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公司里的艳妇们都熟透了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1 05:14:27 作者:篆字君

【新朋友】点标题下“富平人”订阅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

我所熟悉的电影人

巴漠

拙作《黑石村往事》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燃烧的麦子》,在薛镇王马开机那天,天降喜雨,水旺事顺,拍摄利好,现已杀青。第一次触电,现实而具体的喜悦,在心底波动涟漪,让人激动万分,不由想到期间我所熟悉的几位电影人的执着付出,让我感激、感动与感佩,久久难以忘怀。

温武鹏

武鹏其人

黑黝憨厚的脸庞,鼻梁上架着不相称的一副眼镜,光硕的头,闪着农人的晕泽,绝不会让人将他与文化或文艺诸事挂葛,手提黑色方形皮包,总急匆匆地,见人嘿嘿一笑,眼里偶闪狡黠的光,还被镜片遮掩着。整个人,浑然渗透着两个字:素朴。

初识温武鹏的人,大抵都有如此印象。要说他还是我的亲戚,可平时往来不多,忽一日,他提着那标志性的黑包,来到了办公室,还没等喝口水就说:哥,我想拍部电影,反映红军在富平改编为八路军的事。我知道他文化程度不高,小时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外出,走时身上仅带了五元,贩碗换粮,销卖水泥,也搞建筑,渐渐双手打拼,手里有了积蓄,还在西安扎住了根,有房有车。要知道,农村出去的人,单在西安能混下去,就是胜利,还敢其它奢想?!对他的熟知,让我丝毫不敢将他与文事相联,更屑于他的想法,惟觉离谱,虽不想泼冷,只疑惑地望着,一副耐心听他天方夜谭似的电影梦。原来,他媳妇是我们村有名的老红军王金泉的孙女,我和老红军的小儿子还是同学,我是听着老人家的故事长大的,《黑石村往事》还以他为原型塑造了人物。我对他的红色情结认同,渐渐被他那种近乎偏执的神情感染,搞工程挣了点钱,注册了一家墨珍文化影业有限公司,想以媳妇的爷爷为原型,拍一部红色电影,这是向自己的弱项进军,仍以傻根的犟劲为之,还真有点富平人的硬脖项精神,我心里暗笑:犟牛一个!

他亢奋地讲完,我问:说了这么多,倒是个好事,你有拍摄的资料么?要申报电影,最起码有剧本类的东西,可不能只图一时热情呀!他忙说有,煞有介事地从提包里拿出一沓复印材料,递给了我,我一看乐了,这家伙,竟然复印了县志和党史书上的一些内容,附着贺龙元帅等人在庄里的照片,就成了基础材料,这些富平妇乳皆知的东西能成么?!心里打上了一串串问号,甚至飘过一个念头——这家伙乱弹琴,何况本来拍这种红色现实题材,审察相当严细,难度可非一般,要那么容易,县志上的内容早被人开发了,还能轮到你温武鹏?这事纯系异想天开,泡汤无疑。心这么想,可看那一脸实诚,只得敛了话锋说:想法很好,可要费神,你还是跑跑再说吧!说这话的同时,失败的情景配合似地映现空际,而他却信心满满,临出门时,还有力地与我握了握手。望着他那宽厚的背影,我摇摇头。后来,他还真跑了相关单位,有几个人遇见我说,有个人自称你亲戚,声言要拍电影,一看就是个憨憨,竟拿些县志上现成的史料,能行么?哈哈!能行么?!我的胸口一阵酸痛,也笑了,笑过随之置于脑后。

过了不长时间,他又一脸真诚地来找我,进门就说:好我的哥哩,我听任中南老先生说,你的长篇小说《黑石村往事》里的内容,改编成电影就可以,你还给我打埋伏哩!我听后心头一震,觉得这下他找对了门道,因我始终认为,只有从讲好富平故事的角度深挖,才会有电影的感觉,更何况任中南老先生曾在陕西日报社工作,是富平在外知名的文化人士,精于此道,还参加过我的小说研讨会,如此点播,当有其理。我私下也觉得,《黑石村往事》适合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此前也曾有北京著编剧来过,想改编其中的《白马道》,后来还写好了电影故事大纲,可中途搁浅了,因而武鹏提提起这事,我心有余悸,并不是有所埋伏。任老先生发话了,试一试的念头撺掇我,应和着武鹏那恳求的眼神,我便抿抿嘴说:你想咋弄就弄去,反正啥事得你去跑!他眨眼说,哥,就把《黑石村往事》改编一下,先干起来,这是正能量,我舍下脸跑,求不下米,还有升子在么,怕啥!?看着他坚定的样子,心底起了一个声音:由他折腾去吧!

这位有着电影梦的草根门外汉,还真跑了起来,中了魔似的,逢人说电影,处处求支持,还到北京,找到了曾在富平驻扎过的贺炳炎将军的儿子贺雷生,联系上了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与这些红二代的接触,让他上紧了发条,乐此不疲奔忙着。我向他建议,小说改为电影剧本,线索应集中,主角应变为王金泉,直接叫金泉,小说中的大户应改姓惠为卢,因县志中记载过一位白庙的捐粮大户为姓卢,就叫卢显贵,保留村自卫队队长蒋根喜,在故事原点上,加入新元素,加剧矛盾冲突,还写了初步大纲。当然只是初浅设想,武鹏也是知之皮毛,可他还是有办法,找到了同为富平人的著名制片人丑兵,丑兵介绍了编著倪鸿,倪鸿在小说和大纲基础上深入思考,先期在陕煤集团富平生态水泥公司会议室召开了剧本研讨会,电影暂定名《黑石村纪事》,著名文艺评论家仵埂认为应突出粮食元素,我的师大同学渭南师院中文系教授李险峰认为定名为《粮道》更合适。研讨会后,历经月余,倪泓拿出了电影《燃烧的麦子》剧本初稿。武鹏便马不停蹄地省上和北京两头跑,连我见他一面也很难,我就想,这事并不容易,他也许是瞎子点蜡,因而没抱多大希望。

去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他久违的电话,还带点结巴:哥,哥,事,事成了!我一头雾水,惶然说啥事?也感觉到了他兴奋中嘴唇的哆嗦:就是电、电影的事,《燃烧的麦子》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了,同意开始拍摄!我似乎看到了他额头的细汗,眼镜片后闪耀的喜悦,也是一阵激动,竟不知说些什么,默然挂了电话,心却开水锅般煎沸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血汗钱,去搞电影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竟有了眉目,真让人刮目相看!再见到他时,他已在黄河宾馆门口挂上了筹备处的牌子,一个人忙碌着,虽与我近在咫尺,却很少见到他,间或只知他跑得艰难,融资推进吃力,还受到不少冷眼和尖刻讽刺,甚或还被认为神经病。即便如此,他从没有畏葸过,总憋着一口气,要把事干成,在弹尽粮绝、一愁莫展的时候,他瞄准了丑兵,死缠硬磨。丑兵到那,他跟那,先后到过北京、浙江和上海,睡觉和上厕所也跟着。他的真诚和憨厚,打动了丑兵,丑兵终于放下手头其它影视,专注于家乡这部电影,还联系了资深出品人李强、李泽荣父女,四个富平人终于捆绑在一起,托起了富平人久盼的电影梦,在频阳大地引起了反响。

阳光透过西窗,耀得办公室案头一片金灿。一位友人光鲜地说着人们对富平这部电影拍摄的热情和关注,无意间提到了武鹏,用了八个字:大智若愚,万折不挠。我听后点头笑了,而我想说的是,草根有梦想,也会成功,这武鹏本身就是一本励志的书!

制片人丑兵

丑兵其事

初见丑兵,我觉得他像戴着眼镜的陈道明,尤其那很有特点的微笑,似乎带着淡淡的书香与自信,恰合了陈道明的神韵。陈道明在我心里举足轻重,因为他富有内涵品味,绝无浮华气躁,更没绯闻,在演艺圈颇有人缘,今识丑兵,亦同其类,甚为惊奇。当我言语既出,他只哂言:那我演陈道明最合适。这种幽默无不透露出一种随和通达,一下子让人感觉亲近许多。

别看他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可是位了不起的电影人。从事影视拍摄二十年,经手过二十多部大型影视剧,多次获大奖,可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倨傲凌人,仍挂着一脸谦逊,平和淡然,不多言语,只埋头做自己的事。他回到富平,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这次能回来,全是温武鹏这家伙软磨硬顾,这人那种干事的劲头和死顶精神,还真感化了我,我不能不答应,谁让它还是家乡的事呢?!我点头称是,在他那坚定的神情和眼镜背后,还是读出了浓郁的富平情结,深情而真挚。随着与他交往的深入,我觉得他还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富平汉子,富平人所有特质,都浓化于他身,在那短小精悍里,体现得无以复加。尤其他那种说话从不打折扣,认准的事从不马虎,非得抓出眉目才撒手,这种楞倔,棱角鲜明。说到底,这次事情,没他中间协调,还真让人捏把汗。我对此深有体会,筹备牌子挂出后,一直无动静,按说我这个原著从不干涉剧组的事,也无从知道他们的运作路数,可身边熟人总问我,我一边言语搪塞,一边心犯嘀咕,以致也没了谱,只是静待进展。

葳蕤的花木,总将三月妆点得旖旎,春色里蓄了绿的希望。丑兵在这生机勃勃之际,暂停了外地一个电视连续剧的筹拍,回到了富平,利用广博的人脉资源和多年的丰富经验,组织团队,果断利落地在富尔召开了启动仪式,著名编剧雷献河与许多知名的电影人前来捧场,当时出品人李强先生和李泽荣女士,因在北京有事,未能前来。这个启动仪式,委实在富平火了一把,大家翘首以待,盼望影片早日拍摄,一些网友甚至评论:我大富平确实有了横店气象!启动仪式后,各方进入了初期筹备,因不在富平,势必销声匿迹,我又常被大家问及,未有丑兵们信息,我不能乱语,只得支吾其事,可心急如焚。我也知道,干成一件事,确实不容易,不能仅靠一份热情或几句豪言壮语,特別是拍电影,那可得实实在在拼实力,否则寸步难行。尽管知其艰,还是相信丑兵,第一次启动仪式,仅用三天时间,就搞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那种临阵不乱,指挥有度的大将风度,确实让人信服和震撼,因而我没有理由惶惑,只须静候佳音。

布谷鸟的叫声里,麦子日见其黄,收割已挂在眼帘边。现在的农事平淡,远没了过往近半月余龙口夺食的焦迫,显得易如反掌。在农人们即将入田之际,倏地来了丑兵的电话:剧组马上进驻富平!一闻这言,唐突中多了喜色与顿悟:原来他们在等麦子熟啊!出品人李强先生、李泽荣女士和温武鹏、制片人丑兵,领着近二百人的剧组,进驻富平,一下子带来了兴奋和热闹,县城一下子有了喜气。剧组第一天晚上的碰头会上,剧创人员都充满了信心,总制片人丑兵,叙说了筹拍以来的诸多情况和拍摄计划,出品人李强和导演宋超分别提出了要求,将偌大的团队分成若干小徂,各组召责人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这阵势,让我想到了古代将军战前排兵布阵的情形,顿觉热血沸腾。说实话,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幼斌曾到我工作过的省第一监狱,拍摄电视连续剧《西出阳关》,那场面,远不及此,我按捺住心跳对自己说:咱富平首部大型电影,这下真的要开拍了!

这下很难见到大忙人丑兵,我也只是开机时在片场见过一次。我知道,剧组很忙,自己不懂拍摄,前去添乱,何况单位还有好多事,几乎不到片场去,只加入了微信麦子群,闲暇时,偶尔翻看,只觉得这群庞杂,事务繁多,大多需总制片人定夺,丑兵在上面快刀斩乱麻,调度指挥,我如看到了坐在军帐中的诸葛亮般运筹帷幄,若要我这个门外汉处置,定当手忙脚乱,漏洞百出了。一日夜间,我去庄里,路过拍摄地齐村街子水库,动了顺便看看的念头。夜幕里,闪烁的灯光格外刺眼,只见"丑元帅"气定神闲地处理着每一件事,不紧不忙,尽管来者满头大汗,闪出晶莹,他安排完却只微笑,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我不敢冒失地前去打扰,只在心里点赞叫好。有一天,剧组不忙了,他来到了我办公室,我笑着说:丑大将军,我看你们剧组个个忙得找不着北,似乎散漫无章,可从不出差错,颇有效率,我也知道,搞艺术的个性强,不好驾驭,而你调度得那么妥贴和诣,不服不行啊!他扶了扶眼晴,露出那陈式微笑说:都是多年配合的好兄弟,摸着了脾性,做事默契敬业,责任砸得实,看似忙碌无序,实则有板有眼,一路走来,亏得这帮人,我才有今天!说完这些,我发现他的眼角竟有些潮润,心想:还真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

相与越熟,你佩服这小子身上的为人处事之道,觉得他真了不得。这小子受人说。无论谁说什么,他都会侧耳细听,不会生气,更不会拒人千里,凡合理的意见及时采用,不合理的亦不拒绝,只是委婉解释,从没见他慌张失措,颐指气使,那种如沐春风之感,背后有着涵养与担待。这小子心底善。常常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难处,还会热忱帮助,不会坐视人忧,看你笑声。前期启动时,武鹏手里拮据,一些事考虑不周,他都会如及时雨般,慷慨解嚢救围,拔朋友于干嘎之地,事后不摆亏欠,好像从没发生过什么。一天中午,多年未见面的同学微信上告诉我,他在薛镇王马村拍摄现,见到了感人的一幕,一个妇女在人群中突发疾病晕倒,剧组一位戴眼镜的矮个子,现场组织急救,刚好有一位地段医院的院长在场,他便让院长帮忙,一边安排送药救人,一边让人打电话叫救护车,与群众一道疏导交通,把人送上了救护车,有人问他名字,他也不说。后来我问他,他也未置可否,一笑了之,在这笑中我愈见他的慈悲胸怀。这小子善成事。领导着这样一个团队,无论对演员,还是工作人员,他都一视同仁,年轻演职人员,都叫他兵哥,就连饰演主角蒋根喜的当红新星李小龙,亦是如此亲热称呼。他向出资人负责,科学有效用好每一文钱,在制片质量上,毫不含糊。我原以为拍电影就那么回事,很潇洒很随意,其实非也,光剧本丑兵和宋超导演多次大幅修改,有时一个镜头拍过十多遍,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他常说,做事就要挑起担子,就要有咱富平人"喝恶水"的精神,忍得气中气,吃得苦里苦,才能干成事。

走近丑兵,感知丑兵,才知他在外打拼多年,辛苦经营出了电影人的一片天地,足以让家乡人引以自豪!

作者与李强

父女其行

人常说,上阵父子兵,可我这次却遇到了一对父女——李强先生和李泽荣女士。甫一相见,我便被李强先生那飘逸的大胡子所感染,有着大德高士、仙风道骨的感觉,尤其那宽额的头颅,明眸的眼睛,让人觉得清爽透切,隐约间多着亲和感染力,有着这样的直觉:这人有了不起的艺术家气质,更多和善的气场,是个弄啥成啥的人物!

慈父靓女,相得益彰。女儿李泽荣,年轻优雅,天生丽质,如清水芙蓉,清香隽永,集女性的纤柔与刚强于一身,别看年龄不大,可是一位阅历不浅的电影人,就职于北京电影学院,参与过《硝烟背后的战争》、《共和国血脉》、《小雨靴》、《下一站别离》等多部大型影视剧拍摄,业绩不凡。在我看来,这次富平首部电影能顺利行进,如期拍摄,皆赖这个女强人的担当与担纲,在她的细心耐心筹划运营下,诸多内外在条件水到渠成,确保了事情顺利实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我深深感到,这父女俩那双满含深厚富平情结的眼晴,虽然在外多年,仍旧关注挂念着家乡的红色文化,还有历史深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想把这些与影视媒体结合起来,展示这片热土的魅力。起初看到《燃烧的麦子》电影剧本,父女俩就情有所钟,欣然与丑兵、武鹏这两个富平电影人联手,组织启动拍摄富平首部大型电影,这既是胆识和勇气,更是慧识和果敢,其背后则是对家乡的挚爱和奉献。我与李强先生多次私下交谈,都会听到他推心置腹的话语:这部影片一定要做好,这是我在外多年,第一次回家乡做事,回报家乡一直是我的夙愿,我和女儿就先从这部电影做起,以此为起点,抛砖引玉,争取拍出更好更多的影视作品,为家乡文化发展,尽一份在外赤子的绵薄之力,这也是我的初心和责任。这番话,让我读懂了这个刚强的汉子,也明白了他始终甘愿做女儿电影事业的坚强后盾的原因,这不仅是爱女情深,更是他们所在的北京大千万象传媒有限公司,对家乡这片热土的扎根与回馈。虽然第一次启动仪式上,我听丑兵说过父女俩的名字,并未见过面,单是开机前几天的短暂接触,我与老李却似多年未见面的故旧,一下子有那么多说不尽的话语,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闲暇每每念起,父女俩勇于克难,矢志不移的形象,早已融化在了我的心里,不由让人心生敬意和钦佩。

这父女俩还真行,以电影文化回报家乡的热情丝毫不减,一心扑在了电影拍摄上。因他女儿还是演员,在剧中扮着族长卢显贵的太太十里红,协调和督进的责任自然落在了李强身上。这可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眼瞧麦子已经熟透,稍有耽搁,就会影响拍摄,麦子不饶人,这人便作了与麦子赛跑的人。尽管他将总体事务交给了丑兵,可眼晴还是盯着时间进度表,外围有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见县上相关领导和部门,解决拍摄地、群众演员、面上配合问题,倾心竭力,不辞劳苦。还别说,他真具慧眼,跑遍了全县各个地方,选择了薜镇王马村做为主拍地,地形、地貌与原著小说和电影剧本所写那样吻合,就像专为拍摄这部电影存在似的,除了这个,他还将花椒、琼锅糖等产业元素,老庙老鼓、阿宫腔等文化因素,融合了进去。他语重心长地对剧组人员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富平人,家乡情结这么多年让我魂牵梦萦,这次拍摄外景务必全部在富平拍摄,尽可能多地嵌进富平特色,让外界人更多地了解富平,这样,我的心愿也满足了。按照他的想法,剧组加班加点拍摄,十多天时间,还真在富平掀起了高潮,引起了各界关注,尤其让民间激情迸发。那些天,薛镇王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了人们眼球的聚焦地,大家对这部电影文化的热情高涨着,洇散着,在网络上也着实燃烧了一把。这些结果,无不是李强这个掌舵人开机、地点、进展等关键环节,抉择正确的验证,抓住了麦期,成就了电影,不能不说吉人天相,水起风生。这也是个干脆利落的人,做事不拖泥带水,而是定了的事立马去做。从开机前准备,到正式实施后,他没事就沉身一线,扎实有效推动每一环节,从不推诿塞责,也不抱怨气馁,凡是演职人员工作中有困难找他,他都爽快利落地予以解决,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由于他这个"婆婆"做得超棒,剧组人员处处有着大家庭的温暖,九牛爬坡,个个发力,从机子运转、每场布景、画面质量等具体细节,都不马虎懈怠,片子总体拍摄效果让人满意,提起这点,他会乐呵呵地说:亏得大家齐心协力,使得这部家乡的首部片子拍摄很好,这是我最高兴的一点。这人更是一个守约直爽义气的人,几次与他出外办事,他早就等着你,从不违时,而且有什么话直接说在当面,从不藏着掖着,这种豪爽气度,时时感染着你,凝聚激励着你,使得拍摄事宜行云流水般推进,从未遇到阻遏。我时常心想,正是有了这样的电影人,富平这部首部电影,才拍得如此优质高效,这可真是历史性的举措,功莫大焉!

随着时日增多,李泽荣女士令我刮目相看,她做为一个专业电影人,不只是个一呼百应的巾帼英雄,还是个十分难得的优秀演员。一个周日,我来到片场,恰好正在拍摄她扮演的十里红的几场戏,于是怀揣好奇,兴致勃勃地当起了观众,对这位年轻的资深电影人的演技,更多了几份期待。由于我熟知剧本,知道十里红不好演,这是个阿宫腔戏子出身的富家太太,亦庄亦谐,需要领会身份,拿捏到位,才能出彩。但我看过她的表演后,那种对角色的浓度诠释让我折服,确实将这个人物演得形神兼备,不只外在到位,更重要的是那眼神绽现,将十里红内心深处,毕露无遗。妩媚矫情,精明裕如,与这个角色的身世与现况结合得天衣无缝,人物个性展现得无以复加。我一下子觉得她真是个奇女子,戏不但演得好,而且颇具远见卓识,与乃父何其似也,在外不忘乡梓,回乡投资影视,为家乡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还真做得有板有眼,着实让人敬服。我并不是恭维他们父女,身处这个浮躁社会,能够静下心来,瞄准故乡,展其厚重,挖掘资源,弘扬红色文化,践行正能量,开富平先河,确实难能可贵。我在这父女身上,看到的正是一种关中牛精神,默默耕耘,矢志前行。

各色荷花开得正盛,无际的莲叶田田着,伸向远方,给人遐想,恰似富平人久蓄心底的电影梦。远天的日光下,和着这碧绿,我所熟悉的电影人,正浴在一片光泽里,逶迤着故事,书写着传奇……

李泽荣 饰演十里红

作者:巴漠,文学学士,省作协会员,《中国小康》杂志签约作家,《作家世界》特约撰稿人,富平人文化顾问,曾在省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散文、小说近百篇,出版作品一百二十余万字,著有诗文集《驼铃声声》,文论集《跋涉集》,长篇小说《火山口》(陕西传媒网连载)、《黑石村往事》正在被改编为大型红色电影《燃烧的麦子》,小说《白马道》获中华文学星光大道、“今古传奇”第二届全国优秀小说奖。

上一篇:雨的自述

下一篇:偶像公主大结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