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钢博士 崔广博士
(一)游离牙龈(FGG)移植的临床意义:
种植体植入和基台连接后的软组织愈合形成的穿龈区域由咀嚼(角化)或衬里(非角化)黏膜组成。角化黏膜(KM)宽度从种植体周围黏膜边缘到膜龈联合处,包括游离和附着的黏膜。目前的研究发现在角化黏膜不足的种植体周围出血、黏膜炎症或探诊深度增加的比例升高(图1)。
图1 种植体周KM不足,罹患种植体周围炎
在KM<2 mm的患者中,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更高。今天,更多的专家倾向将KM不足作为种植体周围炎的局部风险因素,建议根据不同的种植位点采用游离牙龈移植技术(多用于后牙区);或者结缔组织移植、上皮-结缔组织联合条带技术(多用于美学区)改善角化黏膜(KM)宽度,确保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游离牙龈移植(FGG)技术是口腔种植医生必须掌握的软组织处理技术之一。
(二)冰鲜标本FGG获取与移植操作要点:
2.1 在上颌标记取瓣轮廓;根据需求多1-2mm(图2)。
图2 使用15号刀片标记取瓣轮廓
2.2 圆钝等厚边缘预备,使用改变角度的三刀制备法取FGG(图3)。
图3 使用三刀法取瓣
2.3 修剪FGG(图4)。
图4 使用手术剪修整FGG
2.4 创面加压:使用垂直+交叉褥式缝合上颌供区(图5)。
图5 多种缝合方式压迫上颌供区创面
2.5 在移植区膜龈联合线处做半厚切口(图6-左);上皮下潜行分离(图6-右)。
图6 使用15C刀片做半厚切口,做薄而广的分离
2.6 制备移植区骨膜创面:去尽弹性纤维及肌肉(图7-左),然后根向复位:将边缘锚定于根方骨膜(图7-右)。
图7 使用刀片或者手术剪去净纤维和肌肉后,做根向复位
2.7 使用在边缘的间断缝合定位FGG(图8)。
图8 间断缝合定位FGG
2.8 采用褥式加压缝合FGG紧密固定在移植区(图9)。
图9 使用两边固定点锚定的褥式缝合
(三)FGG游离牙龈案例分享:
3.1 患者情况及口内检查:
患者为40岁女性,左下后牙缺失5年,要求种植修复。
口内检查:36缺失,存在明显的软硬组织缺损(图10)。
图10 36术前存在明显的软硬组织缺损
3.2 36种植及骨增量流程:
3.2.1 36翻全厚瓣后,行颊侧及舌侧组织瓣松解(图11)。
图11 颊舌侧组织瓣充分减张
3.2.2 植入ASTRA种植体,颊侧皮质骨开孔(图12-左),取自体骨屑(图12-右)。
图12 种植体植入后唇侧颈部完全暴露
3.2.3 将取出的大量自体骨屑与DBBM骨粉混合形成骨移植物(图13)。
图13 尽量按照50:50的比例混合自体骨与DBBM骨粉
3.2.4 在种植体唇侧植骨,覆盖胶原膜,膜钉固定后,水平褥式+间断缝合关闭创口(图14)。
图14 36唇侧GBR骨增量
3.3 FGG获取与移植:
3.3.1 植骨术后术后4个月,牙槽嵴宽度显著增宽,但颊侧附着龈宽度不足,行根向复位瓣(图15)。
图15 36颊侧根向复位
3.3.2 上腭取游离牙龈,移植于36颊侧(图16)。
图16 2期手术安装愈合基台后,褥式缝合加压固定FGG移植物
3.3.3 术后2周,上腭供区、36颊侧移植区均愈合良好(图17)
图17 36颊侧FGG移植物愈合良好
3.4 36位点软硬组织重建效果评价:
36最终修复完成后,获得了适宜的软硬组织增量(图18)
图18 36位点软硬组织获得良好的重建
对于后牙区角化龈不足的患者,使用游离牙龈(FGG)移植可以获得充足的角化龈宽度,利于患者的清洁与菌斑控制,对确保长期稳定的种植修复效果意义重大,是每个种植医生都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自
《冰鲜标本-以解剖为导向的口腔种植手术训练班》
讲师示教及备课资料
欢迎参加国内首创-国际品质 冰鲜标本-手术解剖课
第3期 2020年12月4日-6日(已满)
第4期仅剩最后9席,预订满15人后,立即发布开课时间!
1.缴纳5000元定金预订课程学位(定金不退,如遇特殊情况, 可改为下期参加)。
2 满15人后立即发布开课时间,学员再补齐全额学费。
3. 课程收费:35000元/人;不含税,开票加10%税点。
课程安排
D1
D2 & D3