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禅院旧大殿、百年玉兰、金桂、历史遗迹
2012年4月拍摄
据漳州府志与寺内现存的圣旨碑记载,此院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石室禅院在有历史记载的修建年代中——宋、元、明、清、民国均有考证。明代倭寇侵扰闽海,戚继光将军领兵入闽,抗击倭寇,至今石室禅院后山,仍然留有戚将军抗倭的“游城古寨”与“尖山古寨”遗迹,及当年扎兵驻寨时所用马槽,这些历史遗物,无不一一昭示着当年的丰功伟绩。寺院后山,自古以来就有十八景,如高山天湖、试剑石、仙脚石、石鼓、石旗、观音崖、三魁岭古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为此也留下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令人发古之幽情,感今之盛世。
海沧石室禅院平面图
一、石室禅院旧大殿(现为护法殿)
接上集,继续游览石室禅院。在九龙壁的对面,有一座古建筑,那就是石室禅院的护法殿,即原来的旧大殿。此殿建于道光年间,光绪、民国后,几度重修,遗留至今,现为护法殿(天王殿)。院前左右,两棵玉兰树,琼枝虬茎,高大挺拔,树龄高达200多年。尽管历经沧桑,风雨剥蚀,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不减当年。夏日花期,微风吹动,馨香满院。两棵玉兰与殿侧两颗百年金桂,均为厦门同类树种中树龄最长的树,二者合为镇寺之宝,有诗云:“室馨金桂幽静禅,石磬玉兰清香院。”
立于殿前,纵观整个殿堂,正中大门两边,书一对联:“石塔藏精轮相开千百年香火,室灯照暗灵光度亿万众迷途。”左右两边门楣,上书“菩提”、“兰若”,相对的两厢偏门门楣,亦上书“关松度云”“水流花径”。中轴线东西两边墙上,各种彩绘、浮雕、佛像、图案、花纹,精美绝伦,妙然天成。然而于风格上,却迥然各异,一反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风格,真乃匠心独运,世之罕见,中国一绝。
正中大门两边,书一对联:“石塔藏精轮相开千百年香火,室灯照暗灵光度亿万众迷途。”进入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当来下生弥勒佛,笑迎信众,两边供奉的是二十四诸天。(天王殿一般指多闻、持国、增长、广目四天王,本寺多20位护法诸天)。
二、室馨金桂幽静禅,石磬玉兰清香院
据有关资料记载,海沧石室禅院始建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历史上曾几度兴废。大门两侧这两株白玉兰系光绪乙亥年重修禅院时由南洋引进种植。该树高达20多米,直径120厘米,闽南地区实属罕见。花开季节,香气弥漫,沁人心脾。
两棵玉兰与殿侧两颗百年金桂,均为厦门同类树种中树龄最长的树,二者合为镇寺之宝,有诗云:“室馨金桂幽静禅,石磬玉兰清香院。”
镇寺之宝百年玉兰,对面就是九龙壁、放生池。
镇寺之宝百年金桂——石室禅院旁的这两棵金桂,树龄二百年,花期甚为神奇,每年于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九月三十日消灾延寿药师佛圣诞日开花供养佛菩萨。
不同角度欣赏百年玉兰。
历尽沧桑的百年树木。
镇寺之宝——百年玉兰。
三、石室禅院历史遗迹
石室禅院在宋、元、明、清、民国经过多次重建,院内有多块石碑来记载这些历史。明朝中期,倭寇侵扰闽浙沿海,戚继光将军领兵抗倭,倭兵闻风丧胆。玳瑁山至今仍留有戚将军抗倭遗迹“游城古寨”、“尖山古寨”。禅院前仍留有当年扎兵驻寨时所用马槽,具一定历史参考价值。
几度兴废、重修。石室禅院最大的一次浩劫是在“文革”期间。当时,寺院所有佛像都被砸毁,无一幸存。院墙也被附近村民拆掉,把砖石搬回家砌建屋舍。
石室禅院、 千年古刹、人文丰厚。
《皇明石室禅院碑记》多处字迹已模糊,但“构梵宫,塑雕像,故地可有史、许派衍僧房二十有三。”可为当时僧房之众印证;而“殿构三重,拓僧舍六十有四”,则是寺院后来最鼎盛的时期了。
至于寺院当时的资产,碑记上有“赀产三十余石。”由此可见,当时寺院收入之丰足。此外,《海澄县志》关于石室禅院上缴国库的金额,也有翔实的记载,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46年)起,寺院每年缴交租税120多两,占总收入的60%,可见其经济实力之雄厚。
明戚家军用过的马槽。
水井。
寺院后面的巨石。
摩崖石刻。
后山还有更多的历史遗迹,正在修路开发。
石室禅院为慕名前来的信众、旅游观光的游客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近年来,厦门海沧区提出以蔡尖尾山、天竺山沿线的人文景观为主线,发展旅游业的构想。重修扩建的石室禅院为海沧区增添了一处探幽名胜和旅游景点。
(文字参考厦门网,全文结束,谢谢!)
祝朋友们健康平安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