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原来是一大户人家的丫鬟。财大气粗的大户见她貌美想勾搭成奸,不料潘金莲竟不肯依从,可见她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天性淫贱,反倒颇有几分骨气。可能是她的拒绝严重刺伤了大户的自尊心,潘金莲才落得个被倒贴嫁妆嫁给武大郎的下场。众所周知,武大郎相貌丑陋,才智庸钝,为人软弱无能,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就是再贤惠、择夫标准再低的女人恐怕也会心生冤屈和愤懑,更何况是曾经连体格健硕、有钱有势的大户都看不上的潘金莲!
而对于武松,潘金莲则是真爱了。武松搬进哥哥家后,潘金莲喜得如同“半夜里拾到金宝一般”,端茶送水,洗手剔甲,精心给武松安排羹饭,将武松伺候得无微不至,就连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刚烈汉子自己都感到过意不去―“(武松)不论归迟归早,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安身不得。”潘金莲并非贪图财物的女人(未嫁给大户即是明证),武松送了一匹彩缎与她做衣服,她却喜得不得了,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言辞之间总让人觉得其言表中透着一股激动之情。若非出自对武松的一片真情,潘金莲缘何至此?
其实,爱一个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爱的方式上。对于潘金莲来说,这本是一份应该深埋心底的不伦之恋,可她却将它表露在言行举止之间。她先是以温情对待武松,之后口出轻薄之言,终招致这位名震江湖的打虎英雄的羞辱。
潘金莲对武松一片痴情,而武松虽对潘金莲无越礼之处,却也难脱动心之嫌。武松在遇上潘金莲之前漂泊江湖,尝尽人情冷暖,看透世态炎凉,突然身边冒出一个对自己体贴入微的漂亮女人,怎会不动心呢?不然他也不会明知潘金莲对自己有意,还仅凭她编织的几句所谓骨肉情深的借口,当晚就搬进了潘金莲家中。若在正常情况下,为了避嫌,武松躲避都应唯恐不及啊。如果远在清河县,武松尚可说是担心哥嫂受人欺负,可现在自己与哥哥同住阳谷县,而且相距非常近,为何非要搅进哥哥家里去呢?
后来潘金莲用言语撩拨武松时,武松心烦意乱地拿起火箸簇火,却并不离开。潘金莲执酒相诱,武二郎焦躁地夺过酒杯泼洒于地,将潘金莲推了开去。武二郎的反应为何是焦躁而不是愤怒呢?看来面对风情万种、如花似玉的潘金莲,即使是名震天下的打虎英雄也会感到心神不宁。武二郎睁着眼说:“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看来不是不动情,而是不敢动情。武二郎生恐自己一旦把持不住而葬送了一世英名,他再英雄了得也担当不起乱伦通嫂的臭名啊!
情深缘浅,潘金莲也唯有在黄泉路上悲叹与心爱的武二郎“恨不相逢未嫁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