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SPF进口贸易人都清楚,但是许多下游客户还不清楚的东东。
SPF的成本组成
1,汇率,实际成本汇率会略高于时下汇率,因为一单货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交付,这期间汇率是波动的,所以开证公司做略高处理。
2,信用证,由于木材金额比较大,所以几乎所有商家都是选择开信用证来缓解资金压力,信用证费用为一单货总金额的0.8-1%。
3,关税,17%,这个17%不是货物差价的17%,国外工厂是没有税票开给我们的,所以这17%是货物全价的17%。
3,利息,SPF商家是付10-30%的保证金,其余70-90%开信用证,这70-90%按银行利率每月付利息。
4,清关,这里包括代理清关费用,以及港口到木材市场短途运输,再加上货物到木材市场的掏柜费,合计每立方米基本在70元。
5,堆存费,货物占用木材市场的租金,按立方米算每天为0.25-0.3元,一个月就是7.5-9元。
好了用实际例子算一下
2013年年尾拿的一票货J级材,2014年3月开始陆续到货,美金价300每立方米,长短尺统货(为什么要讲长短尺呢?因为国内销售时受市场欢迎的尺寸和不受欢迎的尺寸差价可以到100-200元每立方米,后面所提的均价既是好与不好卖尺寸的平均价格)。时下汇率6.17,信用证实际结算汇率6.23。
乘汇率:300x6.23=1869
关税:1869x17%=318
信用证:1869x1%=19
清关、短途运输、掏柜70元
货物木材市场落地成本=1869+318+19+70=2276元
在货物进入木材市场后,伴随经营时间按月产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堆存费,2200x0.8%+9=27元,也就是说这单货每晚出1个月的比早出1个月的增加成本27元每立方米,这里不算人员工资。
按照行业平均出货速度,一单货3个月,假设为每月出货量相等,那么这单货的平均成本为:落地成本+2个月利息、堆存=2276+27+27=2330元。
算到这里,上半年买过J级加松的客户们大概发现了,今年开年均价在2300,之后伴随市场萎靡均价走到2200(以38x89为例),这个是大环境不好,亏损难免,那么2013年尾行情很好,这个业内人应该都知道,当时的均价是多少(38x89)?是2400!当时就看到国外、国内存在平均70元一立方米的差价的情况下,就导致SPF商家大批量从国外订货,也就导致了2014年上半年供大于求造成的跌价、亏损!就70元!就这么大的诱惑力了!SPF木材商悲催不?
做SPF进口贸易的同仁们有共鸣没有,每立方米SPF如果有50-100元的利润,我们乐得能合上嘴不?
而我们做了什么呢?17%的创税,全价的17%,金额多么巨大啊!国内稳定的木材供应(中国目前国内木材资源匮乏,这个人所共知),这里人员工资、每车货的木材检疫证100元算了没有,都没算进去的。
而我们能得到的就是那么一点点,行情不好时还有亏损的风险,所以说悲催过分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