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于娟 此生未完成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3 04:55:32 作者:篆字君

作者简介:何斯琴,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 检委会专职委员。

于娟,海归博士,上海复旦大学教师,一个33岁,生命便已逝去的热爱生活、个性豪爽、乐观坚强、朋友如云、文笔优美、有责任心、社会责任感的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的高知女性。在生命最艰难时拼尽最后的生命能量,留下数万字的生命日记,写成《此生未完成》一书。周国平为本书作序,称“于娟是可爱的,她的性格真是阳光,在生死关头,她对人生有深刻的反思”。他感叹“上苍怎么忍心把这么可怕的灾难,降于这个可爱的女子、这个可爱的家庭啊。呜呼,苍天不仁!”其实,哪个生命不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尤物,哪个生命不是都渴望生、拒绝死。与死相比,所受的苦痛竟都不值一提,奈何有人从苦痛中转危为安,有人从苦痛中走向死亡。真应了一句话,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在生死之间,写下数篇博文,只为她说“零星知道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于财施我俨然是个被施者。法施暂且还无余心力,因为我只是刚刚开始尝试了解的阶段。而无畏施,我想我总是可以做无畏施的吧。但凡身处困难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我很愿意做无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因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的痛。”基于此,这个小女子忍着病痛敲打键盘,留下数万文字与后人阅醒。

于娟的挚友郑培源说:“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譬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速食结论。在我心里,老于和她的文字,关系到癌症和养生,更关乎灵魂和思想,在生命的最后五个月,老于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最心痛的地方在于:这个女子剥去了凡常所欲的一切,最后所欲的还是那片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挪威的森林’。”

本书编辑所写感言题目为“热烈而淡定的生命之花”。读完此书,我看到的果然是一个热烈而淡定的鲜活女子,盈盈然眼前。

三十岁生日,于娟写道“上次写自己的生日感言是二十岁,刹那芳华。”对于三十岁,于娟说“三十岁或许是女人最好的时光,尚有青春芳华,初识世间人性,生命犹如郁金香,丰盈且饱满。作为成人,经历了生与死、荣与辱、成功与失败、离别与重逢;作为女人,经历了爱情、婚姻、生育、璞玉初琢。”想想四十岁,于娟写到“不知十年后,我是否仍然会在这样静思的夜里为自己写生日感言。回头今天,会不会莞尔这字里行间的稚气未脱。人生浩渺,我等待我的那份精彩”。

奈何,生命于三十三岁戛然而止。再无四十、五十……

活着,是美好的。

于娟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钟南山说,成功就是健康的活着!

马克.吐温说,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好好活着。

上一篇:舌尖上的福州

下一篇:史晓燕简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