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老陈的春天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4 19:49:58 作者:篆字君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提问,问春天痰多肿么破。身边也确实发现特多嗓子不爽、咳痰不止的小伙伴。经常走在路上都能看到「咳……呸」的男女老少,虽然春天痰多很正常,但有问题要解决啊!

有痰咋回事?


春天痰多,不仅仅是肺、咽的问题,关键在脾。结合《医述》里的这句话,会更好懂一些:

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肾,非其治也。以脾土虚,则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故治痰当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春天肝木旺盛,脾土受克,「脾土虚」在春天尤为常见。尤其是马上就要惊蛰节气了,虫子受地里的阳气所感,这时候会破土而出。痰液也是如此,身体的阳气升发,痰液也容易随之上逆咳出。

当然,体质不同症状不同,痰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证治汇补》里有句话,可以大略判断痰的类型:

寒痰清,湿痰白,火痰黑,热痰黄,老痰胶。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调理呢?

痰多怎么破?

《绳墨》说:「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津液可是宝贝,润泽机体都靠津液呢,所以让津液「行而不聚」才是治本之策。一要化痰祛湿,二宜调养脾胃。

化痰祛湿

虽然痰多湿重不是啥大病,但是真的很不爽啊!那好好调理下咯。

先来一个祛痰茶饮吧。会用到橘子的皮,它是一位中药,带橘络的叫陈皮,也叫橘皮。陈皮之陈,非陈旧之陈,讲究保存得当,既要放得时间长,又不能沾染丁点湿气。好的陈皮颜色不会死黑,而是带有光泽的深褐色。

它能和中理气,化痰止咳,燥湿健脾,去掉身体中的陈(积累依旧的)湿、陈痰。气虚、阴虚比较厉害的人不适合陈皮,有可能耗气、上火。

我认为陈皮真是太好闻了,我常用的新会七年陈的陈皮用三刀法,就是一个橘子皮分成三份。下面这张图左边是一个橘子皮的三分之一,把它捏碎,哎呀,捏的过程都好香好香,闻着心情舒畅。右边这张图是捏碎之后,平时泡茶、煮粥都可以放一点。一点,差不多是左边这张图的五分之一。

用起来很简单,坚持用,身体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是煲汤可以放左边这张图的二分之一。

懒人也可以随手点点穴。丰隆穴配承山穴,就可以祛除痰湿了。丰隆穴能健脾和胃化痰,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痰,每天用大拇指点按丰隆穴1~3分钟就有改善。

祛湿用承山穴,拇指按住此穴1~2分钟,或揉5分钟亦可。它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膀胱经主阳气,刺激承山穴可以振奋阳气,排除身体里的湿气。湿气重的人按承山穴通常会特别痛。

调养脾胃

又要隆重推荐《八段锦》啦!懒人不用做全套,有分解动作。这招叫做「调理脾胃需单举」,强健脾胃特别好。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力在掌根。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手掌起落动作要慢,不可急。

最后提醒下,上述的动作、穴位,孕妇不宜操作,切记。

百陈汤

《和剂局方》,全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太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厨房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是历代医家临床教学必不可少的经典书籍。其中记载了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二陈汤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百陈汤取法二陈汤,不作为药,而作为茶饮日常饮用。

现代人压力大,熬夜多,心的劳累胜于肢体的劳累,百陈汤用药食同源的食材葛根、百合替代二陈汤中辛散温燥的半夏(半夏有毒,请勿擅自使用),葛根升阳解表,茯苓和百合健脾渗湿、养心,比起原方效果更温和。除了上面几味,还有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降,甘草和中益脾。生姜和胃祛痰。

百陈汤能帮助脾胃恢复运化的功能,能运能化,身体形成稳定的代谢和循环,好的东西吸收了,垃圾也排出的干净,身体自然越来越轻盈。

这个汤每天午饭后一小时饮用较好,一般我们午饭吃的最多。如果是晚餐吃得最多,就在晚餐后一小时饮用。

一般取一袋,用沸水200毫升冲泡后加盖焖10分钟。如果有条件的话,煎煮效果更佳,用300~400毫升的水煎煮15分钟,或者半小时,然后再饮用。

这个汤材料很好,有时间,愿意花功夫的也可以每包煎煮两遍,然后兑在一起,喝一整天,这样最不浪费药效。

痰湿严重,常年超重的人,建议先喝一个月,也就是3盒。

痰湿一般,身体不超重的人,连续喝一盒,10天量。

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4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本品不可代替药物,只是日常养生饮用。(↓戳图直达)

上一篇:荷兰村

下一篇:袁佳怡 非诚勿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