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月光男孩》这一名字,我们可能无法意识到它的深刻,也很难被吸引。而在看完之后,脑海中似乎萦绕着生命的旋律,倘若和主人公一样,披着生活的月光,暗自成长。
这就是这部影片的魔力。
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影片,也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乎人性的优秀影片。《月光男孩》是一部获奖无数的电影,还曾夺得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电影,而《时代》杂志也将这部电影评为2016年十佳影片冠军电影。
电影追踪着主人公塞隆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在黝黑的肤色下,影片用留白的方式,诗化、通融了一整个人类系统中的暗影,调动着观影者的呼吸韵律。
从小在贫苦单亲家庭长大的塞隆,母亲嗜毒如命,自己则经常被同学欺凌。寡言少语的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毒枭胡安,朋友凯文,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这不是一部剧情片,因为它并没有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角的台词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饰演塞隆三个不同阶段的三位演员,展现了他们对这个角色惊艳的诠释。他们用最细微的表情与神态,瞬间将一种难以言说的内心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比起花哨的台词与旁白,三位主演将一种看似空洞实则夯实微妙的情感传达到了观众心里,带来了更大的震撼力。
就像《月光男孩》本身,没有曲折的剧情设套,没有华丽的台词设置场景布置,也没有一切浮华于眼前的表象。它展现给我们的,只有人本身,只有人性本真,只有一种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你知道吗?不知从何时起,那生活中的种种无奈,成为了致使我们低头的铁链。
塞隆经常被同学欺凌,却不曾反抗。他瞪大眼睛,那其中隐藏着愤怒,也隐藏着对自我意识的崛起,直到他突破自我,发泄所有积压的束缚。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失去了生命本真的冲动,在现实面前,开始将曾经最简单的一切当做自我依托。
当塞隆和好友再一次见面时,凯文从曾经的话痨少年变得如此寡言,究竟是怎样的经历,怎样的遭遇,改变了一个人的一切?即使影片采用了留白的方式,但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他心里那不可言说的痛。
青春时,不惧怕的冲劲铸就了我们大多数的回忆主体。
就像塞隆和凯文之间的火花。
塞隆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向,与凯文之间那转瞬即逝的火花,并没有让人产生异向的排斥,而是随着两人渐渐的靠近,将塞隆身上身不由己的情愫渗透到了我们自己的情感里。这也是全剧最美的篇章,一段关于青春,关于释放的段落。
导演巴里·杰金斯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创作《月光男孩》深受王家卫《春光乍泄》的影响,我们也能在影片中感受到一种类似王家卫的诗化留白手法,通过人物内心的挣扎传递一种生命本真的发展状态,一种通融万物的磅礴意向。也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其中感同身受,跟着主角一起痛,一起回忆,一起体会。
胡安对塞隆说:“总有一天,你要决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要让其他人决定。”
这是一种生活的无奈,一种无法拖延迟早要面对的选择,更是人性中,自我意识立场的坚定。也是这一席话,支撑着塞隆的一生,成为影片的点题。
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在生活中迷失自我。一部份人随着时间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然后试图改变,试图了解真正的自己。而一部分人,在生活与时间的打磨下学会了屈服,将自我丢失或主动隐藏。
影片超越了种族,跨越了身份地位,通过款款沉重的笔调,将人性中的自我意识渗透到观众心里,细腻而又磅礴。
“你是谁,萨隆?”
我是谁?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