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行吟九】
周村历史人物
梁 兴
☆ 刘庆庆
太行烽火映青云,
一骑挥戈作檄文。
聚众起兵忠义社,
投身征战岳家军。
纵横沙场功成将,
铁血戎装国授勋。
官显犹思年少志,
黄龙未捣憾遗君。
梁兴(?-1148),又名梁青,当地人又称梁小哥,周村南门人。北宋末年,梁兴为太行山忠义社首领,与赵云、李进等组织忠义社抗金,英勇善战。忠义社的兴起,与金兵大举南下,宋将岳飞挺进太行保家卫国有关。岳飞大战太行,极大地鼓舞了太行人民的抗金斗志。梁兴等人揭竿而起,组织起太行忠义社,在太行山区英勇地抗击金兵,屡次与金兵作战,杀敌头目300余人。他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活跃于泽州和平阳一带。
1127年,红巾军向太行山东部一带进兵,猛攻金军统帅粘罕的大营,大败金军。1134年,在一次激战中,梁兴手刃金军大将乌玛喇,给金兵以沉重的打击。绍兴五年(1135)冬天,金军疯狂反扑,在太行山南部及平阳一带进行大扫荡。由于寡不敌众,梁兴率领义军,冲出重围,南渡黄河。次年正月,梁兴率百余人投奔到岳飞帐下,成为岳飞的一员大将,六年,太行山忠义社梁兴等百余人,慕飞义率众来归”(《宋史》).被任命为湖北、京西宣抚司忠义军统制。
梁兴投奔岳飞后,仍然遥控着太行山区的忠义社斗争。此后两年中,金泽州知州王伯龙、金郑州防御使孔彦舟与金南京步兵都虞侯徐文,先后三次发动了围剿太行忠义社的战役,使义军损失很大。绍兴十年(1140),岳飞从湖北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县)出师北伐梁兴奉命率先头部队,重返太行山区,担任起联络北方义军,开展敌后斗争的重任。七月,梁兴会同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裕等渡河,破金兵于绛州、垣曲县,生擒千户刘来顺等14人,获马百匹及器甲等。又捷于沁水县,在沁水南阳(今沁水土沃乡)大败金兵,斩金兵将领阿孛那,千户李孛董,兵卒不计其数。接着收复济源、翼城县;会合乔握坚克复赵州。在“岳家军”取得郾师大捷的同时,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等、累战皆捷,中原大震”《宋史·岳飞传》。他会合太行山军民展开后方攻势,大破金兀术军,收复了山西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造成两河地区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的形势。《宋史·岳飞传》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形势:
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忾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明代高平知县杨子器写诗赞道“太行忠义奋如云,人血淋漓染战裙。一战南阳余孽扫,梁兴本是岳家军”。
梁兴与太行忠义社义民们的大举行动,牵制了兀术后方,令兀术不敢全军南下,沿路分兵守城。听了这一消息后,岳飞大喜,准备大举行动。那时大军发动。将兀术大军绞杀在两河间的广阔地面上,后挥军北上,大金国谁人是岳家军敌手!可惜皇帝只知守城讲和,全无进取之心,全力拒敌于淮北,不愿纵敌深人,只是一味催岳家军增援刘锜。战与和掌握在圣上手中,结果强令岳飞班师、让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战果化为飞灰。历年来的精心准备,多少年梦中直捣黄龙,却在绍兴十年化为泡影!最为难过的是,这一次离成功是如此的近!
岳飞班师后,梁兴仍留在黄河之北抗金。南宋统治者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抗金斗争转入低潮。梁兴在此情况下,仍以太行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收复怀、卫二州。绍兴十一年(1141)返回南宋,官至亲卫大夫、忠州刺史,任鄂州御前选锋官同副统制。绍兴十八年(1148)闰八月,梁兴卒。此事虽为千古遗恨,但他的光辉业绩却在当地世代传颂。
征 战
☆刘庆庆
马鸣长风谁人举寒剑
弯弓对月相随烽火燃
雄鹰展翅声声竟凄厉
雪花飘然战旗它猎猎卷
无休的餐冰饮雪一天天
一路的南征北伐一年年
青石如磐可以铸铠甲
滚热的胸脯正好化冰川
将帅运筹帷帐夜难眠
杯杯烈酒催令箭
兵勇攻城拔寨未等闲
尸骨不曾结伴凯歌还
站起来是银色刀锋的凛冽
倒下也是金色盾牌的一面
发声就是胜利进行曲
无言也是在看和平的画卷
厮杀埋葬了残酷的动乱
铁血写就了壮丽的诗篇
一个个英男从来不见儿女情
生死就为这一场场征战
2023年7月8日
周村镇为泽州县的西大门,距晋城市区20千米。从东向西看去,像一只盛情迎客的酒杯,展示着周村人民的热情好客、民风淳厚;从西南望向东北,则像一支昂扬向上的号角,体现着周村人民勇于拼搏、不甘落后;若以西北为柄,仰首东南,则像一支势头正旺的火炬,传递着周村镇几千年文明的光辉;而若以西部边界为底,又恰似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山,正是周村历史深厚、文化丰富、经济强盛且发展后劲十足的生动写照。
周村镇泽州县的西大门,距晋城市区20千米。从东向西看去,像一只盛情迎客的酒杯,展示着周村人民的热情好客、民风淳厚;从西南望向东北,则像一支昂扬向上的号角,体现着周村人民勇于拼搏、不甘落后;若以西北为柄,仰首东南,则像一支势头正旺的火炬,传递着周村镇几千年文明的光辉;而若以西部边界为底,又恰似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山,正是周村历史深厚、文化丰富、经济强盛且发展后劲十足的生动写照。
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隋之前,泽治泽、治端氏、治高都;贞观以后治晋城。徙治不恒,镇属晋城如故。原称长桥镇,至晋平西将军周处平叛战殁葬于此而更名周村镇,并一直沿用至今。从西晋算起,至今已有1700多年。周村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建风貌浓郁,文物遗存丰富。镇内有一大批古庙宇和明清风格的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古老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形成古镇悠远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素有“行山重镇”、“丹水名区”之称。2006年,周村镇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石淙头村列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周村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2月,荣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14年8月,进入“国家重点镇”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