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皇帝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他去了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和浙江海宁等地,沿途浏览了众多名胜古迹,修建六四十余处行宫。他拜谒孔庙、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咱们沿着乾隆皇帝的脚步,从直隶省卢沟桥出发,直至浙江绍兴兰亭,看看他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
乾隆六下江南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
四、十方院、鄚州庙、思贤村行宫
乾隆南巡第五天程途(《钦定南巡盛典》插图)
自赵北口行宫起,三里十方院;
五里枣林庄;
十里鄚[mào]州;
二里杜家营尖营;
十里司马庄;
五里香城铺;
五里至八里屯尖营;
二里罗各庄;
六里南五里铺;
十二里思贤村行宫,计程六十里。
十六年、二十二年俱系设大营于关张村。——摘自《南巡盛典》
南巡第五天 驻跸思贤庄行宫
思贤村行宫在任丘县南十里即四善村,汉太傅韩婴故居也。婴于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推《诗》人之意作《内外》传数万言,与齐鲁二家并称燕赵言诗着多宗之兼着易传惟韩氏自传其学,村有祠授经,台踞其曲径,?窱(窈窕)卉木环荫,畦绮错含秀铺棻。乾隆壬午岁(乾隆二十七年,1762)仍旧宇修葺为驻跸之所,墙垣檏(朴)简,栏槛清旷,与远垧云树相映带,皇上即景怀古,易村名曰“思贤”,并赐书“授经台”,额余葩流韵被天章,洵昔贤之荣遇也。——摘自《南巡盛典》
思贤村行宫(《钦定南巡盛典》插图)
思贤村原名为“沙村”,《任丘县志》记载:乾隆年间沙村改为“四善村”,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善村。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利用村中“太傅祠”(汉太傅韩婴故居)修建行宫,乾隆皇帝驻跸沙村行宫,将改村名为“思贤”,并写《驻跸思贤村题句》诗为证:
汉家太傅有遗祠,行馆于旁朴且宜。
两字思贤易新号,千秋稽古籍先资。
闲庭不改风和月,欹案依然易与诗。
一宿明当发清跸,已安客膝底多为。
思贤村今位于任丘市区西南部边缘的西环路街道。地处城乡交界,据市政府驻地5公里,距办事处驻地3公里。北邻前长洋村,至地界1.5公里。南连石门桥镇的东、西关张村,至地界1公里。东部(隔宋庄村)距永丰路办事处所辖的永丰村、蒋庄3公里。106国道任丘至河间段从村东侧纵贯而过。
思贤村行宫(《任丘县志》插图)
任丘思贤村
十方院:十方院位于赵北口村南,北临十二连桥的南六桥,南依万柳堤与枣林庄村相接,向东是直达天津的千里堤,十方院就处在这个丁字路口的东南角。十方院所在位置有庙宇两座。一为十方院,又称药王行宫,初建于五代十国朝时期,为道教禅林,民间传说吕洞宾度化刘海蟾就是在此处。清乾隆时期,鄚州大庙被火焚毁,人们将鄚州庙中的药王移此供奉,遂改称药王行宫,但十方院的名称仍然被延续。乾隆年间,十方院一带十分繁华。由于往来的船只商旅众多,赵北口很多村民在此制卖小吃,青壮年受雇为货船装卸搬运,河道两侧草房工棚林立,许多外地人来此谋生。当年,赵北口南边的鄚州商贸非常繁华,大量来自天津、保定的货物需要由十方院转运。产自江南和东北地区的大米,往往也从海上驶来,经天津入大清河,中间都要经过十方院码头。
赵北口、十方院、枣林庄位置图
赵北口、十方院、枣林庄位置卫星图
鄚州庙位于鄚州城北约2.5公里处。原建筑坐北朝南,由正殿三皇殿、东配殿扁鹊祠、西配殿文昌庙组成,四周筑有红色围墙 , 高约2.5米 , 整个大庙南北长 250 米 , 东西宽 450 米 , 总面积 157000平方米 , 占地 230 亩。鄚州大庙史建于元朝,据《任丘县志》记载:“扁鹊祠,元人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建。初建时仅有一间很小的扁鹊祠。另据《御州重修鄚州药王庙碑》和《敕建三皇殿碑》两碑文所载:药王庙建自先朝,重修药王庙是在大明万历十二年三月经始迄五月毕工,添造三皇殿,则是在大明万历十九年八月初十日动工,越二年至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巳十月初十竣工。鄚州庙几度重修,也数次毁于火,据《任丘县志》记载的由三次:第一次是康熙戊午年(公元 1678 年),第二次是康熙 56 年(公元 1717 年),第三次是乾隆 53 年(公元 1790 年),此次火势最大。鄚州庙几遭厄运, 1947 年尚存三大山门,后因保存失当,已荡然无存,只剩一片废墟,现仅存石碑一座,且已断裂,但遗址尚可辨认。1992年任丘市重修鄚州大庙。
鄚州庙
古州:村名,位于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颛顼时就有此地,已有5000年的历史,差不多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村庄了。当时有皇城六门、六关,(旧城地尚存)是养兵城。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迁入郝、甄两姓,因该村旧址古老,故取名古州村。该村西有一大庙——鄚州大庙,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