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马航mh370失联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2 11:54:22 作者:篆字君

马来西亚政府7月30号召开记者会,公布2014年马航客机MH370失联的调查报告,将4年前那场扑朔迷离的航空之谜再次带回公众视野。

据凤凰卫视驻马来西亚记者高棉报道,30号上午,大约80位失踪者家属到马来西亚交通部参加闭门会议,MH370国家调查小组向家属提呈报告。

按照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承诺的坦诚透明,这是一份完整的MH370调查报告,整套报告没有进行编辑和内容的增减,厚度达15厘米。但报告未能指出导致客机失联的原因。

调查有何新发现?MH370马来西亚国家调查小组负责人郭师传称,调查小组把网上提到的每一个猜测都列出考量,筛选之后分析了几个较有可能的理论。

1.

远程操控?

首先,根据报告可以肯定的是,飞机曾经调转方向往回飞,但并非出于机械故障,也不是自动驾驶。此前,有猜测指飞机受到远程控制,但郭师传否认了这一点,他表示,飞机掉头是在人手操作下完成的。他还补充道,不排除第三方非法干预的可能性。

2.

飞行员所为?

其次,对于飞行员的质疑,郭师传指出,机长和副机长当时财务状况良好,无购买额外保险,休息良好,无任何证据表明他们处于焦虑或有压力的状态。此外对话录音显示他当时意识清醒。“我们不认为这是飞行员所造成的事故。”

3.

芒果、锂电池引发火灾?

飞机上的4566公斤芒果和221公斤锂电池也曾被一些人猜测是事故原因。此前,有消息称,这批物资在装车运抵吉隆坡机场前,并未经过安全检查。对此,调查负责人郭师传表示,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货物,并未发现在打包过程中有任何不寻常之处。

4.

机械故障?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飞机是否存在机械故障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报告指出,飞机上的4个紧急定位发射器(ELT)电池均在有效期内,但都发生了故障。ELT的作用是在飞机遇险时,发出有助于定位的信号。

调查人员称,“有报告发现,如果飞机入水,ELT就无法发射信号”,但调查人员没有明确给出ELT故障的原因。负责人郭师传最后补充道,“没有任何可能导致失踪的飞机故障或缺陷的记录。”

5.

空管人员失职?

调查报告没有明确指出谁该为此事负责,但指出了空管所的几处失误。调查小组称,吉隆坡和胡志明市的交通管制员都没有依照章程持续监视飞机,导致飞机从雷达上消失20分钟才被人发现异常,“空中交通管制员没有按要求启动应急机制,从而导致了搜救行动的延迟”。

MH370调查报告,7月31号会提呈马来西亚国会,还会上传到马来西亚交通部官网,公众可以上网查询。8月3号,调查组还将在北京做新闻发布。
但是,当天到场的MH370失踪者家属们,对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并不满意。

家属认为,这次发放的并非寻找飞机和亲人下落的搜寻报告,其中信息也有好多错误。他们要继续努力,促使马来西亚政府重启MH370的搜寻。

新闻资讯日日更迭,很多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的事件终究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马航MH370失踪者的家属们,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的脚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组曾纪录了这些家属的追寻轨迹,比起这份厚度达15厘米的报告,他们的经历似乎更加厚重。

姜辉手持残片的照片

在马达加斯加的热带丛林,姜辉一行遇到过鳄鱼、毒蛇的袭击;在一座孤岛上他们冒着暴雨登船,险些命丧大海。这些付出收获的,是姜辉在圣马里岛的海滩上发现了一片疑似MH370航班的机体残骸碎片——根据国际公约,他把残片上交给了中国民航局。

2017年6月14日,结束了与马航每月一次的例行沟通会后,马航MH370航班失踪旅客的家属们,在北京雍和宫附近的一家餐馆聚会。

在过去的三年里,家属们几乎每月都要小聚一次,但除了吃饭,他们也想不到什么其他活动——仅有的一次卡拉OK,唱到最后,每个人都会变成哭吼,那些说不出来的话,在哭吼里隐隐作痛。

这些隐痛在这些失联者家属们身上表现各异,却都分外执拗。

失联者家属们围坐在一起吃饭

一个石家庄的年轻人,父母都在MH370客机上失联,而他们搭乘那班飞机正是为了将儿子送去澳洲留学;一对家在扬州的老夫妻,得知儿子乘坐的航班失联后,便放弃了家乡的工作,租住在北京郊区苦等儿子归来,三年多来即便是春节,也从未回过一次老家;60岁的河北农民栗二有则更为执拗,儿子失踪后,这个一辈子连邯郸市区都没去过的农民,竟然跑到了非洲去寻找飞机的下落。

带栗二有出国的人名叫姜辉,北京人,今年44岁,他的母亲也是那架失联客机上的乘客。母亲失踪后,这个曾经的国企销售总监,放弃了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寻找MH370客机上。

在过去的两年里,姜辉和来自马来西亚、法国等世界各地家属们,组成了一支民间搜索队,他们自费在留尼汪、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依靠肉眼和双手这样原始的搜寻方式,展开了一场近乎疯狂的寻找。

消失的航班

2016年12月,姜辉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海岛上找到那块蜂巢状碎片的时候,母亲不知下落已经两年了。

碎片离海边大概二十米,刚被涨潮的海浪推到岸边,斜靠在一块很小的岩石上,静静地躺着,似乎默默地等着被人捡拾。

“你找到了一块亲人乘坐飞机的残片意味着什么?”姜辉无力回答,“对MH370这种国际空难来讲,证据的搜集要靠家属来努力,这是多么无助、多么可笑的事情。”

姜辉找到的疑似MH370航班机体残骸的碎片

2014年3月8日0点41分,马航MH370客机从马来西亚吉隆坡起飞,计划在清晨6点30分抵达北京。然而航班起飞后不到一个小时,就突然消失在了越南胡志明市的上空。机上来自13个国家的239名乘客,包括153名中国大陆乘客和1名中国台湾乘客,从此生死不知。在卫星、雷达遍布的今天,一架民用客机毫无征兆地人间蒸发,举世哗然。

这架身长63米、自重250余吨的波音777客机的消失,至今仍然充满谜团,引发无数猜测,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呓语——机械故障、机长自杀、飞机被劫持、甚至被外星人俘获……而这些猜测,至今仍在坊间和网络上不时响起。

姜辉知道消息的时候,是2014年3月8日上午10点多, MH370航班失联8个多小时之后。他正准备带着3岁多的女儿出城过周末,突然接到大哥的电话,片刻茫然之后,是汹涌而来的焦虑。

他赶到朝阳区丽都酒店的马航家属中心的时候,那里已经人山人海。“那时候我觉得她已经不可能生还了,但又抱着一丝侥幸……毕竟报道的还是失联……”

在最初的十几天里,姜辉和所有的乘客家属能付出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等待,但等来的,是一个接一个无法证实的消息。这些消息或来自坊间的传闻,或来自权威媒体和专家的分析,甚至还有马航官方释放的种种信息。

“一会儿人在,一会儿人不在。一会儿被劫持了,一会儿又可能返航了,又发现这东西不是了……一会儿给你希望,一会儿给你灭杀。”来自各方的种种传言、分析和推测,随着媒体潮涨潮落,一刻不断地刺激着家属们敏感的神经。

姜辉对那种折磨记忆犹新,一开始他天天抱着酒店的电视机看,基本上不睡觉。到后来,他几乎要崩溃,索性关了电视,在旁边挂了一个“福”字祈祷。“那段时间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折磨,折磨不是对你沉重的一次打击,是不间断的一次比一次更差的打击。”

然而对于家属们来说,这种无休止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媒体对MH370航班的兴趣不断减弱,搜寻也始终没有进展,这架在夜空中隐没无踪的航班,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里。

姜辉的“罗生门”

2014年5月2日,航班失联50多天之后,马航关闭了位于丽都酒店的家属中心,姜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属们被遣散回家。然而亲人生死未卜,他们无法放弃。

此后许多外地家属便频繁往返于家乡和北京之间。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属干脆留在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等待亲人的消息。一次,姜辉开车送一对在北京刷盘子为生的老夫妻回租住地,那是一处在五环外一个臭水沟旁搭的棚子,每月租金50元。

相比这些外地的底层家庭,在国企工作,又是北京本地人的姜辉条件自然要好很多。做销售工作能说会道的他,开始承担起家属与相关部门沟通的工作。

家属们离开丽都酒店后,只能不断找涉事的马航和波音公司了解搜救情况。然而由于搜寻主导方是各国政府,两家公司经常回应以“不知情”,这让双方的矛盾开始激化。“第一年585页的(MH370事故调查)中期声明,全英文没有翻译,我们家属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到现在还没有看完。”在姜辉看来,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家属优先知情权,完全被剥夺了。

来自官方的权威信息始终缺位,让家属们的情绪越发失控。事发一年后,2015年中国政府关闭了在北京空港区成立的联合工作平台,这意味着——家属们失去了能够获取官方信息和表达诉求的唯一渠道。于是,申诉无门的家属开始“上访”、“抗议”。

“上访”“抗议”的失联者家属们

姜辉是其中最为激烈的一个,他曾在家绝食5天,表达抗议。这个军官家庭出身的体面城市“白领”,就此成了一名麻烦的“上访户”。在国企工作的他,也因此被辞退。

之后,寻找飞机就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在他看来:“如果这下半生能把MH370航班失联事件搞清楚,可能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

姜辉大学学的是通信工程,毕业后转做销售,虽然事业上一直顺风顺水,但人到中年,他也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母亲的失踪以及失联客机背后的种种谜团,似乎让他看到了生活的方向。于是姜辉开始全身心地研究这起离奇的客机失联事件。为此他还找来了各种空难的资料和波音飞机的安全手册。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姜辉困惑和疑问也越来越多。他形容自己那时的状态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整天浑浑噩噩地度日。

2015年的7月29日,MH370航班的搜寻有了重大发现。一名法属留尼汪的清洁工,在印度洋海边发现了首片高度疑似MH370航班的残片。这个消息一度让中国家属们悲痛不已,但很快有关“发现者造假”的消息又在网上流传,为了弄清真相,姜辉与两名家属一道,去了法属留尼汪,并找到了那名发现残片的清洁工。

姜辉(右一)与留尼汪清洁工(左二)的合影

对方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接触了两天,姜辉基本排除了对方造假的可能。但同时新的疑点又出现了,根据这名发现者提供的诸多信息,姜辉隐约感觉到这块残片像是被人故意放置的,但他也没有找到任何相关证据。

首块残片问世后,世界各地又陆续发现了几十片疑似马航MH370的飞机残片。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旅行者和海边居民发现的。在查阅了各国对残片的检测报告后,姜辉发现所有残片均被定义为“高度疑似”,至今仍没有一块被完全确认来自MH370航班。“对于波音这样的大公司,追溯一块残片应该是很简单的事。”姜辉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MH370航班早已变成一座“罗生门”。深陷其中的人们,家属、官员、媒体、专家,自说自话,互不信任,却又颟顸着拉扯彼此,真相如何,无人得知,也无力得知——所见所余,一地鸡毛。

“他们没有死”

残片的出现,不但没有让真相付出水面,反而加剧了失联者家属们心中的疑惑。此后,姜辉与来自中国、法国和马来西亚的家属们组成一支民间搜索队,自费去了澳大利亚、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这些被公认的飞机残骸可能出现的地方。

在同行的家属中,60岁的栗二有是第一次出国。这个皮肤黝黑、瘦弱的小老头无论走到哪,都会穿着一件胸前印有“寻找MH370”字样的T恤衫。

栗二有穿着T恤衫在火车站

栗二有是河北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将儿子培养成了一个大学生。儿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跨国公司,被派驻到马来西亚工作。2014年3月8日搭乘MH370回国,从此与那架航班一起失踪。

但栗二有坚信,儿子没有死,依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某个神秘的小岛上。因此,得知姜辉要去国外找飞机,经济并不宽裕的他毅然加入这支民间搜索队。

在马达加斯加这个原始、静谧的非洲岛国,栗二有吃路边的野果,躺在炙热的沙滩上,为的是感受儿子“现在的生存环境”。他还将自己写的诗和给儿子的信装在漂流瓶里,投入大海,希望儿子能够看到。

面对着广阔的大海,栗二有站在一块礁石上大喊:“儿子,你在哪里?”然而只有海浪平静的回响,回应着他声嘶力竭的呐喊。

栗二有在海边呐喊

为了找儿子,栗二有不惜花费高额的出国旅费,但他自己在北京与河北农村老家之间往返时,却总是选择最慢、最便宜的那趟的火车,赶不上回家他就睡在火车站里。即便如此,对于马航给出的252万元赔偿,栗二有还是一口拒绝了。

“我要拿了这钱不等于把儿子卖了吗?你得给我说清楚,我儿子是‘叛国投敌’了,还是‘为国尽忠’了?”说到这,栗二有老泪纵横。

与栗二有一样,大部分中国家属都拒绝了马方的赔偿。虽然飞机已经失联了三年多,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仍近乎偏执地相信,自己的亲人依然活着。很多家属甚至十分笃定地说,曾接到过失踪亲人的电话或留言。

对于他们来说,相信亲人还活着早已成为了一种信仰,即便是家属之间对此也不容置疑。姜辉寻找飞机残片的行为曾遭到很多家属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承认飞机坠毁,亲人遇难。在姜辉开始寻找后,一个曾经常给他蒸包子的大姐,也对他颇有微词。

家属们愿意相信阴谋论,实际上是期待它的结果,“有可能人还在,飞机还在。要真是机械事故的话,或者说撞在那儿了,人就没了。”姜辉对此不无理解,“但是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知道真相,不要像有些家属,直到去世仍然死不瞑目。”

姜辉和栗二有在船上

在马达加斯加的热带丛林,姜辉一行遇到过鳄鱼、毒蛇的袭击;在一座孤岛上他们冒着暴雨登船,险些命丧大海。这些付出收获的,是姜辉在圣马里岛的海滩上也发现了一片疑似MH370航班的机体残骸碎片——根据国际公约,他把残片上交给了中国民航局。

当然,这枚残片同样也只是疑似。姜辉坦言,无论是自己发现的残片,还是他们这些靠肉眼和双手的搜寻,对搞清MH370航班失联真相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但他们依然要寻找,是希望向世界表达一个态度——家属没有放弃。

因此每到一处,除了用最原始的方式搜寻外,姜辉一行还通过互联网、登报和开发布会等形式,向当地人讲述那架失联的客机和失联者家属们的遭遇。

尾声

2017年1月,中、马、澳三国宣布暂停对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这让家属异常焦虑。姜辉猜测,各国政府可能都在担心搜索是个无底洞。

MH370航班搜救历程

2017年3月,在马航MH370航班失联三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姜辉向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提出了一个建议:“筹集3到5亿美元做一个母基金,仿照诺贝尔基金的运行方式,每年用这个母基金产生的利息去搜索。”

如今除了继续推动对MH370航班的搜索外,姜辉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陪孩子。他至今仍不知道该如何向只有6岁女儿解释奶奶的失踪。每次女儿问起,他都会长久沉默,之后一个人躲到洗手间默默哭泣。

时间久了,女儿也不再提起奶奶了。不过现在姜辉每次出门,女儿都会问:“爸爸是不是又去找飞机了”?

冷暖人生《姜辉的罗生门》 节目片段一

冷暖人生《姜辉的罗生门》 节目片段二

冷暖人生《姜辉的罗生门》 节目片段三

注:文中最新新闻资讯来源于《凤凰正点播报》、凤凰卫视欧洲台

视频编导:裴天懿文字编辑:王小舒、撕纸小妹微信编辑:田园、撕纸小妹

上一篇:铜镜鉴定

下一篇:刘翔比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