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篆体字网 2023-12-28 21:08:16 作者:篆字君

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

题目解析㈡

2012年高考的十七个作文题目中,四川卷和天津卷相映成趣,也颇有启示意义。两个作文题目都谈到了水。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简析]诗歌重点是后四句:“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抽象出来的含意是:把握细节,就有了主动,就能获得成功;轻忽细节,就会丧失机会,陷于被动,导致失败。这里的哲理抽象,缘于诗歌前半的想象:“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而这种想象,又有着科学认知的基础。

一滴水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一滴水,是一滴无色透明的液体,从常识认识的角度看,当然正确;一滴水是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的化合物,从科学认识的角度看,更为恰切;一滴水也可以是一汪清凉,一掬滋润,一股生机,一份渴盼,一种体贴,一片关爱,可以是诗歌中的诸多想象,乃至整个世界——从诗歌思维的角度看,当然也不能否认。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既可以肯定诗歌的想象,也可以否定诗歌的想象,从而引申出正面或反面的启发。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要重视把握细节,成功蕴含在细节之中。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两段材料形同一篇微型议论文字,第一段是第二段的例证,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结论。正如题目所说,这篇微型议论也足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水,是鱼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是鱼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鱼类“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所谓“如鱼得水”,但是,认知却不尽相同。一条老鱼和两条小鱼,年龄不同,阅历有别,游向相反。他们对水的关注程度迥异。从老鱼点头问候的神态和“早上好,孩子们”的语气看,老鱼随老,但并非老气横秋,麻木不仁。他的“水怎么样?”的提问,可能是考查的设问,也可能是探询的求问。两条小鱼的表现耐人寻味。它们先是有所触动地“一怔”,“接着往前游”,又“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另一条小鱼会如何表现,材料没说,也就为写作构思提供了广阔空间。

另一条小鱼可能充耳不闻,兀自前游;也可能嗔责一句:“有病没有?你管水什么呢,游你的吧!”也可能反问一句“你说呢?”;也可能回答:“想什么呢?人家问‘水怎么样’,不是‘水是什么’……”;也可能回答:“对呀,我们连‘水是什么’都没弄明白,他却问我们‘水怎么样’……”;也可能回答:“别游了,我们先弄明白水是什么再游吧……”;也可能是:“我们回头游,去问问那老人家吧?”;也可能是:“只管前游,游中自然会弄明白!”……

回游的老鱼没有关心“水是什么”,它更关心两条小鱼“水怎么样”的感觉,颇有些“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态度;前游的小鱼则对“水是什么”更感兴趣,很有些刨根究底的理想主义色彩。

鱼儿问答,不由使我想起毛泽东著名的词篇“鸟儿问答”。我们现在读这首词的感受和当年已不大相同。我们不妨把鱼儿问答,转换为更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师生问答”,意思会更加豁然:

两位同学在教室一起做篇子,一位老师从办公室过来,老师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备考怎么样?”两位同学一怔,接着做篇子。做了一会儿,其中一位同学看了另一位同学一眼,忍不住说:“备考到底是什么东西?”

是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这忽视,不应当;但很多时候,恰恰又是必要的。“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郑板桥是经验之谈。

是啊,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思考,很必要;但很多时候,又是思考不清楚的。“鸡虫得失无已时,注目寒江依山阁”,杜少陵也真是不耐思考之忙呀!

遵从作文题目给出的道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经过对作文题目给出材料的深入思考,的确是深受启发。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要深入思考生活,认识生活和平凡事物中蕴含的道理。

上一篇:奥黛丽赫本图片

下一篇:homeless garde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