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的表演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注】奥黛丽·赫本同时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即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在詹姆士·赫本的后裔中,与奥黛丽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名人还有凯瑟琳·赫本和摩纳哥前大公雷尼尔三世(娶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丽为王妃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纪婚姻),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中也有亨弗莱·鲍嘉这样的好莱坞明星。实际上他们和奥黛丽是远房亲戚。
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发生后,由于约瑟夫偶然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赫本-鲁斯顿”。因此,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
奥黛丽 赫本
为“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奥黛丽·赫本童年赫本在六岁时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那时她的父亲支持纳粹,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
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实际上约瑟夫并没有来看她。二次大战继续,赫本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姥姥家。
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写法上很相似,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当纳粹侵占安恒后,有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青年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及由豌豆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营养不良促使她的身材逐渐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赫本曾为荷兰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贡献。
1944年安恒战役,青年坦克军官特伦斯·杨参加了战斗,正是这场战役奥黛丽·赫本一家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23年后,成为导演的特伦斯·杨执导了赫本主演的悬疑惊悚片《盲女惊魂记》。
二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