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恋母情结吧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2 08:29:46 作者:篆字君

:“恋母情结”又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艺术理论和文艺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恋母情结”角度解析主人翁哈姆雷特的形象,为理解戏剧的悲剧性开辟新的途径。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对世界影响巨大,尤其是他的作品《哈姆雷特》(1601)对世人来说不仅是耳熟能详,简直是如雷贯耳。《哈姆雷特》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巅峰。这个剧本写的是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父王猝死的消息,赶回王宫又目睹了父王去世还不到两个月,母亲(王后)就要嫁给叔父克劳狄斯,克劳狄斯由此窃取了本应属于哈姆雷特的王位。父王的亡魂向他昭示,他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决心与克劳狄斯的阴谋最后导致了一场决斗,结果斗争的双方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父王、王后、叔父、恋人、大臣等六个主要人物全部死亡。而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典型的性格特征映照了哈姆雷特深层的心理结构,恋母情结显而可见。
一、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其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于是俄底浦斯挖去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
恋母情结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但许多人否认恋母情结的普遍性,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有恋母情结。它是一种无意识,而无意识主要由本能构成。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压抑的结果,没有发现不能作为不存在的依据。
二、哈姆雷特及其恋母情结
哈姆雷特的悲剧也与俄狄浦斯王一样来自于同一根源。但由于这两个时代的差距,人类感情生活的潜抑,以致对此相同的材料作如此不同的处理。哈姆雷特能够做所有事,但却对一位杀掉他父亲,并且篡其王位、夺其母后的人无能为力――那是因为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经潜抑良久的童年欲望,即:恋母情结的实现。
剧目一开始,三道打击就同时落到了主人翁哈姆雷特身上:父王的猝死,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一下把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梦想的年轻王子置于一个不堪的现实,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天地呀!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偎依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
由于现实的打击,哈姆雷特一下想到了死亡,但是在那个中世纪的欧洲,这是与基督教的信仰相背的。就从这里开始,他的世界观开始有了变化,对他原本童话般成长的地方他说出了“整个世界就一个监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牢房”这样的话。仅仅在几天之内,他冥冥中感到了一种悲剧的命运,而这种悲剧的命运将伴随他一生,直至死亡。诅咒完世界,我们从哈姆雷特的独白中可以看到,对其打击最大的不是父王的死去,也不是王位的丢失,而是母亲的改嫁。哈姆雷特的这段独白中有一半以上是对母亲改嫁而发出的愤慨,说明这件事比另外两件事更难以接受。
哈姆雷特的这段话语,从表面上看他是在讥讽、咒骂母亲,但恰恰反映出他强烈的恋母情结。在他的潜意识里有着一股浓浓的恋母情结。他父亲去世后,本应从恋母情结中得到一种满足,同时潜意识发挥了各种功能。然而,叔父的“插足”使他不得不再次压抑他的恋母情结。为此他要发泄,他要“反抗”,他要张扬。这又为他后来的复仇“埋下”了又一潜意识。“记着你!是的,我要从我的记忆的碑版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言套语、一切过去的印象、我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的脑筋的书卷里,不掺杂一些下贱的废料……啊,最恶毒的妇人……”(《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
由于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达到了极致,他内心极度矛盾。他自我谴责,自我惩罚,甚至想到了生与死的问题。这就是《哈姆雷特》中最著名的一段话: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除这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了;死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此时此刻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达到了极致,由于对母亲的最“爱”产生对母亲的最恨。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王后寝宫)中哈姆雷特对母亲说的话,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哈姆雷特痛恨母亲的婚事,可以说他用尽了所有能刺伤母亲的话语。“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因为情欲的驱动而失身,又有什么羞耻呢?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嘿,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色――”“可是不要上我叔父的床;即使您已经失节,也得勉力学做一个贞节妇人的样子……您要是今天晚上自加抑制,下一次就会觉得这一种自制的功夫并不怎么为难,慢慢地就可以习以为常了……”哈姆雷特对母亲的婚事的怒火不断上升,达到难以自拔的境地。“我不能禁止您不再让那骄淫的僭王引诱您和他同床,让他拧您的脸,叫您做他的小耗子;我也不能禁止您因为他给了您一两个恶臭的吻,或是用他万恶的手指抚摩您的颈项……”
正是这些尖酸刻薄、冷酷又带爱怜的话语使我们看到了哈姆雷特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一个具有伦理、爱心、仇恨、责任、自怜的人,也正是这些话语体现了他浓烈的恋母情结。而这种情结才是他延宕的真正原因,也导致了哈姆雷特最终的悲剧。

上一篇:独一无二only you

下一篇:刷黄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