩利支天双目稍向下凝望,微笑、温厚、慈祥,楣榜“苦海慈航”。佛像铸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为表彰郑芝龙得摩利支天庇佑战胜刘香所铸。可惜原铸件已全部毁于文革。现在看到的摩利支天偕二天女是1986年铸造的复制品。水月宫里的情豆缘“泽梁无禁,岩石勿伐”,这是万历年间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知肇庆府李开芳的题刻作品,运笔浑厚,锋藏势逸,端凝持重,独具风格。明代的环保意识。石室洞。位于肇庆七星岩中心区石室岩下,分龙岩洞、暖岩洞、碧霞洞、莲花洞4个景色各异的洞穴,洞高2米至30米不等,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龙岩洞和暖岩洞是水洞,可乘船游览;碧霞洞和莲花洞是旱洞,可漫步畅游。洞口上的摩崖石刻。石室洞口外南侧,建有一座小亭,名曰“李北海碑亭”。该亭东、西、南三面用水泥柱和铁栏栅护围,里面的石刻颇为引人注目。作为名胜区历史最长、最有名气的石刻,它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题书的《端州石室记》石刻。2001年7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开元年间有名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石室洞口留下著名的《端州石室记》。(在上图的下方偏左)石刻高0.79米、宽1.07米,楷书,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分为十八行,共有三百八十六个字。朱德游七星岩题写的诗。陈毅游七星岩题写的诗。叶剑英题诗郭沫若后乐亭由肇庆籍将领余汉谋所建,呈正方形,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歇山顶盖绿色琉璃瓦,亭顶主体部分高于两侧,并分为三叠。八檐八柱,梁架装饰明代彩绘图案。龙岩洞入口。石刻在溶洞进口处。河道中途偶有石刻石乳纷垂,与一般溶洞一样,配以彩色观景灯。地下河道,有小舟载人观景。徒步木栈道也是依据溶洞地形而成,蜿蜒在水面上。行人时而低头,时而与岩石插耳,各种乐趣,难于言表。鲤鱼跳龙门一穹隆处瀑布正半空泄下,水中石笋光怪陆离。大象戏水龙床。据说南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逃难到肇庆,在这里睡过。倒挂石莲花神龙化石全长23米。石笋。上面又是一个洞,洞内还有一座小佛像,并且此洞还可观天,光线从头顶泄下,给溶洞增添了一道光芒。龙潭石洞的出口是莲花洞。观音像周围都是石刻。璇玑台俞大猷的题刻在璇玑台洞口右壁高处,较为醒目。俞大猷是嘉靖年间抗倭名将,题刻诗句为:“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间。天不生奇石,谁擎万古天。”璇玑台的左壁上方为包拯题刻。周湛、钱津与包公同游七星岩,包公于此时挥毫题字。包公曾在端州为官三年,所留书迹在肇庆仅此一件。南宋刘克庄称包拯书法“笔法端劲,翰墨间风流蕴藉”。原来在洞内,字太小,1955年,放大后,刻在外面。彭玉麟的题刻“群玉空玲”在璇玑台洞口内侧,行书大字,落款:“光绪乙酉秋,军务稍暇,高要萧大令丙堃属题铲石。衡阳彭玉麟。”彭玉麟是湘军名将,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他被派到肇庆督师,设广安水军于肇庆,题刻刻于次年。这里曾经默默无闻,陈毅评价其为“千年诗廊”后名声大噪。宝光洞是石室洞中最长的溶洞,约500米,高2米。临壑亭。建于1977年,坐北向南,其中三面临湖,靠近七星桥、千年诗廊、龙岩洞、五龙亭等景点,还可以遥望红莲桥,该亭廊属于典型岭南风格,经过岁月的沉淀,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玉屏叠翠”。站在此处能看到玉屏岩与阆风岩相连,岩壁耸立如屏,面湖向日,绿树茂密,苍翠欲滴。天柱岩是七星岩最高岩峰,仅117米。自石室洞北口西望,岩峰剑削,恰似独柱擎天。其上有天柱阁、文昌阁、摘星亭。还有螺旋洞、金津洞、玉溶洞等。登山道比较狭窄。文昌宫陡峭的石阶。摘星亭摘星亭向东眺望。由左至右:玉屏岩、风岩、石室岩、五龙亭、水月东堤、青莲湖、市中心向东俯瞰。七星桥、卧波亭、邑鹫亭。向北眺望。近处是红莲桥、观鱼池等,远处是铁索桥、红杉林往东北眺望。近处是红莲桥,红杉林、罗汉岛。远处是桃花岛、广东金融学院。向南眺望。由近及远,水月西堤、中心堤、秋岛和冬岛、水月岛、太阳岛等,远处是市中心。向东南眺望。石室岩及山顶的揽月亭。莲香亭荷香亭和红莲桥。观鱼亭观鱼池有许多锦鱼。红莲桥。作为七星岩最长的拱桥,全长694米,宽2.93 米,有十九个桥拱,桥身平直,因润白如玉,像玉带般,所以,又称为“玉带桥”。九曲桥。远处的岩峰就是七星岩中的蟾蜍岩。蟾蜍岩高70米,上面布满石芽、石沟,顶部岩体被溶蚀成许多岩块,呈各种形态。岩顶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远望其形状酷似蟾蜍,故名“蟾蜍岩”。明月之夜,蟾蜍形象更加逼真,因此这里有“蟾蜍观月”一景。湖面上是灌缨桥和灌缨亭。灌缨桥和灌缨亭。铁索桥长约20米,宽1米,用一块块的铁板铺在铁链上形成的。桥底离水面只有50厘米高。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红莲水榭烟雨桥星岩烟雨:七星岩二十景之一。最佳观赏点是红莲水榭烟雨桥的尽头。 雨季来临时,山川间烟雾弥漫,峰峦朦胧,美丽迷人的地方犹如进入梦幻仙境。东方禅林。始建于1995年夏,建成于1996年2月12日,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正门朝南,内设4个景群,分别是佛光道、莲花湾、祖师岗和罗汉岛,共有景段15个,大小佛像1000多尊。进入大门,算是踏上了佛光道。大道上,佛光普照,苦海慈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和分立两旁的“风调雨顺”四大保护神。紧接着便是左手侧的雕塑群。东方三圣西方三圣八变观音。中间六尊。两侧各一尊。接着需要乘船。东方禅林码头乘船,到火烈鸟岛,游湿地公园、乘船到仙果园、游卧佛含丹、灵芝岛、出米洞,最后乘船到达罗汉岛。火烈鸟。在色彩缤纷的美丽大自然中,火烈鸟得天独厚,犹如贵妇般优雅迷人。从火烈鸟岛沿着漂浮的栈道到丹顶鹤,丹顶鹤岛比火烈鸟岛大很多。丹顶鹤乘船到仙果园。仙果亭过曲桥。前方是观佛岛。右侧绿色栈桥通金沙滩。清风亭。观佛岛上的观佛台。观佛台。天然大卧佛,为一象形地貌,由远处的阿坡岩、万松岗、蟾蜍岩、 天柱岩等数座岩峰叠影组成,长约1200米 ,站在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观佛台远远望去,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每年从9月14日开始,夕阳西沉的位置每天比上一天稍稍向南移动(卧佛方位是头北脚南)。因此,观赏者要适当调整观看位置,才能拍摄出夕阳恰好落在卧佛嘴中的理想照片。我拍成这样就不错了。赤道式日晷过栈桥到金沙滩。红杉林禾花仙女。传说神农氏的曾孙女从远方来到了七星岩,并把神农氏的稻种分给附近村民种植。种子好禾苗壮,一大片禾田抽穗扬花了,谁料过了几天,因为未及灌浆,禾苗就渐渐枯死了。直到有一次,一滴乳汁偶然掉下,稻田里顿时出现了奇迹:眼前的禾穗立即灌了浆。神农氏的曾孙女高兴极了,放下孩子,把乳汁遍洒田间。乳汁将尽,渗出血水,她仍然不断地挤出带血水的乳汁,继续洒向田间。禾苗从此抽穗扬花,结出白米、红米的稻穗,乡亲们得救了。她,却因此化成了一座石像,千百年静静地一直伫立在美丽的湖中。沿着景区内小路,穿过栈桥,到了鹊桥。鹊桥前面有一个挂满许愿小牌子的红色许愿栏。走到鹊桥尽头,上去是一座石洞古庙(又称出米洞)。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庆三年(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这是古庙山门。山门左侧往上踏一段台阶,有一洞门。“洞中有庙,洞中有洞,洞内见天”的太极洞出现在眼前。在布局上巧用自然,依峒形山势,就实而避虚,建筑群依中轴前后递进,正殿居其中而建,这是“尊者居中”的道教等级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内岩壁镌刻着15通宋代至清代的摩崖石刻,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为刻于宋熙宁八年的“太极洞”三个字,由周良寅所题。洞穴里往上望,天然留有二个天窗。阳洞口在夏至看太阳"立竿无影"。阴洞口在冬至晚则可观赏到"月亮垂照"。下面就是一个堆满“金锭”的聚宝盆,正中间坐着一尊雕像,脚下台案上写着四个大字:心想事成。乘船前往罗汉岛。罗汉岛是东方禅林的主体,总体布局是:岛的中央位置,有释迦牟尼卧佛。卧佛四周有500罗汉围绕,一尊尊背向卧佛,分列五排。内围面向卧佛背部还有12尊天女像。卧佛连底座计,长7.6米,宽2.2米,高4.8米,重20吨,是用一块整体的汉白玉雕刻而成,为中国所罕见。卧佛头西脚东,侧身面南,两腿伸直,左手平放腿上,右手弯曲托头,作“吉祥睡”。正反面都刻有佛教的故事。右侧是“寂减烦恼”。右侧是“功德圆满”内围面向卧佛背部的两侧各有六尊天女像。神态各异,手势万千。左侧右侧六尊天女像。卧佛四周有500罗汉围绕,一尊尊背向卧佛,分列五排。他们或立、或坐、或蹲,神态万千。祖师岗,位于罗汉岛西边,门前安置有禅宗祖师达摩的汉白玉雕像。循级直上,是横三世佛,旁有四大菩萨,前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莲花湾就设在罗汉岛与祖师岗之间。是一个半月形的浅水湾放生池,水面上漂浮着少量莲花,水下有不少鱼儿游动,可能是放生的吧,莲花湾后面的山岩就是七星岩中的阿坡岩,阿坡岩下的那片汉白玉石阶处就是祖师岗。莲花湾上的九曲桥,通往罗汉岛。招财佛。阿坡岩又称禾后岩,离群独立,高80米,雄踞一方,气宇轩昂。赵扑初的“佛”。郭沫若的诗,龙飞凤舞。双源洞在阿坡岩山脚下,是一个大溶洞,洞长270米,地下水终年不涸,清澈见底,分东西两支流出洞外,故名双源。进去又要收费。因为溶洞我们见多了就没有进去。七星岩领事林是当年肇庆市政府迎接上海某领事馆旅行团时各国领事在此栽的一些纪念树,象征着友谊之树,常青树。肇庆市府领导的外交头脑可见一斑。连接桃花岛的叠翠桥。桃花岛,使人联想到金庸笔下的黄药师的桃花岛,一整片的桃树一片连着一片,约莫有500米长,树已经长得很高大很笔直啦。一阵风吹过,可以感受到风刮树叶的声音,在湖的倒映下显得格外夺目。最令我动心的是水中林,一大片水杉整齐划一的屹立在水中,挺拔而高大,树叶的颜色十分丰富,红、绿、黄深浅不一地融合在一起,并清晰地倒映在水中,象一幅美丽的油画。有一对新婚夫妇在照婚纱照,非常有情调,我忍不住上前替他们拍了一张。顺着小路走出去就是北门。广场上人山人海,音乐已经开始了,我们有幸找到一个座位坐下欣赏。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彩色音乐喷泉,共有5422个喷头齐射,随音乐控制变幻花式,水柱优美地翩翩起舞,最高喷高达76米。果然名不虚传,当出现一束极高的水柱时,人们发出一片欢呼,仿佛是在给水柱加油,76米倒没有,50米是有的。冲到高潮在最后的5分钟,尤其是结束前水柱竟然朝人群喷来,真是独具匠心。我们一边欣赏夜景,一边找地方吃晚饭。看到一家土色土香的门面“渔乡米坊”,店内装潢、气氛,包括服务员装束,一派渔家风味。我们点了两份这家招牌小食-鱼蓉粥,5 元一份,份量足,里面有不少鱼蓉,上面还有花生、蛋丝、小葱,味道非常好。再加一份米坊鸳鸯肠粉,也是5元一份,非常爽口。问及为什么叫“鸳鸯”,回答是内有猪肉和牛肉两种馅,真会起名。一顿晚餐15元搞定,真爽!最佳游法是:一定要参加七星岩环湖游,远观七星岩各峰的英姿;这是近处看不到的效果。游览时间最佳是下午,此时,从湖面看各峰才不是逆光,而且卧佛吞日的奇观只有在7、8月份傍晚才能拍到。而双源洞若没见过溶洞的游客还是可以看看的。“千年诗廊”应该仔细看看,且不要忘记买一本拓本。天柱峰和玉屏岩是一定要登的,否则不能看到七星岩的全貌。这样从海陆空三方面欣赏七星岩,才能视到其精华,悟出其真谛。

上一篇:韩国化装品

下一篇:离开以后 泳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