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北爱尔兰军事袭击

来源:篆体字网 2024-01-02 17:26:25 作者:篆字君

北爱尔兰问题的历史由来
一、北爱问题的起源
北爱冲突的历史可上溯到英国殖民时代早期。17世纪,大批信仰新教的苏格兰人在英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移居到爱尔兰东北部的厄尔斯特地区从事开垦,并开始与当地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发生冲突。随着1801年爱尔兰被并入英国统辖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教移民逐渐在爱尔兰北部地区占据优势。20世纪初,爱尔兰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抗加剧,1905年成立了主张民族独立的新芬党。1919年,赢得地方选举的新芬党拒绝出席英国议会,自行在都柏林召开议会,成立爱尔兰共和国,英爱战争随之爆发。1921年12月,英政府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1948年,爱尔兰正式脱离英联邦而获得独立,但新教势力占优势的爱尔兰北部6郡仍选择留在英国治内。
半个多世纪以来,北爱地方政府一直是由亲英国的新教政党“北爱统一党”执政。该党的核心宗旨是保持与英国的统一,排斥任何与英分离或独立的意识。占人口近40%的爱尔兰人在政府内几乎没有自己的代表,在议会内也始终处于弱势。爱尔兰人在就业、住房、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也普遍受到歧视。统一党政府还努力扶植和鼓励各种新教政治团体的活动。一些激进的新教政治团体也鼓吹在北爱建立“纯粹新教”的奥伦治秩序。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新教和天主教两派之间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不断发展。尤其在各大中城市,两派教徒逐渐分头聚居,形成很多相互对立的社区。
1967年,北爱地区的天主教知识界及中产阶级为推动爱尔兰人利益成立了“北爱民权协会”,发起了“不服从”运动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1969年8月,在贝尔法斯特、伦敦德里等大城市,两大族群之间爆发了严重冲突。部分天主教社区建起了街垒和“禁区”,拒绝警察和新教徒进入。1972年3月,英首相希思宣布解散北爱地方议会和政府,将爱尔兰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英军强行开进天主教“禁区”拆除街垒。英政府的高压政策促使爱尔兰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加激化,特别是以爱尔兰共和军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恐怖活动持续扩大。
爱尔兰于1919年1月创建了共和军,英爱战争时期为爱尔兰正规军,后成为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秘密军事组织,其宗旨是要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统一的爱尔兰。1969年北爱尔兰民族冲突加剧,爱尔兰共和军的部分激进成员从该组织中分裂出来,组成了“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该派公开提出要“用枪和炸弹”求得南北爱尔兰的统一。他们四处出击,在英国各地实施爆炸、劫持、暗杀等活动。“临时派”在70—80年代拥有成员约2000人。90年代以来,该派为防止英情报部门渗透,严格进行内部组织整顿,其核心成员目前保持在300人左右。他们领导着约3000名积极外围人员,并控制了贝尔法斯特和伦敦德里等城市的部分天主教社区。另外,60年代后期开始,部分温和派民族主义者发起了爱尔兰民权运动,组建了社会民主工党,并使该党很快成为北爱地区主流政党之一。
同样,新教派也有自己的武装组织,“北爱尔兰防卫协会”则是新教派最大的准军事力量,其成员目前维持在1万人左右。其他活动较多的新教激进组织还有“北爱尔兰自由战士”、“奥伦治志愿者协会”等。
新教和天主教教会中的极端势力也一直在北爱骚乱中起着推波助澜和指导性作用,其中以伊恩·佩斯利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教会势力的影响最为突出,被认为是北爱新教极端派和暴民政治的代表。佩斯利历来反对同爱尔兰天主教作任何妥协,1970年他创建了民主统一党并当选为下院议员。他领导的“北爱新教志愿者协会”经常举行反天主教游行。90年代以来,佩斯利和他的政党对北爱和谈也一再设置障碍,要求伦敦在北爱未来地位问题上放弃模糊政策,而明确将其定为英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爱尔兰天主教会中的一些势力对共和军的活动和发展亦给予很大支持。其中最突出的是,天主教会当局对共和军正统派向左派方向发展极度不满而暗中支持共和军临时派等各种爱尔兰“防卫组织”的成立。
随着恐怖主义暴力浪潮逐渐蔓延到全爱尔兰和整个英伦三岛,北爱尔兰两大教派之间矛盾冲突加剧,激进民族主义影响不断扩大,几十年来,教派和族群冲突共造成3千多人死亡,数万人受伤。爱尔兰共和军还将攻击矛头指向英国政界显要人物,英保守党全国大会也受到其炸弹袭击。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北爱尔兰和谈的展开和新芬党等激进组织重返当地政坛,爱尔兰共和军的暴力活动开始有所收敛。
二、坎坷的和平进程
1998年4月10日,在英美和爱尔兰推动下,北爱尔兰各派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复活节和平协议”。协议确定的框架第一次使北爱尔兰问题真正可能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协议的达成得力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协。特别是布莱尔政府在北爱尔兰问题上采取了比以前历届政府更加灵活的态度。布莱尔不仅打破常规,在唐宁街官邸接见新芬党领袖亚当斯,而且改变前保守党政府坚持的共和军先缴械再谈判的立场,同意谈判和解除武装同时进行,促使爱尔兰共和军在1997年7月宣布“永久停火”,9月新芬党加入和谈,从而为最终达成协议铺平了道路。根据该协议,北爱仍是英国的一部分,但将与爱尔兰共和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北爱将按比例代表制选举新的地方议会;英国和爱尔兰都将修改宪法,确认北爱人民对北爱政治地位的自决权;英国承诺将减少在北爱驻军,并释放所有“参加准军事组织”的囚犯。北爱两派内部对协议仍有争议,尤其是新教派的许多人认为,协议对新芬党让步太多,担心南北紧密合作将可能导致南、北爱尔兰统一。新芬党对协议也有不满之处,该党领导人亚当斯在协议达成后仍公开表示,他们不会放弃争取爱尔兰全岛统一的最终目标。不过,北爱协议基本上照顾了各方的利益,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在1998年5月22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北爱尔兰选民的71.1%、爱尔兰选民的94.4%均对该协议投了赞成票。
1999年11月29日,北爱尔兰各派领导人终于成立了北爱历史上第一个权力共享的联合政府。主要的新教政党北爱统一党和温和派天主教政党社会民主工党各任命了三名部长,强硬的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各任命了两名部长。北爱地方行政委员会第一和第二部长则分别由北爱统一党和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担任。同时,英国和爱尔兰两国外长在都柏林签署了条约,爱尔兰取消了其宪法中宣称对北爱尔兰拥有主权的条款,正式放弃对北爱的领土要求。
新教—天主教联合政府的成立揭开了北爱两大族群结束对抗、携手共创北爱未来的历史新篇章,它意味着曾长期敌对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将在同一地方自治政府中共事。但北爱和平道路上仍然荆棘载途,双方虽几经妥协后达成权利共享,但它们联合的基础十分脆弱。新教和天主教中的一些极端组织也继续制造恐怖事件。尤其1998年8月15日,“真正的爱尔兰共和军”恐怖分子在北爱中部奥马镇商业中心制造爆炸事件,致使28人丧生,200多人受伤。频频发生的恐怖事件继续在两大族群之间制造敌意和不信任。
2000年2月以来,因爱尔兰共和军拒绝按统一党人要求的期限解除武装,统一党威胁退出联合政府,迫使英国数次中止北爱政府运作。去年8月1日,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向北爱各政党公布了打破北爱和平进程僵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地方警察改革、减少英国驻军、北爱的稳定及解除准军事组织武装等四个方面。方案基本上被各主流政党所接受,爱尔兰共和军的立场也有了较大转变。“9·11”事件后,有着恐怖主义背景的爱尔兰共和军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尤其布什上台以来,美政府与新教派有了更多接触而与爱尔兰激进势力拉开了距离。在新的国际气候下,英政府加大对爱尔兰共和军及新芬党施压,英国媒体也激烈指责共和军帮助训练哥伦比亚左派武装分子及继续在国内进行恐怖活动。本月初,英警察部门突击检查新芬党的一些重要办公场所,逮捕若干新芬党成员,并指控该党搜集政府内部情报并向恐怖主义者提供。为此,北爱地方行政首脑特林布尔公开要求伦敦将新芬党驱逐出北爱地方政府,统一党和民主统一党也威胁退出北爱地方政府。新芬党则指责对方挑起事端,违反和平协议。为避免北爱联合政府全面崩溃,英政府不得不第4次暂停北爱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北爱和平再度遭遇挫折。
三、问题与前景
近几年来,北爱各方虽已步入对话与合作的轨道,但冲突的根源并未消除。新教和天主教派双方的长远目标并未变:新芬党和社会民主工党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实现与南方统一,统一党人则希望北爱永远留在英国之内。两派内部的一些极端势力对和解继续持反对态度。因此,它们的合作基础非常脆弱,任何一方的反复举动都会使和平进程出现波折。目前,在解除双方准军事组织武装和北爱警察改革问题上,统一党和新芬党之间以及双方内部均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分歧。尤其北爱统一党内部反对派势力仍很强大,他们一直要求保留北爱警察的“皇家”头衔并在政府大楼上继续悬挂英国国旗,以保持与英国的传统联系。一些新教派准军事组织也公开拒绝解除武装。爱尔兰共和军虽然在外部压力下,同意开始实施“缴械”并接受国际检查,但鉴于共和军武器的数量和武器库地点不详,国际核查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一难题。此外,爱尔兰共和军内仍有部分激进势力反对任何“妥协”,他们声称“在我们国家获得统一之前,战争决不能结束”。部分极端派甚至脱离共和军“临时派”而另组“真正的爱尔兰共和军”,继续组织恐怖活动,试图取代“临时派”过去担当的角色。历史也证明,爱尔兰共和军内每发生一次分裂,都会出现新的血腥暴力冲突。因此,这些极端势力的动向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虽然北爱离真正实现民族和解仍有很大一段距离。但不可否认,和平对话与合作仍是今日北爱政治发展的主流。双方内部的主和力量仍占据上风。爱尔兰共和军开始解除武装是一令人鼓舞的转折,新的国际大局势也有利于促使共和军等激进民族主义组织进一步向主流政治靠拢。因此,尽管北爱和平再次遇到挫折,但英政府和北爱各方对北爱和平前景仍较乐观。北爱社会民主工党和新芬党领导人均已明确表示希望尽快恢复地方联合政府,并承诺两党将严守和平协议义务。英北爱尔兰事务大臣里德也强调,暂停北爱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为各方重新建立信任“创造机会和回旋余地”,英政府仍希望明年5月的北爱地方大选能如期举行。可以预料,在政府压力下,北爱各方很可能像前3次危机一样,最终达成妥协,使北爱和平摆脱僵局.
北爱尔兰地图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爱尔兰语Tuaisceart éireann,低地苏格兰语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构成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西部、南部与爱尔兰接界,北濒大西洋,东南临爱尔兰海。内伊湖面积 396 平方公里,是英国最大的湖泊,属冰蚀湖。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贝尔法斯特(Belfast,爱尔兰语Béal Feirste)是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最大海港。
【人口】
181万人(2011年)。其中60%是英国移民后裔,他们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40%是爱尔兰岛的土著后裔,信奉天主教。长期以来,他们分而聚居,互不往来。在北爱归属问题上,前者主张留在英国,后者则坚持回归爱尔兰。
英语是北爱尔兰最常用的语言,北爱尔兰的英语方言受到许多苏格兰语的影响,它的发音和用词都与标准的英语有区别。按受难日(贝尔法斯特)和平协议爱尔兰语和苏格兰语在北爱尔兰也是官方语言。
爱尔兰有自己的语言,与北爱尔兰和共和国共同拥有。这个语言被称为盖尔语,在爱尔兰共和国约有40%的人说这个语言,但是在北爱尔兰,只有约10%的人说盖尔语。
【政治】
北爱尔兰议会为北爱尔兰分权自治政府的立法机关。有权在英国国会成文法外另行立法,且能任命北爱尔兰执行委员。
大多数北爱尔兰人属于两个不同的派别:联合派或民族派。外部的媒介往往用这两个派别的主要宗教信仰来区别它们。大多数联合派人士是新教徒,大多数民族派人士是天主教徒。大多数天主教徒支持与爱尔兰合并。
北爱尔兰的政党可以分为两派:民族派的政党有社会民主及劳工党(SDLP)、新芬党和其它一些小党,联合派的政党有统一党(UUP)、民主统一党(DUP)和其它一些小党,目前联合派占主导地位,民主统一党在北爱尔兰议会中是第一大党。
新芬党理论上是一个极端的社会主义革命党,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爱尔兰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它与爱尔兰共和军(IRA)有联系。
社会民主工党(SDLP)名义上是一个标准的社会民主党,它是欧洲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一员。但北爱尔兰的党派一般不基于社会阶层和经济阶层的分类,选民结构是多层的,它也拥有一个中层阶级的选民。SDLP支持爱尔兰统一,但反对使用武力。
北爱尔兰统一党(UUP)是一个超阶层的大众党派,从它建立到1972年它是北爱尔兰的执政党。统一党近年支持度下降,目前在英国下议院没有代表。统一党支持保守党,并与保守党有合作关系。
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的成员非常复杂,它既有农村虔诚的支持者也有城市里无宗教信仰的工人支持者。在堕胎、死刑、欧洲联盟、女权和同性恋权利等社会议题上属右派,比英国保守党更保守。
【国旗、国徽与国歌】
1972年北爱尔兰议会被取消后北爱尔兰没有正式的官方旗帜。联合派人士一般使用英国国旗或北爱尔兰过去的“红手旗”,民族派人士一般使用爱尔兰共和国国旗。两派人士有时也使用他们归属的党派或宗教的旗帜。一些非中立组织使用圣帕特里克旗作为他们的旗帜(呈白底、红色X十字形状),但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这也是一面保皇派的旗帜,因此至今为止没有公认的北爱尔兰的旗帜,同样北爱尔兰没有自己的国歌。在英联邦运动会上,北爱尔兰代表队使用爱尔兰民谣《伦敦德里小调》,而在足球赛上则使用天佑吾王。
【行政区划】
1974年,北爱尔兰废除原来的6个郡,改设为26个行政区(District,相当于自治市镇)。
【历史】
北爱尔兰原是爱尔兰的领土。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住在爱尔兰岛上,6世纪时接受了罗马的天主教。12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入侵爱尔兰。1801年,根据《英爱同盟条约》,爱尔兰正式并入英国版图,成立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完成了对爱尔兰的吞并,爱尔兰成为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方面深受压迫。爱尔兰人多次进行民族独立战争,反抗殖民者,1886年至1893年,在贝尔法斯特不断发生骚乱,不同信仰、不同政见的两个民族之间的暴力对抗使百人丧失生命;1916年爆发了都柏林的复活节起义,起义是由激进的新芬党领导的,目的是争取爱尔兰独立,由于英军武装镇压,起义最终失败,几千名起义者牺牲。 因此,爱尔兰问题在英国存在了700年。
1918年,英国举行大选,爱尔兰选出的议员大部分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芬党人。他们不去伦敦参加议会,在都柏林成立了自己的爱尔兰议会,并于1919年1月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组成临时政府,并组织成2000人的共和军,到处开展反英斗争,解放大片土地,同时派出代表与英政府谈判,要求承认爱尔兰独立。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弄得虚弱不堪的英国,无力再打一场国内战争,被迫于年12月与爱尔兰临时政府签订和约,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为“自由邦”,北方6郡仍留在英国。这时英国国名也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37年,爱尔兰“自由邦”宣布建立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1948年12月21日,爱尔兰宣布正式脱离英联邦。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拒绝归还北方6郡,由此便产生了北爱尔兰问题。
北爱尔兰留在英国是与爱尔兰大多数人的意愿相违背的,新芬党党内也产生分岐。部分领袖和共和军战士坚决反对1921年和约。共和军立即宣布自己不再属于自由邦,成立了独立的单位,选出了自己的领袖,并从1921年1月起展开了争取南北爱统一的斗争。
但是,这时爱尔兰的分割已成定局。当时在北方6郡,由于英国几个世纪的移民,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后裔已占多数,他们坚决主张北爱留在英国。英国对北爱尔兰实行地方自治。北爱在1921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议会,成立了自治政府。地方自治政府有议会、内阁总理,它可选举12名议员参加英国下院。但它的国防、外交、财政、邮电和部分税收权力均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具体由英国政府的北爱尔兰事务大臣掌管。

上一篇:hao2345

下一篇:tomorrow will be better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