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罗马教皇的地位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08 18:42:58 作者:篆字君

——集权势与财富于一身

2008年4月15日,教皇本笃十六世访问美国,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往机场迎接,参加庆典人群超过一万两千人,待遇远超过英国女王访美。

罗马教皇是世界上十多亿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弟子彼得是众门徒之首,他在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这便是“教皇制”的由来。所以,“教皇”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亦称“宗徒彼得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罗马教皇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自第一任教皇圣徒彼得到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已传承了二百六十五代。

罗马教皇是怎样产生的?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叁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独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

罗马教皇是终身制,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老一代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另选新教皇。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选举当天,120位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分别住进“密室”。在选举教皇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选举期间,有关选举的情况绝对不得外传。为等候选举的结果,成千上万的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眼睛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若冒出的烟是黑的,就意味着选举尚无结果。若烟囱升起袅袅白烟,就表示新教皇已选举出来。

罗马教皇历来都是意大利人。但历史上曾有过一次例外。公元1522年1月当选的新教皇哈德利亚六世是个荷兰人。非意大利人当教皇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悲剧。当时的罗马人认为让一位非意大利人当教皇是「离经叛道」。罗马人冲进西斯廷教堂,用石头和棍棒把参加选举教皇的红衣主教们揍了一顿,还把教堂内值钱的东西抢劫一空。碰巧,那时鼠疫正在欧洲蔓延,这位穷木匠家庭出身的教皇更是成了众矢之的。一年零八月后,这位教皇莫名其妙地死去。罗马人非但不服丧,反而像过节一样大事“庆祝”。

455年后,1978年10月选出的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并非意大利人而是波兰人。消息传出后,聚集在圣彼得广场的15万群众“十分惊奇”,议论纷纷。然而,这次选举结果并未引起风波,相反,约翰·保罗二世在圣彼得教堂的阳台上露面时,受到了传统的热烈欢迎。2005年4月2日,约翰·保罗二世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共到其他国家访问102次,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皇。

教皇遇刺现场照片

约翰·保罗二世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堕胎,也反对极端资本主义。由于无法接受教会内部的不同意见,他被视为一位独裁主义者。1981年5月13日,约翰·保罗二世在进入圣彼得广场准备演讲时,被一名土耳其狂热穆斯林枪手莫梅特·阿里·阿加(Mehmet Ali A?ca)枪击。约翰·保罗中了两枪,但子弹差了分毫,并未击中要害。经六小时手术后脱离危险。谋杀的动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苏联派人来谋杀他,还有人认为,可能是梵蒂冈内部不满约翰·保罗二世担任教皇的人士策划。最后,由于没有任何证据,最后唯有以阿加只是想吓吓教皇定案。

短命的教皇
红衣主教大都是年迈的人。历史上,从红衣主教中选出的新教皇即位不久便去世的事屡有发生。为避免此种不幸事件的发生,教皇保罗六世在位时订了一条新规矩,在选举新教皇时,“年过80的红衣主教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78年8月选举第263代教皇时,有15名年过80的红衣主教失去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次选出的教皇约翰·保罗一世年65岁,但在位也仅34天。

在以往的265位教皇中,在位时间比约翰·保罗一世更短的至少有6人。897年去世的教皇费尔德鲁斯二世在位20天,1605年去世的教皇利奥十一世在位17天。896年去世的波尼法利斯六世在位15天。1590年去世的乌尔班斯七世和1555年去世的马塞勒斯二世在位都是13天。752年的斯蒂芬斯二世被选为教皇后仅3天便去世了。在位时间最长的是1864年即位的庇护九世,执政长达32年之久。

现任教皇

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1927年4月16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 父亲是警察,本名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二次大战的尾声,曾被召入伍,辅助空防部队。战后获得神学博士学位。2005年4月19日被选为教皇,2005年4月24日正式登基。他是罗马教廷第265位教皇,之前为德国籍枢机主教,也是资格最老的枢机主教(由保罗六世册封),是第八位德国籍教皇,能讲十种语言。原为教廷信理部部长、宗座圣经委员会主席、国际神学委员会主席及枢机团团长。

历史上的女教皇

教皇应该都是男性,但是女教皇事件却被喻为是西方宗教史上最令人迷惑和惊奇的发现。虽然罗马教廷方面对于她的存在矢口否认,但近现代,关于女教皇的传闻却常盛不衰。这位离奇的女教皇是约翰八世(JohnⅧ) 872-882 。

公元872年,一位女扮男装的修道士,被选为教皇,称为约翰八世。“他”在任内离奇怀孕产下女儿,女性身份被揭穿,未知谁是女婴父亲,母女立即被逐出教廷。当局甚至发表声明,说教皇急病身故。传说中,母女被关进监狱后,双双死亡;另一说法则是米兰公爵救美,迎娶落难女教皇,女孩成公爵千金。教廷在处理上述事件过程中,发生权力斗争,虽然大家一致主张掩饰真相,但保守派力主揪出“奸夫”治罪,另一派担心“奸夫”不只一人,牵连甚广;能走近女教皇而共赴巫山的人,地位必定非比寻常,不追究应是上策。最终,各派还是达成协议,以后凡出任要职的人员,须验明性别,以防有人乔装混入教廷,作出伤风败俗的行为。

教皇的服饰

教皇是罗马天主教里唯一穿全白色衣服的主教,每一件白色法衣有大约30个人工缝制的扣子和扣眼,还有通常的罗马教皇专用配件,短小的大红色肩衣叫做 Mozzetta,罩在法袍外面,白色的无边帽,也叫无边便帽;还有红色的鞋子。

罗马的Fillipo Gammarelli 家族从1798年起就为罗马教皇缝制服装,包括约翰保罗二世。Gammarelli 希望下一位教皇最终站在圣彼得长方形基督教堂的阳台上时身穿一件合适的 Gammarelli 家族缝制的法衣。虽然意大利是对世界时装流行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地方之一,但梵蒂冈的服装风格变化很谨慎。

Gammarelli 裁缝们一共要准备六套教皇法衣,叁套拖地长的毛料和丝绸法袍。选举教皇时,他们将把这些法衣送到梵蒂冈。新的教皇选举出来之后,他将被领入附近的教堂,通常被称为流泪的房间。新教皇将在那里试穿Gammarelli 制作的法衣,然后走到圣彼得的阳台上让全世界瞻仰。

教皇与十字军东征

公元11世纪,由于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城市兴起,人口增加,封建领地的收入已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享乐需求。各级封建主特别是骑士阶层力图向外扩大领地,夺取东方财富。意大利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商人则企图排斥贸易对手阿拉伯和拜占庭商人,以扩大自己的商业权益。罗马教廷是东征的鼓动者和策划者,教皇意欲借此扩大天主教势力,聚敛财富,并进而控制东正教。一些不满现实、苦于饥荒的农民,也希望通过远征摆脱日益加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寻求新的出路。当时,西亚各国和拜占庭的复杂局势也有利于西方入侵者。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大帝国已分裂为若干小国,相互混战不已。拜占庭帝国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帝国皇帝迈克尔七世·杜卡斯(1067~1078在位)、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在位)等先后向西欧诸国君主及教皇求援,给东征以可乘之机。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煽动宗教狂热,与会者群起响应,要求出征。因出征者衣缀十字标记,故名十字军。从1096至1291年,十字军东征持续近200年之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八次。

在十字军东征的历次战役中,欧洲的骑士们基于宗教狂热,总是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在欧洲优雅的骑士风度,全部被惩罚异教徒的疯狂杀戮所抹煞。在1099年7月十字军第一次占领耶路撒冷以后,在全城展开了大屠杀。阿克萨清真寺中避难的1万多妇孺全部被十字军士兵们刨腹剜心,伊斯兰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异教艺术品被毁灭。经过叁天的屠城之后耶路撒冷没留下一个非基督徒的活人,一名骑士在写给教皇的信中描述道:“我骑马经过街道的时候,异教徒的血没马腿到膝。”

随着征服和掠夺,对黄金的贪念和渴求充斥着十字军士兵的灵魂。其中十字军第四次东征(1202~1204)由教皇英诺森叁世策划,最初确定东征埃及,但威尼斯商人为了自己的商业权益,采取威胁利诱手段促使十字军改变东征方向,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商业劲敌拜占庭帝国。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烧杀洗劫数日,毁坏历史文物不计其数;同年占领拜占庭在巴尔干半岛的大部领土,建立“拉丁帝国”(1261年亡)。从此,拜占庭帝国四分五裂,其商业地位为威尼斯等所取代。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十字军骑士是浑身沾满了血和铜臭的邪恶强盗组织。

恶有恶报,十字军骑士团中实力最强大财富最庞大的圣殿骑士团的下场最为悲惨: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之后,巴勒斯坦王国瓦解,圣殿骑士团被迫必须离开圣地;当骑士团的主力部队回到法国,法王菲力普四世认为像圣殿骑士团这样强大的组织如果在法国境内建立,将对他的王位与整个法国有严重的威胁。于是在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这一天,罗马教廷的教皇和法国国王联合执行了一条对圣殿骑士团的秘密处决令。圣殿骑士们因为被说成是异教徒和同性恋者而被判处死刑,失去了他们长期以来所拥有的权利。基督教大长老雅克·德沐莱被捕,他死前受尽了折磨,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随后几年之内,好几百名圣殿骑士团被处死,骑士团的组织也随之彻底瓦解。这也是西方人对于星期五、十叁号这个日子所有的不祥预兆的起源。

教皇之城——梵蒂冈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堡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施行政教合一,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地处台伯河右岸梵,整个被罗马城包围,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天安门广场),常驻人口仅89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梵蒂冈有一支200名瑞士人组成的卫队,这支卫队于1505年,由教皇朱利奥二世组建。此外还有大约3000名世俗工人,他们是梵蒂冈的主要劳动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冈城内。

梵蒂冈也称罗马教廷,教廷(Sancta Sedes)是教皇及其顾问们在向下属的全球各地的罗马天主教会发出指令时所使用的正式名称。作为全球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央政府”,教皇授权主教委员会负责管理梵蒂冈的日常事务。梵蒂冈的法律体系是基于教会的教规,当天主教教规不适用时,则使用罗马市的法律。

梵蒂冈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但是由于国家面积太小,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设大使馆。这样做所造成的一个有趣结果是,意大利驻梵蒂冈的大使馆是设在本国境内的。梵蒂冈同161个国家和地区有正式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设常驻观察员,与中国无外交关系。

罗马教廷的信理部就是曾经恶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

罗马教廷的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梵蒂冈还是一个大的国际金融财团。二战结束时它的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它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巨额的投资和大量的房地产,有“国际金融帝国”之称。据西方报刊估计,梵蒂冈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的投资历高达几百亿美元,它的黄金和外储备超过100亿美元。美国的摩根财团是梵蒂冈资产的最大代理人。梵蒂冈的财产状况素不公布,银行业务极端保密。它有三个经济组织:一是梵蒂冈银行,又称宗教事务银行,主要负责梵蒂冈的金融事务,直接对教皇负责,并接受红衣主教都督委员监督。该行成立于1942年,净资产约30-40亿美元,与世界上200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二是梵蒂冈城国的教皇委员会,负责经营梵蒂冈电台、铁路、邮政电讯和其他机构。三是罗马教皇资产管理处,下分一般部门和特别部门。一般部门主要掌管在意大利的动产和不动产,净资产近20亿美元。据估计,梵蒂冈在意大利拥有40多万公顷土地。梵蒂冈资本渗透到意大利银行信贷系统,以及电气、化学、冶金、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70年代末,意大利杂志估计,梵蒂冈在意大利国土上拥有价值达360亿美元以上的不动产。当时梵蒂冈宗教事务所(实为银行)存款额达35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意大利国家预算总额。世界各地每年约有近200万人次到梵蒂冈参观访问,旅游收入和邮票发行收入相当可观。至于教徒的捐赠,历世教皇在1200多年来从各地搜集的珍宝,则更不计其数。有人估计,梵蒂冈的财产总计应在千亿美元之上。现仅黄金外汇储备就达100多亿美元,年度财政收入近两亿美元。毫无疑问,梵蒂冈应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也是目前全球最富裕的国家。

教皇的财富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1243年被选为教皇的英诺森四世,就是热那亚市最富有的商人世家大族之一费希(Fieschi)家族的成员。

教皇庇护十二世本名欧根尼奥·帕切利,1876年生于意大利罗马的一个为教廷服务的世家,1899年受神职,不久就进入梵蒂冈教廷的特别教务部,即教廷的公共关系部从事外交活动。1917年作为教宗代表驻节巴伐利亚的摩纳哥(即现今德国慕尼黑)。1929年成为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翌年,出任教廷国务卿。1939年3月2日,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5个月当选为教皇,直到1958年去世。因此,庇护十二世不但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所有重要事件,而且作为教廷的高层人物和首脑负有决策的直接责任。救死扶伤本是教会弘扬的宗旨,但庇护十二世却对犹太人和波兰天主教徒横遭纳粹屠杀一事保持出奇的沉默,这使世人感到极大愤怒。事后有人分析说,庇护十二世可能是被希特勒的淫威给吓坏了,不过,在波兰被消灭的同时,庇护十二世让柏林大主教去为希特勒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宴会。在教皇大人金口难开的沉默之中,600万欧洲犹太人像尘土一样消失了。这些犹太人实际上是当着他的面被送进毒气炉的。更有甚者,二战结束后,他领导的基督教会向数以百计的纳粹战犯发放伪造的红十字证件,帮他们逃离欧洲国家。但是,在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支配下,教廷和庇护十二世的继任者们始终对此讳莫如深。争论在所难免。

2000年初,梵蒂冈发表了一份长达14页的文件,为教会在二战中的不光彩表示忏悔。同年3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历史性地访问以色列,跪倒在“哭墙”之前顶礼膜拜,祈求上帝饶恕它过去对犹太人犯下的罪孽。但是梵蒂冈没公布它二战期间的档案,并且绝口不提它把纳粹战犯藏在哪里,以及从克罗地亚弄来的价值2亿瑞士法朗黄金的去向。

梵蒂冈主要景点

圣彼得广场(St. Peter's Square)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着名建筑大师贝尼尼花了11年时间建成的杰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叁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圣徒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当年专程从埃及运来的。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最早建于324年,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经过不少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修改,完成于1626年。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着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梵蒂冈博物馆内世界闻名的旋转楼梯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公元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庭,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叁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

西斯廷小教堂(Sistine Chapel),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着名壁画“创世纪”(如图)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

应教皇本人的要求,奔驰为其专门生产了一辆敞篷版的G500教皇专用车,该车的研发过程历时两年。教皇将用这辆梵蒂冈专用白色敞篷车在圣彼得广场进行惯常的周三赐见活动。除了这辆G500敞篷车外,教皇还有一辆M级和S级车型供其使用。

265代教皇简录

1 圣伯多禄(Sanctus Petrus ) 约33年—约67年 即新教的彼得,出生在以色列北部;他使教会中心从耶路撒冷移至罗马

4 圣克勉一世(Sanctus Clemens I)约91年—约101年 出生于意大利罗马,为罗马皇帝宗室

55 圣卜尼法斯二世(St.bonifaceⅡ)530年—532年 第1位日耳曼籍教皇

91 斯德望二世752年3月22-752年3月25 历任教宗中在位最短的一个,在位仅三天,死于中风

111 福尔摩塞(Formosus)891年-896年 死后尸骨被斯德望六世起出审判

118 利奥五世(LeoⅤ)903年-903年 罗马人 关入监狱、被谋杀

131 约翰十二世(JohnⅫ)955年-963年 给德皇奥托加冕 被谋杀

135 本笃六世(BenedictⅥ)*973-974*罗马人*被谋杀

141 西尔维斯特二世(SilvesterⅡ)*999-1003*罗马人*第1位法国籍教宗

145 本笃八世 (BenedictⅧ)*1012-1024*为亨利二世圣帝加冕
159 乌尔班二世 (UrbanⅡ)*1088-1099*法国人,维教权,发第一次十字军* 第4位法国籍教宗
169 阿德利安四世 (AdrianⅣ)*1154-1159*LANGLEY人*唯一的英国教皇
187 约翰二十一世(JohnⅩⅩⅠ)1276-1277热诺亚人*第一位葡萄牙籍教皇,在实验时由于房屋倒塌而伤重不治

193 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Ⅷ)*1294-1303*意大利人,主张教权高于王权,被禁

198 克雷芒六世(ClementⅥ)*1342-1352*法国人,黑死疫横扫欧洲*第13位法国籍教皇

209 卡利克斯特三世(CalixtusⅢ)*1455-1458*西班牙人,发起十字军*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

211 保禄二世(PaulⅡ)*1464-1471*威尼斯人,第207代教皇尤金四世的侄子

212 西斯科特四世(SixtusⅣ)*1471-1484*撒瓦人,招聘当时的艺术家,将早期文艺复兴带入罗马

214 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Ⅵ)*1492-1503*西班牙人,第2位西班牙籍教皇,第209代教皇的侄子

218 阿德利安六世(AdrianⅥ)*1522-1523*荷兰人主张改革*第一位荷兰籍教皇

250 庇护六世(PiusⅥ)*1775-1799*法国大革命中被劫往法国,死于法国
251 庇护七世(PiusⅦ)*1800-1823 被法国人劫持,恢复耶稣会,恢复传信部
259 庇护十一世(PiusⅩⅠ)*1922.2.12-1939.2.10*出生于米兰,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确立梵蒂冈成为主权国家

262 保罗六世(PaulⅥ)*1963.6.30-1978.8.6*出生于CONCESSIO,最后一位以三重冠加冕的教皇

263 约翰·保罗一世(John PaulⅠ)*1978.9.3-1978.9.28 在位不足一月
264 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Ⅱ)*1978.10.22-2005.4.2 第一名波兰籍教皇
265 本笃十六世(BenedictⅩⅥ) 2005.4.24—现任, 第八位德国籍教皇

梵蒂冈地图

梵蒂冈的瑞士雇佣军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身穿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制服,手执长戟。据说教皇的卫队,原本来自许多国家。在一五二七年,梵蒂冈被北方民族占领,各国的卫队都走了,唯有瑞士卫队仍留在梵蒂冈保卫教皇。从此,梵蒂冈教皇一直信用瑞士卫队。在几个世纪中,至少有200万瑞士人参加雇佣军为外国主子卖命。

从严格意义上讲,梵蒂冈瑞士卫队还不能称为“雇佣军”,而是梵蒂冈与瑞士联邦的“双边军事合作”。从15世纪末开始,教皇西斯笃四世就与瑞士有关邦主签署了安全合作盟约,在其后的依诺森八世及亚历山大六世期间,也先后请求瑞士派遣军队抵抗来自米兰公爵及法国皇室的威胁。1506年1月22日,教皇于勒二世在梵蒂冈亲自为一支由150人的瑞士乌里州军队祈福,称他们为“教廷自由的保卫者”,从此确立了教廷中瑞士护卫队的地位。1527年5月6日,西班牙雇佣军洗劫罗马和梵蒂冈。瑞士卫队的189名士兵誓死保护教皇克莱芒七世,147人战死,幸存的42名瑞士护卫将教皇护送梵蒂冈城外的圣天使城堡避难。瑞士卫队用生命和鲜血见证了对教皇的赤诚。从此,每年的5月6日,是瑞士卫队新成员的宣誓日。诚然,瑞士法律早已严禁瑞士公民在外国军队中服役,但只允许瑞士人参加梵蒂冈瑞士卫队。

胡锦涛的家族渊源

共和国第六任总理温家宝的家世

近20年来,中国鲜为人知的对外军事冲突

绍兴俞家——近代中国最显赫的家族

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

中国购买的四艘航母

中国战斗机产量世界第三

宋太祖赵匡胤神秘死亡真相

美国四大政治豪门

布什家族:主宰美国的豪门世家

战后美国十大财团

美国最有权势的秘密社团——骷髅会

世界上最大的神密组织——共济会

美国的神秘组织——3K党

罗马教皇
——集权势与财富于一身

2008年4月15日,教皇本笃十六世访问美国,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往机场迎接,参加庆典人群超过一万两千人,待遇远超过英国女王访美。

罗马教皇是世界上十多亿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弟子彼得是众门徒之首,他在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这便是“教皇制”的由来。所以,“教皇”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亦称“宗徒彼得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罗马教皇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自第一任教皇圣徒彼得到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已传承了二百六十五代。

罗马教皇是怎样产生的?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叁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独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

罗马教皇是终身制,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老一代教皇去世后,由世界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另选新教皇。选举教皇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选举当天,120位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分别住进“密室”。在选举教皇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选举期间,有关选举的情况绝对不得外传。为等候选举的结果,成千上万的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眼睛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若冒出的烟是黑的,就意味着选举尚无结果。若烟囱升起袅袅白烟,就表示新教皇已选举出来。

罗马教皇历来都是意大利人。但历史上曾有过一次例外。公元1522年1月当选的新教皇哈德利亚六世是个荷兰人。非意大利人当教皇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悲剧。当时的罗马人认为让一位非意大利人当教皇是「离经叛道」。罗马人冲进西斯廷教堂,用石头和棍棒把参加选举教皇的红衣主教们揍了一顿,还把教堂内值钱的东西抢劫一空。碰巧,那时鼠疫正在欧洲蔓延,这位穷木匠家庭出身的教皇更是成了众矢之的。一年零八月后,这位教皇莫名其妙地死去。罗马人非但不服丧,反而像过节一样大事“庆祝”。

455年后,1978年10月选出的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并非意大利人而是波兰人。消息传出后,聚集在圣彼得广场的15万群众“十分惊奇”,议论纷纷。然而,这次选举结果并未引起风波,相反,约翰·保罗二世在圣彼得教堂的阳台上露面时,受到了传统的热烈欢迎。2005年4月2日,约翰·保罗二世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共到其他国家访问102次,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皇。

教皇遇刺现场照片

约翰·保罗二世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堕胎,也反对极端资本主义。由于无法接受教会内部的不同意见,他被视为一位独裁主义者。1981年5月13日,约翰·保罗二世在进入圣彼得广场准备演讲时,被一名土耳其狂热穆斯林枪手莫梅特·阿里·阿加(Mehmet Ali A?ca)枪击。约翰·保罗中了两枪,但子弹差了分毫,并未击中要害。经六小时手术后脱离危险。谋杀的动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苏联派人来谋杀他,还有人认为,可能是梵蒂冈内部不满约翰·保罗二世担任教皇的人士策划。最后,由于没有任何证据,最后唯有以阿加只是想吓吓教皇定案。

短命的教皇
红衣主教大都是年迈的人。历史上,从红衣主教中选出的新教皇即位不久便去世的事屡有发生。为避免此种不幸事件的发生,教皇保罗六世在位时订了一条新规矩,在选举新教皇时,“年过80的红衣主教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78年8月选举第263代教皇时,有15名年过80的红衣主教失去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次选出的教皇约翰·保罗一世年65岁,但在位也仅34天。

在以往的265位教皇中,在位时间比约翰·保罗一世更短的至少有6人。897年去世的教皇费尔德鲁斯二世在位20天,1605年去世的教皇利奥十一世在位17天。896年去世的波尼法利斯六世在位15天。1590年去世的乌尔班斯七世和1555年去世的马塞勒斯二世在位都是13天。752年的斯蒂芬斯二世被选为教皇后仅3天便去世了。在位时间最长的是1864年即位的庇护九世,执政长达32年之久。

现任教皇

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1927年4月16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 父亲是警察,本名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二次大战的尾声,曾被召入伍,辅助空防部队。战后获得神学博士学位。2005年4月19日被选为教皇,2005年4月24日正式登基。他是罗马教廷第265位教皇,之前为德国籍枢机主教,也是资格最老的枢机主教(由保罗六世册封),是第八位德国籍教皇,能讲十种语言。原为教廷信理部部长、宗座圣经委员会主席、国际神学委员会主席及枢机团团长。

历史上的女教皇

教皇应该都是男性,但是女教皇事件却被喻为是西方宗教史上最令人迷惑和惊奇的发现。虽然罗马教廷方面对于她的存在矢口否认,但近现代,关于女教皇的传闻却常盛不衰。这位离奇的女教皇是约翰八世(JohnⅧ) 872-882 。

公元872年,一位女扮男装的修道士,被选为教皇,称为约翰八世。“他”在任内离奇怀孕产下女儿,女性身份被揭穿,未知谁是女婴父亲,母女立即被逐出教廷。当局甚至发表声明,说教皇急病身故。传说中,母女被关进监狱后,双双死亡;另一说法则是米兰公爵救美,迎娶落难女教皇,女孩成公爵千金。教廷在处理上述事件过程中,发生权力斗争,虽然大家一致主张掩饰真相,但保守派力主揪出“奸夫”治罪,另一派担心“奸夫”不只一人,牵连甚广;能走近女教皇而共赴巫山的人,地位必定非比寻常,不追究应是上策。最终,各派还是达成协议,以后凡出任要职的人员,须验明性别,以防有人乔装混入教廷,作出伤风败俗的行为。

教皇的服饰

教皇是罗马天主教里唯一穿全白色衣服的主教,每一件白色法衣有大约30个人工缝制的扣子和扣眼,还有通常的罗马教皇专用配件,短小的大红色肩衣叫做 Mozzetta,罩在法袍外面,白色的无边帽,也叫无边便帽;还有红色的鞋子。

罗马的Fillipo Gammarelli 家族从1798年起就为罗马教皇缝制服装,包括约翰保罗二世。Gammarelli 希望下一位教皇最终站在圣彼得长方形基督教堂的阳台上时身穿一件合适的 Gammarelli 家族缝制的法衣。虽然意大利是对世界时装流行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地方之一,但梵蒂冈的服装风格变化很谨慎。

Gammarelli 裁缝们一共要准备六套教皇法衣,叁套拖地长的毛料和丝绸法袍。选举教皇时,他们将把这些法衣送到梵蒂冈。新的教皇选举出来之后,他将被领入附近的教堂,通常被称为流泪的房间。新教皇将在那里试穿Gammarelli 制作的法衣,然后走到圣彼得的阳台上让全世界瞻仰。

教皇与十字军东征

公元11世纪,由于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城市兴起,人口增加,封建领地的收入已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享乐需求。各级封建主特别是骑士阶层力图向外扩大领地,夺取东方财富。意大利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商人则企图排斥贸易对手阿拉伯和拜占庭商人,以扩大自己的商业权益。罗马教廷是东征的鼓动者和策划者,教皇意欲借此扩大天主教势力,聚敛财富,并进而控制东正教。一些不满现实、苦于饥荒的农民,也希望通过远征摆脱日益加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寻求新的出路。当时,西亚各国和拜占庭的复杂局势也有利于西方入侵者。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大帝国已分裂为若干小国,相互混战不已。拜占庭帝国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帝国皇帝迈克尔七世·杜卡斯(1067~1078在位)、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在位)等先后向西欧诸国君主及教皇求援,给东征以可乘之机。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煽动宗教狂热,与会者群起响应,要求出征。因出征者衣缀十字标记,故名十字军。从1096至1291年,十字军东征持续近200年之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八次。

在十字军东征的历次战役中,欧洲的骑士们基于宗教狂热,总是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在欧洲优雅的骑士风度,全部被惩罚异教徒的疯狂杀戮所抹煞。在1099年7月十字军第一次占领耶路撒冷以后,在全城展开了大屠杀。阿克萨清真寺中避难的1万多妇孺全部被十字军士兵们刨腹剜心,伊斯兰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异教艺术品被毁灭。经过叁天的屠城之后耶路撒冷没留下一个非基督徒的活人,一名骑士在写给教皇的信中描述道:“我骑马经过街道的时候,异教徒的血没马腿到膝。”

随着征服和掠夺,对黄金的贪念和渴求充斥着十字军士兵的灵魂。其中十字军第四次东征(1202~1204)由教皇英诺森叁世策划,最初确定东征埃及,但威尼斯商人为了自己的商业权益,采取威胁利诱手段促使十字军改变东征方向,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商业劲敌拜占庭帝国。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烧杀洗劫数日,毁坏历史文物不计其数;同年占领拜占庭在巴尔干半岛的大部领土,建立“拉丁帝国”(1261年亡)。从此,拜占庭帝国四分五裂,其商业地位为威尼斯等所取代。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十字军骑士是浑身沾满了血和铜臭的邪恶强盗组织。

恶有恶报,十字军骑士团中实力最强大财富最庞大的圣殿骑士团的下场最为悲惨: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之后,巴勒斯坦王国瓦解,圣殿骑士团被迫必须离开圣地;当骑士团的主力部队回到法国,法王菲力普四世认为像圣殿骑士团这样强大的组织如果在法国境内建立,将对他的王位与整个法国有严重的威胁。于是在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这一天,罗马教廷的教皇和法国国王联合执行了一条对圣殿骑士团的秘密处决令。圣殿骑士们因为被说成是异教徒和同性恋者而被判处死刑,失去了他们长期以来所拥有的权利。基督教大长老雅克·德沐莱被捕,他死前受尽了折磨,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随后几年之内,好几百名圣殿骑士团被处死,骑士团的组织也随之彻底瓦解。这也是西方人对于星期五、十叁号这个日子所有的不祥预兆的起源。

教皇之城——梵蒂冈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堡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施行政教合一,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地处台伯河右岸梵,整个被罗马城包围,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天安门广场),常驻人口仅89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梵蒂冈有一支200名瑞士人组成的卫队,这支卫队于1505年,由教皇朱利奥二世组建。此外还有大约3000名世俗工人,他们是梵蒂冈的主要劳动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冈城内。

梵蒂冈也称罗马教廷,教廷(Sancta Sedes)是教皇及其顾问们在向下属的全球各地的罗马天主教会发出指令时所使用的正式名称。作为全球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央政府”,教皇授权主教委员会负责管理梵蒂冈的日常事务。梵蒂冈的法律体系是基于教会的教规,当天主教教规不适用时,则使用罗马市的法律。

梵蒂冈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但是由于国家面积太小,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设大使馆。这样做所造成的一个有趣结果是,意大利驻梵蒂冈的大使馆是设在本国境内的。梵蒂冈同161个国家和地区有正式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设常驻观察员,与中国无外交关系。

罗马教廷的信理部就是曾经恶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

罗马教廷的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梵蒂冈还是一个大的国际金融财团。二战结束时它的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它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巨额的投资和大量的房地产,有“国际金融帝国”之称。据西方报刊估计,梵蒂冈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的投资历高达几百亿美元,它的黄金和外储备超过100亿美元。美国的摩根财团是梵蒂冈资产的最大代理人。梵蒂冈的财产状况素不公布,银行业务极端保密。它有三个经济组织:一是梵蒂冈银行,又称宗教事务银行,主要负责梵蒂冈的金融事务,直接对教皇负责,并接受红衣主教都督委员监督。该行成立于1942年,净资产约30-40亿美元,与世界上200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二是梵蒂冈城国的教皇委员会,负责经营梵蒂冈电台、铁路、邮政电讯和其他机构。三是罗马教皇资产管理处,下分一般部门和特别部门。一般部门主要掌管在意大利的动产和不动产,净资产近20亿美元。据估计,梵蒂冈在意大利拥有40多万公顷土地。梵蒂冈资本渗透到意大利银行信贷系统,以及电气、化学、冶金、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70年代末,意大利杂志估计,梵蒂冈在意大利国土上拥有价值达360亿美元以上的不动产。当时梵蒂冈宗教事务所(实为银行)存款额达35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意大利国家预算总额。世界各地每年约有近200万人次到梵蒂冈参观访问,旅游收入和邮票发行收入相当可观。至于教徒的捐赠,历世教皇在1200多年来从各地搜集的珍宝,则更不计其数。有人估计,梵蒂冈的财产总计应在千亿美元之上。现仅黄金外汇储备就达100多亿美元,年度财政收入近两亿美元。毫无疑问,梵蒂冈应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也是目前全球最富裕的国家。

教皇的财富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1243年被选为教皇的英诺森四世,就是热那亚市最富有的商人世家大族之一费希(Fieschi)家族的成员。

教皇庇护十二世本名欧根尼奥·帕切利,1876年生于意大利罗马的一个为教廷服务的世家,1899年受神职,不久就进入梵蒂冈教廷的特别教务部,即教廷的公共关系部从事外交活动。1917年作为教宗代表驻节巴伐利亚的摩纳哥(即现今德国慕尼黑)。1929年成为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翌年,出任教廷国务卿。1939年3月2日,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5个月当选为教皇,直到1958年去世。因此,庇护十二世不但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所有重要事件,而且作为教廷的高层人物和首脑负有决策的直接责任。救死扶伤本是教会弘扬的宗旨,但庇护十二世却对犹太人和波兰天主教徒横遭纳粹屠杀一事保持出奇的沉默,这使世人感到极大愤怒。事后有人分析说,庇护十二世可能是被希特勒的淫威给吓坏了,不过,在波兰被消灭的同时,庇护十二世让柏林大主教去为希特勒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宴会。在教皇大人金口难开的沉默之中,600万欧洲犹太人像尘土一样消失了。这些犹太人实际上是当着他的面被送进毒气炉的。更有甚者,二战结束后,他领导的基督教会向数以百计的纳粹战犯发放伪造的红十字证件,帮他们逃离欧洲国家。但是,在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支配下,教廷和庇护十二世的继任者们始终对此讳莫如深。争论在所难免。

2000年初,梵蒂冈发表了一份长达14页的文件,为教会在二战中的不光彩表示忏悔。同年3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历史性地访问以色列,跪倒在“哭墙”之前顶礼膜拜,祈求上帝饶恕它过去对犹太人犯下的罪孽。但是梵蒂冈没公布它二战期间的档案,并且绝口不提它把纳粹战犯藏在哪里,以及从克罗地亚弄来的价值2亿瑞士法朗黄金的去向。

梵蒂冈主要景点

圣彼得广场(St. Peter's Square)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着名建筑大师贝尼尼花了11年时间建成的杰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叁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圣徒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当年专程从埃及运来的。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最早建于324年,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经过不少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修改,完成于1626年。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着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梵蒂冈博物馆内世界闻名的旋转楼梯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公元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庭,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叁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

西斯廷小教堂(Sistine Chapel),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着名壁画“创世纪”(如图)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

应教皇本人的要求,奔驰为其专门生产了一辆敞篷版的G500教皇专用车,该车的研发过程历时两年。教皇将用这辆梵蒂冈专用白色敞篷车在圣彼得广场进行惯常的周三赐见活动。除了这辆G500敞篷车外,教皇还有一辆M级和S级车型供其使用。

265代教皇简录

1 圣伯多禄(Sanctus Petrus ) 约33年—约67年 即新教的彼得,出生在以色列北部;他使教会中心从耶路撒冷移至罗马

4 圣克勉一世(Sanctus Clemens I)约91年—约101年 出生于意大利罗马,为罗马皇帝宗室

55 圣卜尼法斯二世(St.bonifaceⅡ)530年—532年 第1位日耳曼籍教皇

91 斯德望二世752年3月22-752年3月25 历任教宗中在位最短的一个,在位仅三天,死于中风

111 福尔摩塞(Formosus)891年-896年 死后尸骨被斯德望六世起出审判

118 利奥五世(LeoⅤ)903年-903年 罗马人 关入监狱、被谋杀

131 约翰十二世(JohnⅫ)955年-963年 给德皇奥托加冕 被谋杀

135 本笃六世(BenedictⅥ)*973-974*罗马人*被谋杀

141 西尔维斯特二世(SilvesterⅡ)*999-1003*罗马人*第1位法国籍教宗

145 本笃八世 (BenedictⅧ)*1012-1024*为亨利二世圣帝加冕
159 乌尔班二世 (UrbanⅡ)*1088-1099*法国人,维教权,发第一次十字军* 第4位法国籍教宗
169 阿德利安四世 (AdrianⅣ)*1154-1159*LANGLEY人*唯一的英国教皇
187 约翰二十一世(JohnⅩⅩⅠ)1276-1277热诺亚人*第一位葡萄牙籍教皇,在实验时由于房屋倒塌而伤重不治

193 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Ⅷ)*1294-1303*意大利人,主张教权高于王权,被禁

198 克雷芒六世(ClementⅥ)*1342-1352*法国人,黑死疫横扫欧洲*第13位法国籍教皇

209 卡利克斯特三世(CalixtusⅢ)*1455-1458*西班牙人,发起十字军*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

211 保禄二世(PaulⅡ)*1464-1471*威尼斯人,第207代教皇尤金四世的侄子

212 西斯科特四世(SixtusⅣ)*1471-1484*撒瓦人,招聘当时的艺术家,将早期文艺复兴带入罗马

214 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Ⅵ)*1492-1503*西班牙人,第2位西班牙籍教皇,第209代教皇的侄子

218 阿德利安六世(AdrianⅥ)*1522-1523*荷兰人主张改革*第一位荷兰籍教皇

250 庇护六世(PiusⅥ)*1775-1799*法国大革命中被劫往法国,死于法国
251 庇护七世(PiusⅦ)*1800-1823 被法国人劫持,恢复耶稣会,恢复传信部
259 庇护十一世(PiusⅩⅠ)*1922.2.12-1939.2.10*出生于米兰,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确立梵蒂冈成为主权国家

262 保罗六世(PaulⅥ)*1963.6.30-1978.8.6*出生于CONCESSIO,最后一位以三重冠加冕的教皇

263 约翰·保罗一世(John PaulⅠ)*1978.9.3-1978.9.28 在位不足一月
264 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Ⅱ)*1978.10.22-2005.4.2 第一名波兰籍教皇
265 本笃十六世(BenedictⅩⅥ) 2005.4.24—现任, 第八位德国籍教皇

梵蒂冈地图

梵蒂冈的瑞士雇佣军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身穿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制服,手执长戟。据说教皇的卫队,原本来自许多国家。在一五二七年,梵蒂冈被北方民族占领,各国的卫队都走了,唯有瑞士卫队仍留在梵蒂冈保卫教皇。从此,梵蒂冈教皇一直信用瑞士卫队。在几个世纪中,至少有200万瑞士人参加雇佣军为外国主子卖命。

从严格意义上讲,梵蒂冈瑞士卫队还不能称为“雇佣军”,而是梵蒂冈与瑞士联邦的“双边军事合作”。从15世纪末开始,教皇西斯笃四世就与瑞士有关邦主签署了安全合作盟约,在其后的依诺森八世及亚历山大六世期间,也先后请求瑞士派遣军队抵抗来自米兰公爵及法国皇室的威胁。1506年1月22日,教皇于勒二世在梵蒂冈亲自为一支由150人的瑞士乌里州军队祈福,称他们为“教廷自由的保卫者”,从此确立了教廷中瑞士护卫队的地位。1527年5月6日,西班牙雇佣军洗劫罗马和梵蒂冈。瑞士卫队的189名士兵誓死保护教皇克莱芒七世,147人战死,幸存的42名瑞士护卫将教皇护送梵蒂冈城外的圣天使城堡避难。瑞士卫队用生命和鲜血见证了对教皇的赤诚。从此,每年的5月6日,是瑞士卫队新成员的宣誓日。诚然,瑞士法律早已严禁瑞士公民在外国军队中服役,但只允许瑞士人参加梵蒂冈瑞士卫队。

上一篇:徐氏正宗批八字

下一篇:最早的佛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