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简介】
《必杀技》是“心在线”与航天中心医院赵运涛医生及其团队独家合作的专栏,每周四与您相约。'福尔摩斯医生'目光犀利,能从细微之处洞察临床事件本质,并教给您临床诊断的必杀技能。
【本期导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需要涵盖定位诊断,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并不相同。众所周知,左主干急性次全闭塞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死亡率居急性心肌梗死首位。而其心电图表现为aVR、V1导联ST段抬高,且STaVR>STV1,≥6个导联ST段压低,这种被称作“6+2现象”。这种心电图表现也早已被许多心血管医生熟知,但是“6+2现象”真这么可靠吗?本文通过撰述5例心电图均表现为“6+2现象”的病例,给各位展示其他非左主干病变的“6+2现象”。
01
病例展示
Case 1:老年男性,本次因胸痛入院,入院后查体:血压132/90 mmHg,心率90次/分,血氧饱和度98%,心音正常,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后查心电图(图1)示:aVR导联ST段抬高,II、III、aVF、V3~6导联ST段下移。CK-MB示993 IU/L,TNT示762 ng/L(正常值<13 ng/L),行心脏彩超示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射血分数48%,推入导管室行造影检查。
图1. 患者入院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II、III、aVF、V3~6导联ST段下移。
造影结果(图2)示:左主干严重狭窄及前降支近段狭窄,右冠大致正常。
图2. A:左主干及前降支近段狭窄;B:右冠无有意义狭窄。
Case 2:40岁男性,心功能II级(NYHA分级),主因突发胸痛3小时入院,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无颈静脉怒张,心音正常,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3)示:I、II、III、aVF、V4~6导联ST段压低,aVR、V1导联ST段抬高。
图3. 患者入院心电图:I、II、III、aVF、V4~6导联ST段压低,aVR、V1导联ST段抬高。
急诊造影结果示:左主干及前降支未见明显狭窄,回旋支近段闭塞(图4),于回旋支植入支架1枚。
图4. A:患者入院造影示回旋支近段狭窄;B:PCI术后图像。
Case 3:68岁老年男性,本次因胸痛入院,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入院后心电图(图5A)示:aVR导联ST段抬高,I、II、III、aVF、V2~6导联ST段压低。与既往心电图(5B)对比存在明显动态改变。查体示:血压141/72 mmHg,心率106次/分,血氧饱和度94%。行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基底部室壁运动异常,射血分数55%,无左室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0.9 cm,舒张左室后壁厚度0.7 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8 cm),肌钙蛋白I示:7.75 pg/ml(正常值<0.15 pg/ml),给予双抗及抗凝药物后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罪犯血管。
图5A. 入院心电图示:V1、aVR导联ST段抬高,I、II、III、aVF、V2~6导联ST段压低。
图5B. 既往心电图。
冠脉造影结果(图6)示左主干未见有意义狭窄,前降支及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狭窄30%。
图6. 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未见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狭窄30%
Case 4:55岁男性,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硬皮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病史,本次因胸痛入院,入院时查心电图(图7)示:II、III、aVF、V4~6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
急诊行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狭窄70%,其余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行PCI开通罪犯血管。
图7. 患者入院心电图:II、III、aVF、V4~6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V1、aVR导联ST段抬高。
Case 5:31岁女性,既往因室性心动过速植入ICD,本次因胸痛入院,入院后心电图(图8)示:II、III、aVF、V4~6导联ST段压低,aVR、V1导联ST段抬高。
对比患者4个月前心电图,无显著变化,行冠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有意义狭窄,超声心电图显示左室运动异常,射血分数38%。
图8. 患者入院心电图:II、III、aVF、V4~6导联ST段压低,aVR、V1导联ST段抬高。
02
知识拓展:“6+2现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正常的心脏六轴系统及冠脉分布
图9. 心脏六轴系统与冠脉分布。
由图9可以看出,II、III、aVF导联指向心脏下壁,I、aVL导联指向心脏侧壁。aVR导联投影轴的方位由左下方指向右上方,贯穿了心脏的长轴,这个方位在常规12导联中是独一无二的。aVR导联是反映心电向量总体变化趋势的一个导联,与心电向量环的长轴基本一致。在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凡是与aVR导联投影轴平行或夹角小的向量,aVR导联投影最大;凡是与aVR导联投影轴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向量,这个导联投影最小,等于或接近于零。
虽然aVR导联指向室间隔,但室间隔的除极向量是由左上方指向右下方,与aVR导联几乎垂直,所以aVR导联并不是反映室间隔病变的最好导联,恰恰是表达室间隔病变最不清楚的一个导联,而反映室间隔病变最敏感的导联是V1~2、I、aVL等导联,所以从向量与解剖角度来讲,把aVR导联的ST段抬高归结为室间隔的缺血或损伤是不正确的。如前所述,aVR导联位于额面右上方,循心脏长轴方向探查整个心脏的电活动。故aVR导联对心脏弥漫性病变的表达最为敏感。
因此,左主干病变时,左室弥漫性的心肌缺血或损伤,引起的ST损伤向量也几乎与心脏的长轴一致,故而在aVR导联的投影最大,引起的ST段移位最明显,而V1导联探查的是室间隔基底部,投影并不与心脏的长轴一致,此时必有STaVR>STV1。在急性心包炎时,左右心室外膜普遍受损,心房心室的“损伤电流”所形成的综合心电向量必然与心脏的长轴一致,此时不论是PR段移位还是ST段的弓背向下抬高,都只有aVR导联最明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理情况下,无论是qrs波还是T波的电轴,均与解剖学的室间隔方向存在一定角度,并非完全平行或重叠,即电轴和解剖轴并不完全一致。
2.aVR导联在识别STEMI罪犯血管中的价值
在六轴系统中,aVR导联的负向位于I和II导联之间,与V5、V6、aVL、I导联呈镜像关系。从右肩位看,aVR导联面对左室腔,捕获的信息位于心脏右上方,即右室流出道和室间隔基底部的心电活动信息。aVR导联反应出室间隔基底部的心电向量,当左主干病变时会引起心脏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可引起aVR导联ST段抬高。
结合图10C心电图:心房颤动,aVR、V1导联ST段抬高,I、II、aVF、V2~6导联ST段压低,为一例典型“6+2现象”心电图,其额面ST段向量如图10A所示,II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因此额面ST段向量方向应与III导联呈90°,与III导联垂直的导联为aVR导联,并且aVR导联ST段抬高,因此ST段额面向量与aVR导联平行(黑色箭头所示)。如图10B所示水平面ST段向量图,V1导联为ST段抬高,因此水平面ST段向量与V1导联呈锐角,V4~6导联ST段压低,因此水平面ST段向量与V4~6导联呈钝角,水平面ST段向量方向如黑色箭头所示。因此,左主干心电图多表现为aVR及V1导联ST段抬高,≥6个导联ST段压低。
图10. A:左主干心电图“6+2现象”额面向量;B:“6+2现象”水平面向量;C:典型的左主干“6+2现象”心电图。
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律协会(HRS)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指南指出,静息心电图8个或以上导联ST段压低大于0.1 mv,伴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而其他方面表现不明显时,提示多支冠脉或左主干狭窄。
03
讨论
1.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作为临床医师的第一手资料,可以通过ST段抬高的导联大体预测出损伤心肌位置和罪犯血管。
2. aVR导联及V1导联ST段抬高多导联ST段压低,这种被称为“6+2现象”,多提示血管闭塞位置较靠近段,甚至在左主干血管,病情较重。
3. 值得强调的是,心电图具有一定局限性,并非所有的“6+2现象”均为左主干病变,要结合具体冠脉造影结果,不能就图论图。
参考文献:
1.Kim E, Birnbaum 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resenting with transient diffuse ST segment depression and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VR not caused by 'acut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description of two cases.[J]. Annals of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 2013, 18(2):204-209.
2.Ching S, Ting S M. The forgotten lead: aVR in left main disease.[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128(12):11-3.
3.Thrudeep S, Geofi G, Rupesh G, et al. Dilemma of localization of culprit vessel by electrocardiograph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Indian Heart J, 2016, 68(1):S15-S17.
4.Knotts R J, Wilson J M, Kim E, et al. Diffuse ST depression with ST elevation in aVR: Is this pattern specific for global ischemia due to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2, 40136(3):240-8.
5.景永明. 心电图aVR导联在额面六轴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J]. 心电与循环, 2010, 29(2):101-103.
专家简介
王浩,现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主持昌平区卫计委青年课题一项,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部,发表核心论文3篇,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中国心电好病例》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赵运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现任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分别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BMJ》(case review)及《circulation》(cases and traces)等国际著名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art》及《Plos One》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