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宜机化地块整治已实现1800亩
“铁牛”也能上山了!
▲ 农机在丘陵山区作业 记者 罗莎 摄
本报讯 (记者 罗莎) “地块整好后,我打算扩大玉米、黑豆的种植规模。”昨日,安澜镇石板垭村种植大户廖真在乐呵呵地说,自从去年流转的100多亩山坡土地通过宜机化地块整治后,已具备种植农作物的最佳条件。据悉,我区目前已在麻柳嘴、木洞、石龙等地开展宜机化地块整治1800亩。
石板垭村地形地貌较为复杂,耕地大多存在坡度,也就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农田。多年来,村民们靠种植简单的农作物维持基本生活。“机器进不来,农业很难规模化发展!”廖真在摇着头说,没有大型农机,单靠人工种植既费时又费力,久而久之,村里的荒地也逐渐增多。
去年,廖真在了解到区农机站正在开展宜机化地块整治,能够改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条件。为此,他大胆流转100多亩山坡荒废农田,全面实施宜机化地块整治。
区农机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机化地块整治是为改造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条件,解决大中型农业机械离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新型模式。针对具有坡度的农田,将坡度小于10﹪的土地,通过工程机械进行消坎搭梯等斜线式改造,形成宜机化缓坡之字型,宽度以机械作业模数的偶数倍为宜,条带状分布,延长拖拉机单次作业线路,实现生产便道与地块互联互通,提高作业效率。
地块外观整治之后,还要解决土壤熟化的问题。该负责人介绍,用中型拖拉机作为动力,先深松,再旋耕,后浇灌高浓度沼渣沼液有机肥,晾晒一周后,可使生土在耕作层较快熟化,提升土壤有机质。
如今,100多亩丘陵土地摇身一变,成了土质较好的农田,大中型农机可以随意进出。“接下来我要规模种植玉米,相信会有一个好收成。”廖真在满意地说。
(编/马铃玉 审/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