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裘盛戎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4 05:28:21 作者:篆字君

英年早逝的裘少戎

吕铭康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艺海》)

裘少戎

裘盛戎(1915—1971)是当今京剧裘派花脸的创始人。京剧界本就有“一净难求”的说法,净就是花脸,可见这个行当,能唱好的人极少。而裘派是名净金少山、郝寿臣和侯喜瑞之后,融会贯通了铜锤、架子花脸的艺术特长,将后来的演唱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的通才,他完全是在“进入角色”、“进入剧情”的前提下,创造出优美动听耐人寻味的唱腔艺术来的。非常遗憾的是,裘盛戎已因病于1971年早逝,年仅56岁。我只是1952年,在青岛看过谭富英、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裘主演的《盗御马·坐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今,他人早已驾鹤西行,真还没人能够替代,多么可惜!

裘盛戎

现在的京剧“音配像”光盘中,裘盛戎主演的戏有十出是他的儿子裘少戎所配。其扮相确实酷似乃父。尤其是在看到他在《龙凤呈祥》为其父配演孙权时,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我知道这是裘少戎病入膏肓,去世前一个月拍摄的。他是于1996年5月24日,因肺癌致心肌梗塞猝然去世,年仅39岁。当时噩耗传来,令我震惊、鄂然、痛惜。后来听一位京城的京剧名家给我讲了裘少戎病逝前这一年的情况后,更使我震惊、鄂然、痛惜,并且是痛定思痛,肃然起敬,更促使我一定要用文字来表达对裘少戎的怀念之情。尽管他比我年轻了14岁……

裘盛戎与爱子裘少戎

裘盛戎为儿子清唱伴奏

裘少戎儿提时没学过戏,13岁参军当了文艺兵,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孙盛文等老师,直到1977年才在方荣翔等师哥的帮助下,学演《赤桑镇》《秦香莲》《姚期》等裘派名剧。我是在1982年与少戎相识的,当时他才25岁。那时我到北京西河沿215号(正乙祠斜对门)的裘盛戎故居去拜访其遗孀李玉英(现已去世)时。裘少戎是因为生于1957年,那时正开展“大鸣大放”,父亲就给他起小名“大鸣”,大名就成了“裘明”,音同字不同。为了表明自己要子承父业,改名裘少戎。他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很好玩。当时他在北京京剧院四团,对一些传统戏还不是太熟悉,对此,她母亲就很着急,不断加以严格督促,并由他的师哥方荣翔、钳韵宏、夏韵龙等来进行辅导。记得有天夜晚北京电视台播放他和方荣翔分别主演的《遇皇后·打龙袍》录像,我恰在北京出差,白天来裘家拜访裘夫人得知此事,而那时的旅馆极少有电视。于是,裘夫人便邀我当晚来他们家观看。大家看完后,裘夫人就认为,大明必须要好好学习他荣翔师哥,并高兴地对我说:“大明长得确实像他爸爸,尤其是他耳朵后面那块,扮上戏就更像他爸爸了……”后来,我与少戎又多有接触。他当时送给我一本《裘盛戎唱腔选集》,扉页上有他的签名,我至今还珍藏着呢。不过,在以后的八、九年,我因教学工作离不开,也没机会来京,所以就再没有见过少戎,只是听说他在艺术上进步很快,还多次出国演出,深受欢迎。

裘夫人李玉英与裘少戎(1982)。这是裘夫人所赠,

而那时还不能电脑制版,报社发表我的文稿时原件遗失。

1983年,裘夫人给我提议,希望她二女婿杨振钢所在的北京风雷京剧团能够来青岛演出,我立即就建议裘少戎来。遗憾的是,裘少戎是在北京京剧院,只好改为由举重运动员改行裘派花脸的杨燕毅,我参与策划的九天戏码,有八天有杨燕毅的铜锤花脸戏,结果在青岛永安大戏院一炮打响,天天满场。倘若裘少戎来,必定影响会更大。

裘少戎是1995年初春,接下了为他父亲裘盛戎“音配像”的任务。正当他加倍努力排练之时,突感身体不适,结果到医院确诊是:晚期肺癌。他妻子高红("前四大须生"高庆奎的孙女)起初还想瞒他,但少戎却主动揭开了这个“谜底”,异常镇定地说:“我全知道,得的是癌。”并坚定表示:决不休病假,决不推辞“音配像”!

裘少戎和夫人高红(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之孙女)

一次录的是父亲裘盛戎的《姚期》,他是抱病一鼓作气录完,回家就整整一周卧床不起。当他能够坐起来时,又开始挣扎着认真听父亲的演出录音,练身段、台步和做工,为下一出需要录像的剧目做充分准备。就这样,他在身患绝症、受尽病痛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配录了《姚期》《遇皇后·打龙袍》《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坐寨·盗马》《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将相和》《赤桑镇》《法门寺》和《龙凤呈祥》共十出戏。每次排练或录像,高红都随身带着装满熬好汤药的保温瓶“候场”。少戎在排演时完全是置病痛于脑后,全力以赴神采奕奕,而一下场就喘息不定疲惫不堪。他多次对高红说:“只要我没躺下,我就要去'音配像’!

的最后一出“音配像”是《龙凤呈祥》,为父亲扮演的孙权配像。最后一次配录时,是他去世前的一个月。这时的他,病情已经是明显恶化,在家里就需要不停地吸氧。可是,那天录像他却坚决不肯带氧气袋,说怕影响大家的情绪。当他录完孙权的戏后,回到后台就一下子跌坐在戏箱上,上气不接下气,浑身直冒冷汗——这就是裘少戎最后的冲刺!当我们在看他《龙凤呈祥》配演孙权的“音配像”时,千万不可忘记,这是裘少戎与死神在进行最后的决斗!

裘盛戎音配像《探皇陵》(裘少戎配像)

他去世前两天,他躺在病榻上还对来探望的剧院领导说:“等我病好一些,我还要再为父亲配几出戏……”这也使我想起了裘盛戎在病危弥留之际,还要《杜鹃山》的剧本呢。他们父子对京剧艺术的执著追求,并且是至死不渝,真是何其相似乃尔!

是的,我对裘少戎的英年早逝,确是震惊、鄂然、痛惜。因为他太年轻了,艺术上也开始成熟了,而他的许多方面又太酷似乃父了……。更令人们肃然起敬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不遗余力为我们的京剧事业舍命拼搏。少戎,我年轻的朋友,我们都怀念你!

笔者在裘盛戎故居

2020-8-2青岛夹缝斋2023-6-11修改

上一篇:新写的旧歌

下一篇:刘雯第七次维密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