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这首诗是元丰三年(1080)苏轼到黄州不久寓居定惠院时所作。苏轼在《记游定惠院》一文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本篇即咏这株海棠。 诗作的前半部反复刻画海棠的幽独、高雅、娇艳、多情,其中既深深地寓含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又是在多角度地写花,两者若即若离,亦花亦人,耐人寻味。 “先生”以下笔锋一转,写自己贬中与花相逢,不禁感慨叹息,后面紧接着把自己和花合在一起,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 据说苏轼自己也颇感得意,每每写以赠人,说:“吾平生最得意诗也”。 “嫣然一笑竹篱间”。在黄州,苏轼内心有种很深的寂寞感,是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世无同道唯有“幽人独往来”。虽是写海棠,诗中何尝不见诗人自已的影子?一枝幽独的海棠,处身于漫山粗俗的桃李之间,这正是东坡寂寞的原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在黄州的东坡先生,大概只有海棠才是他的知音。
附译文:
黄州城的地面由于过于湿热,所以使得草木特别茂盛。只有一株海棠花苦苦的孤芳自赏。 美好的开在竹子搭成的篱笆之间。桃李漫山遍野未免显得粗鄙艳俗。 也许是大自然造物主的深情厚谊吧,故意派遣佳人一般的海棠在这空寂的山谷。 天然的雍容出自它天然的风姿,用不着用金盘捧着,献上贵族的华屋高堂才能看出来。 海棠绿叶扶疏,好似喝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晕,又像是佳人翠袖卷起露出的红肘。 由于树林阴暗,迷雾缭绕,清晨似乎来的迟了。春风迟迟,风和日暖,海棠就像春睡初起的贵妇,通体华贵。 雨中的海棠也有几分凄凉堪怜之意,而月下的海棠又像淑女一般。 我此时遭贬谪,每天不过问公事,用手抚摸着肚子逍遥自在的散步,走门串户,寻花问竹,寻找好风景。 忽然遇到这株奇树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使老朽我不禁叹息惊奇拭目端详。 这样简陋的地方怎么能得到这样艳丽的奇花呢,莫非是好事之徒从蜀中移植过来的。 很难从千里之外移植海棠,一定是天鹅叼来了它的种子。 我和海棠都是从蜀中流落此地,命运相同,令人感慨不已,为此我们同饮一杯,同唱我写的这首诗吧。 明天酒醒后我再独自来此,海棠花纷纷如雪一般飘零,我怎么忍心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