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潘鼎坤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11 01:47:29 作者:篆字君

知止而能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書房和家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

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

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

止,而後方能觀。

欢迎关注最美文房,美得让你窒息!

在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里

有这样一群人

两鬓斑白,身形伛偻

走路时颤颤巍巍

上课时却脊梁坚挺

或许,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

但却一定能写一手漂亮的板书

或许,他们听不懂网络语言

但却一定知道很多你不曾知晓的专业知识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老教授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位老教授重回讲台,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

从开始到结束,长达三个小时

不仅座无虚席,还赢得满堂喝彩

然而,讲授者既不是知名畅销书的作者

也不是当红文化学者

而是94岁高领的退休老教授——

潘鼎坤

潘老走进教室第一件事

就是把放在讲台后面的椅子搬到了讲台旁边

全程站着讲了两个小时

站在讲台上的潘鼎坤教授

像一棵久经沧桑的老树

经岁月洗礼却又愈发挺拔

枯瘦的手在黑板上舞动

落笔刚劲,简明扼要

授课期间,四大块黑板很快被写满

学生要帮他擦,老教授却一挥手

“不用,我自己来。”

去年5月

93岁高龄的潘老

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被学生上传后

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而意外“走红”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网友纷纷留言,

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这才是先生!这就叫大师!

择一生,终一事。

潘老用他的行动真正诠释了那一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讲诗词的数学老师

让人惊讶的是,在讲台上教中国古典诗词的老教授

已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

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退休教师潘鼎坤

鼎坤教授194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提及母校,潘老感触颇深:

来复旦的第一周,

就把我从一个‘山里人’变成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

1925年,他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双溪口姓潘村

老家贫困落后

抗战期间,上海、杭州的知识分子前往浙江逃难

中学也一道迁来,才让潘老有了读初中的机会

后就读师范高中,因成绩较好

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

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东北工学院

1956年随系调整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高等数学

而这一教就是六十年有余

在讲授数学课的过程中

潘老就时常引用诗词来解释数学现象

最出名的就是借用《虞美人》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来解释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重出山,传中华之美

即使身为数学老师

潘老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

外祖父是秀才,虽然眼睛看不见

四书五经却烂熟于心,得空时便教他吟诗填词

遇到不懂的注解,就让其查《康熙字典》

他对平仄有序、对仗工整的格律诗尤为喜爱

然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不禁让潘老反问:

“新时代人们都不会写诗了,那些老的古诗词

不都变成化石 了吗?”

于是,年逾90岁的潘老重新“出山”,专讲古诗词

2017年5月16日

主题为“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的讲座

在西安科技大学的教室里进行

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潘老

在讲坛上振臂高呼:

“我希望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

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绝了,

唐诗万岁!宋词万岁!”

甚至,他还自谦地说:

“我这个小蚂蚁,

是不是可以不自量力地出来呼喊两下子。”

讲台是教师的“根”

2018年,潘鼎坤教授受邀

参加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录制

当主持人撒贝宁问他是否需要一把椅子

老先生铿锵有力地说:

“我们当老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

潘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毕业后当了28年助教的他,1982年才被评为教授

按他自己的话说:“完全是凭教学经验升上去的。”

从教六十多年,教过十几门数学课

他带过的学生有工农兵 、有大学生、有研究生

无论怎样

在他教过的学生眼中

潘老就是一名老师,虽出身名校

却用一生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教了很多学生

从高数微积分到唐诗宋词的对仗韵律,

94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依然站在三尺讲台上,

只为中华文化的传承!

他说:“只要我还能讲,只要你们还愿意听,

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陶行知曾说

老师的一生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

其实,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

84岁的蒋克铸

是浙大机械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

2017年12月他向学院提出

希望能再度走进课堂

这一次,他仍然“倔强”

连站三小时为学生上课

他说:“怕人走了,经验没有留下来

这是最大的遗憾。

对于人们的致敬

蒋教授只是淡淡地说:

站着上课,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这是板书,还是漫画?

74岁的梁昌洪教授

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为了让枯燥的理工内容生动起来

他在板书里插入手绘漫画

牛顿、爱因斯坦都被他画得惟妙惟肖

他说:“知识在更新,教学对象也在变

每堂课都应该不一样。

山东师范大学74岁的王万森教授

因为看错课表

缺席了一堂课

为此,他写了封检讨书

并当着学生的面宣读

有人提问:

学生时代没逃过课的人生算完整吗?

这位老教授用自己的行动

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西安交大年逾花甲的周义仓老师

脚部骨裂,但他拄着双拐

依旧精神饱满地为同学们上课

为了不因自己行动不便而耽误同学们课业

每堂课周老师都早早来到教室

一笔一划认真写下板书

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

更要育人

一位好老师

胜过十所好学校

“一二三四五六,你喜欢几?”

“喜欢数字2,就变2。”

浙江大学八旬力学教授庄表中

用骰子魔术、钢圈魔术给同学讲课

“同学们有兴趣,上课就不玩手机了”

有趣的教学

才能带来有创造力的学生

师者,人之模范也

诚不我欺

2016年2月

82岁的体育老师马俊成去世

临终之际

他告诉亲属:

自己留有一万多封学生书信

一定要保管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谢谢您

爱学生如生命

三尺讲台,三寸舌

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

十载雨,十万栋梁

曾有人说

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

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

却愿意因你的孩子进步而高兴

退步而着急

满怀期待,助其成才

功成身退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

向老教师们,致敬!

上一篇:叠字联

下一篇:手指慢慢推入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