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ID:YeeMedia)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浪漫可不止如此。
这不,前几天一位97岁的老爷爷上热搜,就是因为他给92岁的老伴儿写了65年的情诗。65年!相当于浪漫这件事,他坚持了将近一辈子。
-01 -
两人初相见
笨拙的深情
老爷爷叫冯端。南京大学退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绝对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男。老奶奶叫陈廉方。曾在南京三女中任语文老师。
其实两人是南京大学校友,但那时并不认识。
第一次见面,是在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青年教师联谊会上。那天,冯端戴着眼镜,穿着深色长袍,温文尔雅;留着两根长辫子的陈廉方,也十分清秀。
双方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并没有说话,两人再次相见已是两年后,由好友王业宁撮合认识,并展开恋爱。陈廉方第一次接受冯端的邀请,是去他的宿舍做客。当时的冯端是笨拙的。
他买了水果糖,却没有碟子只好放在桌子上;给陈廉方沏茶喝,因为水不够热,直到陈廉方走的时候茶叶还没泡开。陈廉方没生气还觉得有点可爱,离开的时候,依然是笑着的,冯端也觉得陈廉方性情极好。从小就喜欢诗歌的冯端,又是非常浪漫的。
相恋不久,他就曾送过两本诗集《青铜骑士》《夜歌和白天的歌》给陈廉方,让两个人的恋爱关系充满诗意。
休云后湖三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
这句诗是陈廉方心底最深刻的记忆,当时是两人交往的第一年冬天,南京下了大雪,两人在玄武湖旁边的樱洲长廊上聊天。
虽然天气格外冷,但两人并不觉得冷,就像浓浓的情谊把冰雪都融化了。还有一次,两人在玄武湖游玩的时候,冯端注意到陈廉方心情不佳,约会结束后总是想着这件事,就写了下面这首诗给她:
为什么又让忧郁的思念
重染上你这颗素朴的心?为什么对于我们幸福的远景还有些怀疑/不敢完全相信?
幽静的妹妹/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远珍藏着你纯洁的形象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虚和荒凉
不论是寒风中望着树叶凋落或是脚踩过满积着白雪的街巷只要我一想到了你/心里就充满了和煦的阳光
在温暖的火炉边伶俐的你不是曾做过计划有一万多个白昼和黑夜在等待我们用幸福将它填满吗?
那么为什么要让你这颗素朴的心再沾染忧郁的思念?当自然界的万物在冰雪中/暗自准备着开花的春天
字里行间的浓情蜜意,真是羡煞旁人。
-02 -
结发为夫妻
诗意的浪漫
不过冯端虽兼具物理学家的严谨和诗人的浪漫,但生活上却太过不拘小节。有一次陈廉方去看他的时候,宿舍没有暖气,非常冷,冯端感冒了躺在床上,就穿了一条宽的绒布睡裤,一点也不保暖。陈廉方这才发现,他根本不懂得怎么照顾自己,鞋子也不合脚,袜子后面都磨出一个洞。
这才赶紧给他买了火炉御寒,还买了羊毛衫裤、棉衣、皮外套。也坚定了和他在一起好好照顾他的决心。1955年4月1日,两人正式缔结婚约。(从左至右)冯端、陈廉方、冯母、冯兄
婚礼很简单,没有繁杂的仪式,只摆了两桌酒席,请了两边的同事朋友。虽不注重这些外在的仪式,但婚后六十多年,情诗一直是两人从未间断的独有的仪式感。1985年,两人结婚三十周年,冯端为妻子写下:
忆昔初会日,娟娟悦心意。始恨相见迟,姻缘从而缔。伉俪三十载,濡沫共相依。秋实继春华,晚霞犹靓丽。白首同偕老,恩爱岂容疑。
1990年结婚纪念日,冯端写的众多诗的其中一首:
人海茫茫觅知音,欲寻佳丽结同心。甚喜卿卿具慧眼,能识璞玉藏纯晶。
2005年春,正值两人金婚,同游天目湖,冯端即兴写下《庆金婚》:
长忆人间四月天,樱花垂柳记良缘。五十年后牵手游,皓首深情似当年。
2012年冯端先生还曾作诗一首《老情人节》:
耄耋翁妪追时尚,情人佳节共举觞。五十七载情似海,何须节日作秀仿?
2015年结婚纪念日,逢冯端与陈廉方“钻石婚”,夫妇合作一首《钻石颂》,其中几句:
平仓巷内偶邂逅,白雪冰晶后湖游。秋赏红叶漫栖霞,翠鸟惊艳荷枝头。更喜人间四月天,梁园酒家结良缘。放眼太湖碧波淼,一树樱花照清涟。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结婚65年,冯端写了数不清的情诗,这一首首,一句句,情真意切。而这些书信,都被陈廉方装在自己珍藏的红色小皮箱里,里面还有年轻时先生冯端为她剪下的一缕头发。
可真真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03 -
相守到白头
家庭的担当
成就斐然的中科院院士,深爱妻子,为其作诗六十余载,听着就岁月静好,令人羡慕。但所有的宠爱深情,不过是因为值得两字。
关于妻子,冯端只是简短的一句:“她对我的照顾是无人能替代的!”短短的一句话背后藏着说不尽的感恩。冯端专心科研,所以虽是家庭主妇,但陈廉方婚后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给一家七口做饭,陈廉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很远的地方买菜,有点好吃的自己不吃,先让长辈、先生和孩子吃。上世纪60年代,冯端专心写《金属物理》时,陈廉方还担起了丈夫的笔头工作,帮他代写通知,回执信件,一遍遍地誊稿画图。70年代,冯家最困苦的时期,冯端被下放劳动,除了照料一大家子,陈廉方还得为丈夫担惊受怕,忧前忧后。婚姻的珍贵之处在于不离不弃,彼此珍惜,所谓相伴到老,其实都是搀扶到老。1978年,陈廉方得了子宫癌。这段时间,两人通信最频繁,冯端总是反复安慰妻子“你这是早期,一定有办法治疗”,然后自己偷偷找人打听治疗的办法。手术成功后,更是高兴地写了10首诗送给妻子。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冯端经常出国访问讲学,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给妻子寄去书信。在美国访问期间,由于思乡情浓,写了这样的诗句:
异域风雨夜,客枕相思湧。遂令闺中妇,潜入游子梦。1989年在前苏联时的书信,全是一些生活小事,比如疑心自己高血压了,在街上看到什么新奇的小东西了……足足长达七页纸。彼此扶持,苦尽甘来,而所有的这些,都写在纸上,记录在文字里,流淌在岁月中。
-04 -
“恩”在前“爱”在后婚姻长久的真相关于婚姻长久的秘诀,陈廉方老人说:“我觉得婚姻中的两个人,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让生活充满诗意。”陈廉方不喜烟味,冯端二话不说就把烟戒了,还给陈廉方写了一辈子的情诗。
结婚至今,陈廉方一直称呼冯端“冯先生”,冯端一辈子专研科学,她就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悉心照料和付出,从不抱怨。 后来冯端想给陈廉方补买钻石戒指,被她坚定不移地拒绝:
“在我的眼中你就像朴素的钻石,外表看起来比较粗糙,内心则是晶莹剔透的美玉,我哪里还需要其他的钻石?”
虽然两人也曾红过脸,但一直是有爱有敬,彼此珍视。叶广苓在《状元媒》中写道:从父母完满的婚姻结局,我体会了“恩爱”的含义,“恩”在先,是责任和义务;“爱”在后,是基础和铺垫。这才是“恩爱”的真相。
这世上不缺好的婚姻缺的只是愿意彼此珍重的两个人以及能够搀扶到老的两颗心愿你也找到那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