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 -1步兵战车是苏联在二战后设计生产的第一种步兵战车,于1966年开始服役,曾参与过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等。目前,仍有部分该车在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服役。
基本参数
全长
6.74米
全宽
2.94米
全高
2.07米
重量
13.2吨
最大速度
65千米/时
最大行程
500千米
研发历史
二战后,经过了残酷的战争洗礼,苏联以装甲力量为核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日趋成熟,同时,缺少能够伴随坦克部队突击的机械化步兵这一重大缺陷也显现出来,坦克骑兵和武装卡车终究只是应急之作。随着原子弹的发明和实用,类似的非封闭装甲车及战术注定要被淘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下达了研制步兵战车的标书。各大设计局为了争夺这个大订单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样车,最后履带式设计的765工程胜出,这也就是后来的 BMP -1步兵战车,其他样车则进入了库宾卡博物馆。
车体构造
BMP -1步兵战车有3名乘员(车长、驾驶员与炮手),其中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配有3具昼间潜望镜,中间1具可换成高潜望镜,以便在车辆浮渡中竖起防浪板时向前观察。夜间驾驶时中间1具可换成红外夜间驾驶仪。动力舱在驾驶员和车长右侧,转向装置在车体前部,进出气百叶窗均位于车体顶部。车内有高压空气系统用于起动发动机,驾驶员和车长的潜望镜等。载员舱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侧4人,背靠背乘坐,人员通过车后双开门出入。
BMP -1步兵战车结构图
攻击能力
BMP -1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为门73毫米2A28低压滑膛炮,后坐力小。在炮塔后下方有自动装弹机构,也可人工装填。主炮的俯仰与炮塔驱动均采用电操纵,必要时也可手动操作。主炮右侧有!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为2000发。主炮上方有“赛格”反坦克导弹单轨发射架,配有4牧导弾。导弹通过炮塔顶部前面的窗口装填,只能昼间发射,操纵装置位于炮手座位下面。
BMP -1步兵战车的武器特写
防护能力
BMP -1步兵战车的车体采用钢板焊接结构,能防枪弹和炮弹破片,正面可防12.7毫米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前上装甲为带加强筋的铝装甲。该车有二防装置,当发生核爆炸时,发动机、动力舱百叶窗、各舱盖、风扇、增压装置以及炮塔的电驱动装置立即关闭,并将空气滤清系统打开。冲击波过后将空气增压装置开启,在超压的情况下,将经过滤清的空气送往乘员舱和载员舱。
BMP-1的尾部特写
机动能力
BMP -1步兵战车有着良好的机动性,可快速运送士兵穿过污染区。动力装置为 UTD -20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25千瓦。 BMP -1步兵战车采用扭杆悬挂,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第一和第六负重轮处有液压减震器。在履带上方有薄钢板制成的护板,当车辆在雪地行驶时可卸下。该车具有浮渡能力,在浮渡入水前应将车首防浪板竖起,排水泵打开。当车辆浮渡时传动装置的挡位不能高于三挡,水的流速不大于1.2米/秒。由于 L -76运输机可以一次运送2~3辆 BMP -1步兵战车,故 BMP -1步兵战车也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
BMP -1步兵战车在泥泞路面行驶
十秒速识
BMP -1步兵战车的车体前部较尖,前上装甲几乎水平,带有加强筋。年顶右侧有动力舱散热窗,炮塔偏后。车尾竖直,有两扇向后开启的凸起的车门。圆形炮塔侧面倾斜明显。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孔。
中东国家的BM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