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明成祖传奇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4 03:58:22 作者:篆字君

传奇故事:明成祖朱棣在运河边喝了一壶茶,东昌济南两城百姓皆平安

朱棣在运河边喝了一壶茶,东昌济南两城百姓皆平安

从东昌古城最中心光岳楼东走就是楼东大街,出楼东大街过城墙路,就是原来的聊城东门春熙门,光岳楼和春熙门都和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重臣陈镛有关。东昌古城始建于宋朝,当时城市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是方圆一公里,有土城墙,有护城河。因为东昌为战略要地,陈镛镇守东昌,就把宋朝的土城墙换成了砖墙,又把修建城墙剩余的木料在城市中心修建了观敌楼光岳楼,开始的时候名为余木楼。

继续东行,过了东关桥就是聊城的东关大街,一座繁华兴盛四百年的古老街道,沿东关街继续东走到了聊城东关街的东首,就走到了聊城著名的地标性地点闸口,闸口虽然没有闸,但是聊城人或者长期待在聊城的人,都知道聊城闸口。我想原来这个地方是应该有闸门的,只不过现在只剩下了一座桥而已,这么多年来,聊城人都已经习惯称呼这里为闸口。

闸口桥就是东关街和中国大运河的相交的地方,下面是河,上面是桥。从桥东下桥到运河漫步道,跟着顺河向西北行走,第一座桥就是清风廊桥,桥下有涵洞不上桥就可以继续前行,就到了健康路上的运河桥,在桥头上去就是沿健康路往北走就是聊城铁塔商场,聊城曾经最繁华的地方。河边也有路,名字叫做北河涯街,咱们不往北走顺着北河涯街西行不远有一座茶楼,名字叫做一壶茶楼。这是一座有故事的茶楼,很多人不知道,我给大家讲一件。

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之后,为了让子孙江山永固,没少杀害王公大臣,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没能躲过。最后朱元璋死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也感觉帝位不稳定,虽然外姓大臣没有人能撼动皇位了,但是还有一些藩王叔叔手握重兵驻守各地。朱允炆就根据大臣的建议:削藩。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皇帝也消藩,逼反了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朱允炆的削藩惹恼了他四叔朱棣,于是从燕京起兵,清君侧,说皇帝身边有坏人,我要管一管。史称靖难之役。

北京,那是长城脚下,国门重地,守国门的兵,就和清朝时候的吴三桂的兵一样,那真是兵强马壮,从北京往南京打,一路势如破竹,可是到了山东,朱棣不行了,打济南两次被铁铉击败,济南打不下来,打东昌总行了吧?可惜朱棣打东昌更惨,差点把小命丢在了东昌,朱棣最得力的干将张玉死在了东昌之战中。

公元1400年,明朝建文帝二年,也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第二年,爆发了东昌之战,明军主将盛庸大败朱棣所率的燕军,燕军主将张玉战死,此次朱棣所率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自己也差点被盛庸活捉,堪称是朱棣起兵以来,最危险的一次。

这个可不是我瞎编,这都是载入史册,正史史册《明史》里面的。

《明史 朱能传》东昌之战,盛庸、铁铉围成祖数重。张玉战死。事急,能帅周长等殊死斗,翼成祖溃围出。

《明史 张玉传》庸围之数重,成祖奋击得出。玉不知成祖所在,突入阵中力战,格杀数十人,被创死。

《明史 盛庸传》燕将硃能帅番骑来救,王乘间突围出。

《明史 成祖本纪》及庸战于东昌,庸以火器劲弩歼王兵。会平安军至,合围数重,王大败,溃围以免,亡数万人,张玉战死。

《明史 朱高煦传》成祖起兵,仁宗居守,高煦从,尝为军锋......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

《明史 盛庸传》是役也,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

文绉绉的没有意思,还是我来说吧:

1400年12月25日,严寒的冬季,朱棣帅军攻打济南失败,东昌在济南的西边,那就打打东昌吧,结果打败,差点被活捉了,朱棣躲在了护国隆兴寺的北面的白玉桥下,才侥幸逃脱了性命。在桥下躲得时间长了,朱棣是又冷又饿又渴,也不敢轻易出来,等夜深人静,有点动静没有了,才狼狈不堪从桥下爬了上来。

朱棣四下看看,冷冷的风从北面吹来,朱棣打了个寒战,一代藩王,锦衣玉食,哪里成受得了这种饥寒交迫的折磨,朱棣现在最想找的是一口热饭,一碗热茶。朱棣举目四望,看到在河的北面有一灯如豆,在寒风中透露出些许温暖。朱棣步履艰难地向着灯光的地方走去。

朱棣走到灯光附近,没敢贸然进去,而是仔细观察,周围没有任何异样,才慢慢走到门边敲门,破旧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白发老者探头看到了朱棣,并没有被朱棣吓到,而是让朱棣进去。

朱棣进去之后,看到老者正在煮一壶茶,茶壶在灯光下冒着温暖的白汽,室内茶香四溢,朱棣举手对老者说:“老人家不好意思打扰了,天寒地冻,再次路过,特来讨碗茶吃。”

老者白发白须,鹤貌童颜,仙风道骨,宛如一位老神仙,见惯了人间百态的老人用手一指旁边的凳子,说:“将军不必客气,将军请坐,这里有刚煮好的茶,正好款待将军。”

老人在残旧的桌子上摆上茶杯,从茶壶里面倒上半杯水,朱棣端起来一饮而尽,顿时觉得满口生津,唇齿生香,不禁赞叹道:“好茶!想不到东昌这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好茶!请问这是什么茶?”

老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下茶杯缓缓地说:“这是老朽珍藏了多年的云南茶,原来一直舍不得喝,现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这茶叶我也就不留着了,今天第一次煮来喝,没想到茶叶和将军有缘,竟然和将军同饮,也是人生一大机缘。”

“老人家知道兵荒马乱,为什么还在这里?”朱棣奇怪地问道。

老人捋了捋胡须说:“家人都去逃难了,我已年迈,故土难离,也舍不得这半生的家业,总要有个人留守才好。”

“老人家不想知道我是谁么?”朱棣问。

老人看了一眼朱棣,依然缓缓地说:“别管是南军还是北军,都是我大明子民,将军沙场生还,必定后福无穷,看将军容貌,尊贵至极,老夫还是不知道为好。”

朱棣看老人言谈不俗,心中也是暗暗吃惊,用恭敬的语气说:“先生认为这场战争,到底谁败谁胜?”

老人给朱棣再倒上茶,所有所思之后说:“紫气东来,北雁南飞,胜败自有天数,其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妄言。”

“北雁南飞,北燕南飞。”朱棣小声嘟囔着,“先生教我,如何飞法?济南兵败,东昌更惨。山高路远,北燕难飞呀?”

“依将军之意呢?愿详闻之。”老者说道。

“以我之意,此去燕山招旧部,旌旗十万血洗济南与东昌。”朱棣对这两次失败愤愤不平,气哼哼地说。

“将军此言差异,岂不闻'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济南有黄河之险,东昌有城郭之固,强攻硬夺之,难也。”老者一边摇头一边说。

朱棣一听,老人说的很有道理,这也就是他失败的原因。急忙问:“先生的意思不可硬夺可以智取,那么先生有智取的方法教我?”

老人把茶水倒一点在桌上,一边用手画一边说:“济南北面是黄河天险,纵然结冰也不足以过车马,济南南部是山,山区不能用兵,特别是骑兵。”

朱棣点头称是,问道:“那东昌呢?东昌可是一马平川。”

“东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就有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传说。东昌四面环水,也是易守难攻,陈镛陈太守到了东昌,又把原来的土城墙换成了砖墙,又在城中心修建了观敌楼,一有风水草动,城内就能知道,更兼盛庸在彼,和济南铁铉互成掎角之势,攻济南东昌驰援,打东昌济南来救,终归是腹背受敌,这座城池也攻不得也。”老人摇头道。

“那,那,那依先生之建呢?”朱棣着急地问。

老者看了看朱棣,又帮朱棣倒上水,然后不紧不慢地说:“将军不单渴了,也应该饿了吧?我这里有剩下的干粮,不知道将军想不想尝一尝?更不知道将军是想要这两座城市还是想要万里河山?”

刚才听老先生说话,朱棣忘了饥饿,老人一提醒,才想起来饥肠辘辘,急忙说:“谢谢先生,的确是有点饿了,如有吃的,感激不尽。”

老人起身,从墙角的竹篮中拿出来两个白面饼递给朱棣,说:“将军慢慢吃,我为将军谋划的话,这两座城池将军都不用打,早晚都是大明的城池。”

“那我如何南下?”朱棣咽下一口馒头,着急地问。

“你看看我门前这条河怎么走的。”老者又用手沾水在桌子上画着说,“这条河进入东昌之后,立即拐了一个大弯,为什么拐弯呢,因为前面是一座山名字叫做龙山,运河围绕龙山画了半个圈之后才向西北方向流去。”

“哦,我明白了。”朱棣这次真的是恍然大悟,“多谢先生,赤手空拳,无以回报,以后定当厚报。”

“能救东昌全城百姓,就已经是对老朽最大的厚报。祝将军早图大业,国泰民安。”

此时门外兵马欢腾,原来是朱能和朱高炽率领马兵前来救驾。朱棣出门和众人向西奔邯郸馆陶而去。

后来朱棣绕过东昌和济南,直扑南京,成就一代帝王,开创永乐盛世,造就明朝两个祖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朱棣定都南京之后,想起来东昌老者所说“北雁南飞”之言,想到了候鸟冬季南飞,春天北还,于是迁都北京。后来寻找这位老者没有找到,后来才知道老者的后人在运河岸边开设了“一壶茶”茶楼。

这就是朱棣和一壶茶的传奇故事。古代有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明朝有白发老者一壶茶救两城百姓的故事。前面的故事知道的人很多,后面的故事大都不知道罢了。

扈学秋小传(附作品推荐)

竹影花香 莫负时光

上一篇:如何写古体诗

下一篇:火花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