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对有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病的家庭,进行了很多有关家庭成员相互沟通的研究,发现在这些家庭中,与正常家庭比较,成员之间交谈时,比较少彼此感应,也较缺乏人际之间的亲密的感受。家人不太愿意关心对方,倾听对方的说话,也不太愿意花时间去作情绪倾吐及消息交换等情感交流。美仪今年十二岁,因為双亲都是出外工作,她的妈妈是精神病患者,需要定期覆诊,由于她任职酒楼清洁女工,工作时间颇长,有时美仪睡觉前,也未能见到妈妈一面,令美仪感到缺乏爱,终于等到妈妈放假,美仪当然想妈妈多点陪伴自己,但妈妈总是睡觉,也不大喜欢和家人沟通。美仪和好朋友倾谈,知道她们的家庭和谐,令她内心不是味儿。长久以来,研究学者们已经知道精神疾病倾向于在家族之中流传。因此遗传基因物质带来精神分裂症的某些先天倾向,可能是病症发生的一个起因。不同研究的结果皆指出了一个共同结论,就是遗传上与精神疾患者有亲密关系的人,将比其他一般人较可能罹患此一病疾;而大量的临床的统计资料也显示此结论。為了区分精神病行為在家中是遗传,或是亙相模仿学习而来,曾经有学者做了有关双胞胎及养子的研究,同卵双胞胎的兄弟或姊妹皆拥有百分之一百相同的遗传基因物质,而异卵双胞胎的兄弟姊妹并不具有百分之一百相同的遗传基因物质,假设某种疾病纯綷是遗传病,那么同卵双胞胎的兄弟或姊妹应该百分之一百共同患病,而异卵双胞胎的兄弟姊妹却不会是这么高的共同患病率。这类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当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另一人也罹患该病的机率,大约是百分之五十,比异卵双胞胎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较大。另外,当同卵双胞胎被分开养大时,其共同患病率是百分之七十七,而一起养大者,其共同患病率刖是百分之九十一,因此某些精神病有很大的遗传性,并非亙相模仿学习而来。可是,从同卵双胞胎的共同患病率只有百分之九十一,而无法达到百分之一百的绝对比率事实中推测,我们有理由相信:环境的因素也扮演一部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