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网 > 知识库

sap fico

来源:篆体字网 2023-12-27 12:34:23 作者:篆字君

以前做FICO的KeyUser,曾经为了这件事头昏脑胀,后来总算解决了。SAP的成本结转是严格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除了成本差异,所以财务人员最头疼的就是成本差异的成因以及分摊规则。翻了下十年前写的东西,有些资料不太全,主要讲一下成本差异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

主营业务成本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1、因为负库存产生的差异:

1)销售。正常情况下,如果库存为正,销售结转成本没有差异,但如果有负库存销售时,就会出现差异。

2)移库。移库时如果存在负库存,也会产生成本差异。

3)处理溢耗时。

2、验收入库价格与发票价格差异导致的差异。

主营业务成本差异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差异

主营业务成本差异的处理,一直存在主营业务成本差异科目中,月底出报表时根据销量分配到报表对应产品的成本。

负库存状态下的移库成本价计算方法:以负库存形成之前的成本单价为准,一直到负库存成为正数为止。

第二部分:

SAP主营业务成本差异成因及解决方案

上文引用了SAP成本差异的原因。 本文结合中石化销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几个名词解释:存货=库存商品,采购价差=主营业务成本差异。
目前在中石化销售企业,普遍采用了移动加权平均法而未采用标准成本法,所以产生成本差异的情况只有上文的目前中石化销售企业通常不存在采购时的汇率差异和生产过程中的差异)。
也就是说,结合目前的管理模式,成本差异的产生只有三种情况:
1、库存不充足时收货,采购订单价格与发票价格有差异时产生。
2、负库存时收货,采购订单价格与发票价格有差异时产生。
3、人为调整库存成本价格(MR21和MR22)。
从上文的2.1我们知道,在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即便是采购订单价格和发票价格不一致,也不会产生成本差异。系统会自动移动加权库存成本价。
而如果库存不充足,甚至出现负库存的时候,成本差异就会出现了。
事实上,从上文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采购和存储环节产生的成本差异,都是因为收货不及时导致的(收货时,已经没有那么多库存可以分摊差异)。
无论是SAP官方材料还是顾问的宣传,这种情况都是极端情况,理论上是非常少见的。但事实上,因为销售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区公司不能按时开票,经常是还没发票校验就已经发货了,导致大量的库存不足和负库存,而到了月底,主营业务成本差异科目经常有大量数据,由于青岛大炼厂的进货未开票就销售导致负库存的因素,本月到了亿的超级离谱数。
其实从SAP上线以来,我一直对月底分析毛利耿耿于怀,因为主营业务成本差异里藏着大量数据,而导致成本差异的原因均由采购和存储环节产生,和财务毫无干系,最终却要财务来解释。经常是业务凭自己的进销情况测算一个毛利,和财务报表的毛利相去甚远,但他们却不告诉你采购的时候订单价格和发票价格差距离谱,也不告诉你这个月又开了负库存... ...
由于中石化销售企业的考核机制,每个月的利润还要在上报月报前调整,而在SAP里调整利润几乎不可能,唯一的手段就是调整库存成本价格,调整的数据也都挤进了主营业务成本差异。在这种糟糕的考核机制下,在这样不流畅的部门间配合机制下,产生了非常庞大的主营业务成本差异数据。从而给月底的财务分析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解决方案:
1、详细记录MR21、MR22利润调整数据。成本差异产生的最大头就是月底的利润调整,好在这部分数据都有据可查,系统也有详细的记录(在毕马威审计手段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这样的调整还有多大意义?每年毕马威审计完毕后,调过的数据几乎都要原封不动的调回去,折腾啊... ...)。其实解决这个因素的最好办法就是中石化销售事业部废除现行的不合理的严重落后的考核机制。
2、尽量减少采购订单价格与发票价格的差异。建立备查簿,由业务部门向财务部门交接采购发票时提供这部分差异影响的金额。月底将备查簿与系统进行核对(事实上这部分数据影响甚微,每月不会超过1000万,可以忽略)。
3、加强负库存管理。尽管目前负库存管理比较严格,但负库存仍然是成本差异产生的最大因素。负库存开启申请单逐笔申请,并增加以下必填内容:负库存开启后的移库数量、引起的成本差异金额,增加财务系统管理员签字、财务负责人签字。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项,成本差异逐笔可查找到原因,大大减轻财务分析人员月底分析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

上一篇:八一女排名单

下一篇:澳大利亚教育联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